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藏在深闺的建筑遗珠 ——张氏民居
藏在深闺的建筑遗珠 ——张氏民居
发布人:  2023-03-24

张氏民居,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处黔江区西北的黄溪镇,因民居主人为大地主张合卿而得名,始建于1912年,背靠大山,松竹常绿,面临集镇和黄溪河,溪水长流。其建筑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湛,尤其石雕工艺被专家评价“堪比故宫”,是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石雕艺术的集大成者,是渝东南民居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 

 

▲张氏民居全景

 

▲张氏民居近景

 

典型的传统礼制四合院建筑

 

该建筑为一楼一底,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整个院落呈复四合院建筑。木雕花窗,石雕柱础,青瓦覆盖,飞檐、楼角高高翘起,水波纹封檐板,细纹条石砌成屋基。细纹板石和三合泥铺地,条石砌堡坎,夯土筑围墙。前左右厢房配吊脚楼,四周封以土墙。主体建筑以5个大小天井为组成单位,把整个院落分隔成大小5个四合院,布局井然有序,结构紧密完善。由前厅、正厅、左右厢房、地下室、绣楼、碉楼、门楼、踏道、后花园、内外围墙、石拱桥等组成,共有房屋108间,大小天井5个,水井3口,鱼池1个。1987年北京建工学院专家考察之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建议作为文物保护起来。1988年,其照片作为黔江民族民间工艺品,由原四川省组织赴阿尔及利亚参加了世界民居展览,受到好评。

 

▲张氏民居正面

 

在居住中,主人非常注重宗法制度的礼仪秩序和纲常伦理。按照我国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男左女右及长幼有序的思想,张氏民居在住房安排上也遵循了该原则。正厅是整座院落的核心部分,作为堂屋,正壁上设有神龛,供奉祖先神灵牌位,作为祭祖先、迎宾客的地方,重大事情也在此操办。堂屋分别与左右两边家丁房和厨房各形成天井,作为通向后花园及下人来往的通道。前厅为长辈居住,左厢房为张氏男子居住,右厢房为张氏女子居住。

 

▲张氏民居绣楼

 

绣楼设在左厢房明间的顶部,有木楼梯转角而上。楼阁呈歇山式四角楼亭,四周悬廊,杆栏式建筑,楼栏瓜顶柱。家族的女子可在此挑花绣朵,歇息观望。登临绣楼,黄溪古镇尽收眼底。所以,从军事角度看,也算得上是哨楼了。

 

▲张氏民居碉楼

 

庭院四角设有碉楼,夯土筑成,共三层,每一层分别设有2个瞭望孔及射击孔。紧靠前碉楼、吊脚楼底下设有地下室,同碉楼一样,每一个地下室前墙壁上均有3个瞭望孔和1个射击孔,射击孔为石头雕凿而成,从内到外如漏斗形状,使整个建筑融防御与居住于一体。

 

▲张氏民居地下室

 

民居共有5个四合天井,石板地面,构成一个封闭式庭院,整个复四合院的采光和排水处理非常合理,天井的四周屋顶向内倾斜接受雨水,让雨水“四水归堂”,因为人们认为“水”就是“财”,按照当地的风俗,“下雨是金子,下雪是银子”,四合院的雨水有四面财源滚滚的意思,突出聚财积善的心理。除了后面有一排水沟而外,在各个天井均看不见排水道和地漏,到处看不到一明沟,而在右前地下室与右厢房紧靠的墙壁上有一排水孔,水流进墙角的一方形石缸里,然后从石缸底缝隙流出,顺着地下室的一条小沟流向室外,不管下多大的雨各天井内从不积水,其设计非常完备而巧妙。无孔无缝的天井为何不积水?几十年来,数批国市专家前来考察研究,至今未解,成为张氏民居最大的谜团。

 

▲张氏民居中天井

 

整个建筑由内外围墙围得十分严密,形同一座堡垒,内围墙条石基础,夯土筑成,青瓦盖顶,与四碉楼、门楼连接呈“凸”字形。外围墙已毁,从残存的墙垣看,以片石砌基础,夯土筑墙,围墙及门楼的建设对整个民居的安全和防御起着重要作用。

▲张氏民居围墙局部

 

