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
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
10月29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中心组学习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会上,大家集体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热烈讨论,共同探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新思路。此次学习会是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的重要举措。
李大地(文物考古研究所):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令人心潮澎湃,不仅深刻阐释了考古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也对考古工作者寄托了殷切希望,是考古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贺信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对我们考古工作者的问候,表示对考古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第二层指出了考古工作对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和地位;第三层是对考古工作提出的殷切要求。我们不仅要学深悟透贺信精神,更要学以致用,落到实处。考古工作是比较辛苦的,要进一步加深对一线考古工作人员的支持和理解,提高80、90后年轻考古人的自信,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扩大视野,积极与全国各省市考古单位开展交流,让年轻人多参加大型学术研讨会,给予新生考古人更多成长成才的机会。
刘继东(建筑遗产研究所):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的“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12个字,是对我们考古工作的高度凝练,也是考古工作当下的一个真实写照。我们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是很清楚的,就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考古学今后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要围绕总书记提出的目标来开展,特别是在中华文明起源上,要加以深化,这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总书记的贺信既是一个鼓励,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更大要求,100年来,考古学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在新的时期,依旧任重而道远,在今后考古学的发展方向上,我们要做更多的探索,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和殷殷嘱托。
叶琳(文物修复保护所):从历史沉淀到现代科技,由材料分析到价值凝炼,考古学较之以往已经进行了现代化武装,对现场保护、科学修复无一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要继续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努力从多学科多角度深度探求,为充分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文明,达到文物保护、研究修复、科学利用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于桂兰(保管部):一直以来,考古都是冷门,虽然近些年因一些小说、探索发现以及鉴宝类节目,考古逐渐得到关注,但社会关注度依然不够高,直到去年习总书记的“9.28”讲话,再到今年10.17的贺信,考古的重要性和意义得到高度肯定并被寄予厚望,考古人为此倍感振奋,如沐春风。兴奋之余我们依然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考古一线人员越来越缺乏。学考古的人看似变多了,但因为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很多人不愿意到考古一线,但田野考古是基础,没有田野考古的切实体验和原始资料积累,考古研究很难向纵深发展。作为一个从考古一线走过来的人,我深知考古的苦与累,但也更明白下沉到考古一线的重要性,面对目前这种现状,我认为考古院所和高校应该联动起来,去思考怎样更好的引导年轻人了解考古,学习考古,走进考古一线,去探索深藏在广阔大地上的灿烂文明。
吴广(文物信息中心):中国现代考古学走过100年,从过去的设备条件简陋到今天的考古能力、学科建设的飞跃进步,经历了漫长的探索,累积了数代人的成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无论条件多么优渥,科技多么先进,考古人全心全意揭示还原中华灿烂文明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与使命不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新时代为我们提出了方向和指南,那就是全力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考古学,这既是对过去考古人成绩的肯定,更是鞭策和激励,要求我们每一个考古人自觉砥砺初心使命,扛牢责任担当,在自身的岗位中主动发扬职业本色和提升敬业精神。既要埋头钻研学问,又要抬头以创新的思维结合先进技术更好地求证、展示考古,全身心服务于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考古人的要求与期望。
刘华(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心系考古事业的发展,多次就文物工作发表重要具有指导性的论述,此次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更是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发出了号召。考古工作已经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本建设文物保护的内容不断增加,考古工作的压力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上,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做好文物工作。我们要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指引,加强文物保护政策研究,加深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学习,将其转化成实施文物保护工作的理论指引和政策支撑,切实履行好职能职责,做好各项综合协调工作,以更加积极昂扬的姿态投身于经济社会的建设中去。
袁钧(后勤中心):中国考古学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旅程,在艰苦的探寻和摸索中,我们也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发展、中国国情的考古事业道路。考古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也正是几代考古人发扬和践行了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继续以此为要求,并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指导,是对我们考古人寄予了更加深远的期盼,我们要自觉把考古工作放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高度上来,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为考古工作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加坚实的后勤保障。
沈修(办公室):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璀璨,是我们推进建设文化自信的重要滋养,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一年来,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考古工作高度重视和认可,事业编制得到进一步扩充、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更加灵活、大家干事创业的劲头十足。尽管在还原历史全貌和中华文明探源等方面,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但有了人才我们就更加有这份底气和勇气。今年9月27日,习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如何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推进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是我院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号召,加深对考古工作精神的溯源和提炼;深入践行总书记“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要求,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林必忠(研究馆员):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令人内心振奋,去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就对我们文物事业和考古工作做出了系列深刻的阐释,可以说考古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也是社会的进步表现,我们考古事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作为一名投身考古事业多年的老同志,我认为,做好考古工作,就需要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主动自觉地将这一份历史使命感责任感,落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来,持续为探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风餐露宿,青灯黄卷”是文物工作者投身广阔田野的真实写照,我们要做好文物考古的信息工作,加大公众考古的宣传力度,让文物考古事业在社会中拥有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影响,让我们的价值得到更多的体现和认可,让考古工作者以更加坚定的自信心、认同感、凝聚力,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方刚(研究馆员):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考古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这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去年“9·28”重要讲话后,再一次对考古工作的关爱,更加强调了考古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近一两年来,我们在学术科研上有所加强,但是做的还不够,与总书记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不但要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切实增强从业人员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带着课题意识、研究目的和责任自觉开展工作,认真细致、尽职尽责地去干好考古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新入职的年轻人的教育,聚力培养优秀青年考古工作者,引导他们更快更深入地认识到这种使命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真正做到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樊莉莉(院党总支):总书记的贺信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主题鲜明,层次丰富,思想宏大,对百年考古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对广大考古工作者寄予了新的期待。一是要抓住历史机遇期。应该说,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了百年的最好时期,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对考古学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从去年“9.28”讲话精神,到今年10.17的贺信精神,考古学不再仅仅是一项小范畴的文化事业,更是上升到了一项具有政治意义的高度。二是要提升理论站位,加强实践指引。从贺信内容来看,考古工作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活化了历史场景,考古工作不再单单是一个考古的、历史的、艺术的学问了,更是一个服务于国家大事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考古事业的政治高度和理论认知。贺信内容也是对我们考古实际工作的一个梳理,首先从思想认识的高度说起,要求我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其次将“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作为我们的一个工作方法;最后以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为我们的目标。三是要立足本职岗位,做好业务工作。我们要反复领会贺信的思想精髓,更好认识和把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目标,要从贺信出发,结合自己的工作,把今后的任务完成得更好,更精彩,凝心聚力服务于国家大事。
白九江(研究馆员):从“9·28”重要讲话精神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充分系统阐述了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时代价值、理论方向和实践目标,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是中国考古事业不断繁荣进步的行动指南,在中国考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一百年来,中国考古学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作出了重要而特殊的贡献。考古学利用二重证据法,探明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发展史,上万年文化变迁史,实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在探寻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新时期,考古工作与文物保护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经济社会产生了更多的联结,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更多的社会认可和价值体现,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这不仅是对考古精神的高度凝练,更是对广大考古人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秉持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更大力量。
最后,白九江院长对此次学习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不仅深刻阐释了考古工作的重要作用,也为中国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作为全市文物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主力机构,我们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职责,任务艰巨。我院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贺信精神作为考古事业的根本遵循,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为更好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书写时代华章。(向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