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业人员参加2025考古出土出水文物保护修复研修班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业人员参加2025考古出土出水文物保护修复研修班
发布人:  2025-04-22

2025年3月25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5中国文化遗产公开课——考古出土出水文物保护修复研修班”开课。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文物修复研究所、考古所共21名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为期三天,以文物保护的迫切需要为出发点,助力新时代文物保护技能人才基层队伍建设,由6位文物保护修复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围绕出土、出水文物科学保护修复的立意,从保护理念、专业理论、研究方法、修复操作等方面开展了培训,具体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理念创新与实践》、《考古出土纺织品全链条保护:以价值为核心》、《千金散尽还复来——江口沉银遗址出水金银文物保护修复》、《海洋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南方出土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考古出土木漆器的保护与修复》等课程,涉及具体的材料使用方法,技术辅助手段应用、文物现状分析,课程的内容,既能帮助基础薄弱的修复师了解保护修复的全流程,同时,详细的案例分析能给有一定经验基础的修复师具体的操作指导。

 

 

 此次培训不仅深刻展现了文物保护已从传统的“抢救性修复”向“预防性保护”和“全链条科学保护”转变,更拓展了考古类型保护修复的视野——不同类型文物保护修复各有其道,如青铜器、纺织品、竹木漆器等,需结合其材质特性与埋藏环境,采取差异化的保护策略。以考古视角审视文物保护修复,不仅要关注文物本体的修复,更要重视其出土前后的信息记录与分析,将文物保护工作深度融入考古发掘流程,实现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协同共进。同时,随着跨学科技术的应用,水下考古、田野考古等不同场景下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不断革新,这种“科技考古”范式既需敬畏历史的克制性干预,又要保持技术开放性,在文明传承与科技创新间构建动态平衡,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助力我们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守护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在科学保护下焕发新生,持续讲述文明发展的故事。秦海嘉)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