民居的东北角还有一个后花园,在花园的中央设有鱼池和方形花台,每年春夏鲜花盛开、鱼翔浅底,充满了诗情画意。

 

▲张氏民居后花园

 

后沿散水堡坎壁内凿有3口水井,现存两口,其中1口一年四季盈满清水,清凉甘甜,是民居的主要饮用水源。这3口水井,不论涨多大的水,井里的水不浑,也不往外溢,同样,不论天干多久,井水不会干涸,总是保持在“固定”水位上,成为张氏民居的第二大谜团。

 

▲张氏民居水井

 

民居的东南方黄溪河上建有一座石拱桥,具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通过这座桥,把民居与黄溪古镇连接了起来。

 

▲张氏民居石拱桥

 

此外,民居还建有厕所、马厩和用于惩治下人的地牢,设计布局十分完善合理。

 

 

细腻的木雕艺术

张氏民居的木雕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门窗的雕刻工艺上,匠人们通过精雕细刻,将木雕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木雕花窗

 

张氏民居建筑中的礅、枋、窗、廊部分,是造型装饰的重点,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鲜明的指向性,挑肩梁头及坐斗外饰以雀翅两片,镂刻有不同的图案等,形状如凤凰展翅,翱翔于天空。檐枋框架内分别雕以鼎、灯、桃、佛手、水仙(辟邪除崇),古色古香之气十足。与之紧相连的是窗花,门窗历来是民间建筑文化中十分活跃的因素,它除了通风实用的功能外,还以其多姿多彩的立面造型,展现民居主人身份和排场,体现主人审美品位。

 

▲木雕花窗

 

张氏民居每间都有二至四朵不等的窗子,每朵窗子的图案都不同,以不同层次的木雕刻画出不同形象的吉祥图案。窗形有方格和花窗两种,每一扇花窗雕刻的花纹装饰形式都各不相同,主要有斜万字花窗、方格纹花窗、寿字格花窗,还有飞禽走兽类,如犀牛望月、野鹿衔花、仙猴吃桃、仙鹤、蝙蝠、松鼠、蝴蝶、游鱼;有蔬菜水果类,如白菜、辣椒、石榴、寿桃、葡萄;有花草树木类,如牡丹、梅花、松树、竹叶纹;还有宝瓶纹,如云纹宝瓶、龟纹宝瓶、鱼纹宝瓶;另有亭桥楼阁流水、冰花纹等,分阴刻和阳刻花纹,植物动物器皿千姿百态,层层相叠,这些形态各异的自然物和器皿,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外,还揭示了宇宙万物彼此关联、生生不息的规律。

 

▲木雕花窗

 

 

▲木雕花窗

 

 

精美的石雕工艺

张氏民居的石雕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门楼、后花园、地角石、柱础的雕刻工艺上,其雕刻精美、细腻。1993年,北京的有关专家在考察张氏民居的石刻工艺之后,赞不绝口,认为部分石雕可与故宫的石雕艺术作品媲美,具有较高的收藏、开发和艺术审美价值。

门楼为八字形悬山顶,左右门柱由两块巨型条石构成,柱础刻花草纹、兽面纹、万字纹,其额枋雕有栩栩如生的精彩图案,弧形卷门上刻有鸾凤朝阳、吕洞宾何仙姑等八洞神仙像,有的在吹箫、有的在弹琵琶,衣着飘逸,人物活灵活现,情态万千。门楣下面底座刻有双龙、双鱼、双狮、双碟、双花,再配以镂刻精雕方几案和花巾形图案,雕刻艺术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张氏民居门楼

 

 

▲张氏民居门洞石刻

 

▲张氏民居门洞石刻

 

后花园现存六边形、四边形和圆形石花钵10余个。花钵雕工精细,上面饰有万字纹、卷云纹、卷草纹、翠竹纹、菊花纹、松竹纹及梅花、兰花、飞鸟等纹饰,楷书优美的诗词,如:竹映幽窗里、风吹影动摇、方名称君子、任意乐逍遥;皓月松间草、冰鸥水上浮、名称大夫志、耐久把寒留等,句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和闲情逸致。  

 

▲张氏民居花钵

 

