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临江二队冶炼遗址验收工作在忠县举行
临江二队冶炼遗址是后续三峡消落区文物保护2013年度的重要规划项目,自今年6月以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遗址实施了2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8月23日,市文物局在忠县组织了该项目的验收工作,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馆员王川平、研究馆员刘豫川、四川大学教授李映福、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乔栋组成验收专家组,市文物局局长幸军、文物处副处长王建国,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忠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验收工作。
专家组首先进入考古工作现场,实地检查田野发掘情况,随后在工地驻地检查了各类发掘资料,查看了出土文物的整理情况。在听取项目领队的汇报之后,专家组对项目的工作质量和考古收获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将项目评定为优秀。专家组认为,项目工作发现了三峡地区乃至全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结构最清晰的明代冶锌炉,是复原明代冶锌工艺的宝贵实物资料,对探寻我国古代冶锌技术的产生、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幸军局长在总结发言中以我市的消落区文物保护工作为背景,对项目工作作出了高度评价——有效解除了文物面临的危情,实现了消落区文物保护的阶段性目标。幸军局长进一步指出,重庆地区的冶锌遗存是我国极具特色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他要求市、县两级文物部门以本次工作为突破口,团结一致、紧密合作,做好遗址下一步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力争将该遗址打造成为后续三峡文物保护和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重要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