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交流会
参观文物修复保护所
参观文物整理室
5月14日至19日,以“丝绸之路考古学与古文化研究”为主题的“考古学、人类学和古动物学国际论坛”在重庆顺利举办,这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技术交流和信息互通的高水平国际论坛。
本次论坛由重庆师范大学主办,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中俄科技考古研究所共同承办,来自俄罗斯、韩国、中国的科研机构、大学等共32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由俄罗斯科学院德诺兹诺夫•尼古拉院士倡议,在此次论坛上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科学研究与文化教育国际联合会”,以此为纽带,推动亚洲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联合会成员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培养,加强亚洲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信息资源互通。该提议获与会代表一致支持,中方明确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牵头联络参与该联合会的中方相关机构。
5月16日上午,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了本次论坛座谈交流会。与会代表参观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出土文物资料整理室、文物科技修复保护室等,对考古发掘技术和研究、文物修复保护技术等给予了高度评价。会上,院长邹后曦介绍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近年工作方向、重点业务、未来发展等情况,俄、韩、中方代表分别就本国重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亚洲地区文化遗产和古文化研究动向、文化遗产保护和古文化研究合作、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面展开发言讨论。
参观开州博物馆
参观巫山高唐观考古发掘现场合影
5月16日下午至19日,俄、韩、中三国与会代表前往三峡重庆库区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考察。三天时间里考察了巫山大溪遗址出土文物整理现场、巫山高唐观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开州博物馆、巫山博物馆、云阳博物馆等三峡库区博物馆,巫山大昌古镇、云阳物质文化园等建筑遗产保护项目。与会代表在考察结束后提出三点共识。一是通过对整理和考古发掘现场的实地了解,对中国考古发掘工作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中国考古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表示赞赏,值得俄、韩两方学习,同时对俄、韩、中三国考古发掘形式和工具也有了具体比较,对中国考古工作者的严谨和认真给予了高度评价,期待将来有合作开展考古发掘项目的机会。二是对三峡库区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秦汉时期等出土文物进行详细了解后,震惊于三峡库区出土藏品的种类全、价值高、历史内涵丰富,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三是通过对建筑遗产项目的考察,认识了三峡库区古镇独特的民风民俗和传统建筑艺术,肯定了三峡库区各区县具备较高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
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是促进“一带一路”文物保护的重要行动,将对增强亚洲地区文化遗产和古文化了解与交流、促进考古学研究国际化、建立“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学研究、古文化研究合作框架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孙立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