地角石经过精雕细刻,有万字纹、人字纹、回纹、米字纹等图案,雕刻细致入微。

石雕是张氏民居装饰艺术的精华,除上述以外,更精致的是柱础。通过它既可将柱身承载的重量分布于地上较大面积,又可防潮,避免柱脚腐蚀或碰损。由于柱础非常接近人们在厅前院坝内的水平视线,于是成了匠人们施展技艺的好地方。工匠把一个极普通的石墩柱础变化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品,使张氏民居柱础的形制和装饰及内涵更加丰富,制作工艺达到极高水平。

 

▲张氏民居前厅廊道

 

天井内的柱础雕刻有山水人物、喜鹊梅枝、麒麟送子、犀牛望月等,相接处为帘状雕饰,创意新奇、工艺精湛。

前厅廊道柱础共4座,他们分别位于廊道的两侧,采用镂雕手法,每个柱础为一块完整的青石,分上中下三部分,通高1.1米。中间的两个是石狮,两边为大象,石狮凶猛,大象可亲,形象栩栩如生。

 

▲张氏民居石狮柱础

 

石狮柱础的底座为方型。雄狮柱础的上部荷叶托起莲花、二龙戏珠、人物戏狮子,石狮头部圆雕,身体部分浮雕,荷叶为动态水波纹,上面饰有如意图,十分逼真。中部石雕成一方形几案,几案的四脚圆雕如意头纹饰,寓意为万事如意。座子饰卷草纹。雌狮柱础,造型与雄师相似,荷叶托莲花,叶片上有一对小狮在嬉戏,叶间偶见浮漂纹,中部饰斜万字纹、如意图,底座无纹饰。

 

▲张氏民居石狮柱础

 

大象柱础的底座也为方型。雄象柱础的上部为人物戏大象造型,荷叶托起二龙抢宝、麒麟图案,荷叶脉络清晰、动态水波纹缠绕,大象背负各种花草动物图案,有梅花、牡丹、菊花、石榴、桃子、麒麟、蝙蝠、龙、鱼、鹿,还有云纹、寿字纹,清晰可见。中部为几案造型,几案四脚为狮面纹,长长的胡须,菱格梅花卷草纹作帘状台饰,下浮雕牡丹、兰花纹。底座四周刻有万字纹、卷草纹,其雕刻线条清晰流畅,整个造型十分自然逼真。雌母子象柱础的上部为水波纹荷叶托起麒麟、二龙抢宝,叶周饰有鹿子、蝙蝠、蝴蝶及万字纹、牡丹花草纹等,大象身上浮雕各种花草动物。中部几案造型,饰连环卷草纹和菱格梅花帘状台纹,四脚狮面纹,浮雕双牛性春、野鹿衔花、人物戏蜂包及松树纹、猴、羊、花草如意图案。底座饰斜万字卷草纹等。

这些柱础石质坚硬、不风化、不变色,与当地的石灰岩不一样,到张氏民居考察过的专家,一致认为此柱础石料来自沿海省市。只是这四个镂雕的柱础,每块石料的重量至少在三吨以上,这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通公路的黄溪镇来说,在上世纪初是如何把这些石料弄进道路崎岖,山高林密的深山的?这便是张氏民居的第三大谜团了。

 

▲张氏民居大象柱础

 

▲张氏民居大象柱础

 

此外,散存在民居院落各处的柱础石造型也各不相同,除雕刻方桌动物而外,还杂雕着佛家八宝(法轮、法螺、白盖、莲花、盘长、宝瓶、宝伞、金鱼)、民间八宝(宝珠、古钱、玉磬、犀元月、珊瑚、灵芝、银锭、方胜)、道家八宝(鱼鼓、玉笛、宝剑、葫芦、花篮、紫板、芭蕉扇、荷花),另外还有琴棋书画、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苏武牧羊等,互相穿插,主次搭配,形象生动,变化多端。

张氏民居作为土家族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其整体布局井然合理,功能设施完备齐全,木雕石刻艺术精妙绝伦,民族风格特色十分鲜明,对于研究清末民初渝东南地区土家族民居建筑形制、民风民俗、民族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萦绕在张氏民居身上的三大谜团,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相关领域专家加入张氏民居建筑构造的研究,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

图文:宋发芳 庞孟华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