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策马扬鞭自奋蹄——文化强市建设在行动!
策马扬鞭自奋蹄——文化强市建设在行动!
发布人:  2018-04-0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贯彻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传达陈敏尔书记关于全市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部署全市文化和文化市场执法工作,经市委同意,市政府于2018年3月30日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

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市文化系统以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牢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宣传导向、价值取向,切实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把责任担当起来,把各项任务落实下去,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落实“13611”工作思路,文化改革发展在拥抱新时代中实现了新作为。

 

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一年来,全市文化系统始终高举旗帜、站位全局、紧扣主题,坚持把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和全市文化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一)切实做好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工作

文化系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迎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各项工作,以此统一思想和行动,重点围绕“砥砺奋进的五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活动”主题宣传,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推出“喜迎十九大”系列专题报道,重庆电视台推出《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等重点专题报道,《爱老敬老》《诚信》等主题公益宣传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电视剧《特勤精英》《热血军旗》《突击再突击》入选重要宣传期全国优秀电视剧展播名单,集中推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优秀电视剧展播”,《绝命后卫师》《海棠依旧》等一批精品力作积极弘扬向上向善的精神文化,全社会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华龙网”“天极网”等网站开设“喜迎党的十九大”专栏开展宣传报道,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浓厚热烈的良好氛围。

(二)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安全播出保障工作

把做好党的十九大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重大直播、新闻时段实时监测7100分钟、监测广播电视频道4000余套,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40处,巡查检查线路32万公里,开展各级应急演练500余次,全市文化广电系统1.1万余名干部职工参与保障工作,市安播指挥部和各区县文化委、台、网主要负责人坚守一线、现场指挥,确保党的十九大期间全市安全播出零差错、零失误、零事故,市文化委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党的十九大安全保障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市、区县两级安全播出监测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建成预警屏终端113个,市网络视听节目监管中心和市文化信息中心对全市21家持证网站和委系统网站监测实现了全天候、全覆盖。同时,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公共文化活动、保密和网络、文物保护、信访稳定等领域安全工作,市文化委被市政府安委会评为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先进单位。

(三)扎实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编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批示指示论述和文化工作重要政策文件选编》,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

集中组织收看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召开委党委会、文化系统干部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国共产党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等读本;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六进”文艺宣传活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新创《十九大蓝图美如画》《党心连民心》等50多个文艺节目,抽调市级文艺家和区县文艺骨干4000人,组建150支“六进”文艺宣传队,开展文艺宣传活动5000多场次,200多万群众参与现场活动;举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展》等10场主题展览活动,到群众聚集场所放映主题电影6.2万场;大型实体书店、书刊交易市场发行销售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辅导读物230余万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走进群众、家喻户晓、入脑入心。

 

二、主攻重点带全局,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主攻重点、聚焦关键,抓住发展的“衣领子”和“牛鼻子”,集中人力干大事、集中财力干大事、集中精力干大事,扭住具有引领性、牵引性、带动性的重点工作不放松,在突破重点中推动了文化改革发展。

(一)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市级专业文艺院团集中优势资源,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展演,推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大型民族管弦乐《山水重庆》、芭蕾舞剧《死水微澜》等5台重点作品立上舞台,深度打磨舞剧《杜甫》、话剧《朝天门》等原创品牌剧目,京剧《大梦长歌》、川剧《李亚仙》《鸣凤》、歌剧《辛夷公主》、芭蕾舞《山水重庆》等10台剧节目入选全国重要展演,创作推出现实题材话剧《薪火》、梁山灯戏《好人邓平寿》,既冒热气、又接地气,受到广泛好评。

电视剧《热血军旗》《黑土热血》分别登陆中央一套、中央八套播出,收视率排全国前三位。

“渝州大舞台”送演出进基层、第六届重庆演出季 、“渝州大舞台·好戏月月演”惠民演出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组织优秀戏曲院团为10所试点高校、100所试点中学、100所试点小学送戏曲演出500余场,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受广大师生的热烈追捧和高度好评,呈现出一票难求的火爆局面。

集中推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大批优秀出版物,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中华大典》成功结项并获评优秀结项项目,《巴渝文库》第一大书《巴渝文献总目》正式出版。

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成功举办“新中国美术家系列——重庆市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重庆美术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二)文化惠民丰富多彩

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提档升级829个乡镇(街道)、459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改扩建9个区县图书馆、9个区县文化馆。

12套中央和3套本地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90万户直播卫星户户通、31座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改扩建等广播电视重大基础工程全面完成。

38个区县向社会购买公共流动文化3.6万余场,放映惠民电影12万余场;第五届社区文化节、第十八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西部动漫文化节、重庆读书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宣传月等品牌活动持续举办,呈现出天天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全年都精彩的喜人局面。

巩固提升第一、二批国家级示范区创建成果,扎实抓好第三批创建工作,渝中、北碚、江津等地率先探索出经验。

对标对表中央和市委要求,统筹1个亿资金,制定实施文化扶贫“六大攻坚工程”“三建六送行动”,精准推进14个贫困区县、18个深度贫困乡(镇)文化脱贫攻坚;加强公共文化物联网内容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完成配送22873场次。

整合市级资源,与市教委、市科协共同实施了一批群众有需求、社会有反响的公共文化惠民项目。指导市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创新方式,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举办社区文化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参与面不断扩大,黔江、涪陵、江北、开州、潼南、彭水、丰都、城口等地群文活动各美其美、异彩纷呈。

(三)文化遗产保护加强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保护、利用、传承并重,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历时5年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圆满收官,建成148万余件可移动文物数据库;举办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评选镇馆之宝354件,联合市人力社保局表彰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46名。实施五大文物保护重点工程项目117个,市级以上文保单位重大险情排除率93.8%。

实施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一期等川渝石质文物保护项目22个;大足石刻千手观音抢救维修工程获评“全国十大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开创全国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先河。完成大渡口钢迁会生产车间旧址等抗战遗址修缮保护项目13个,市级以上抗战遗址重大险情基本排除;实施綦江王良故居、酉阳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等重点革命文物维修8个;完成传统风貌区首开区湖广会馆、谢家大院等文物修缮12处;完成渝中区东华观藏经楼、万州区司南祠等大遗址和古建筑项目20个;奉节白帝城、万州天生城等大遗址考古取得六大重要发现。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申遗步伐稳步推进。

三峡数字博物馆、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建设明显加快。全市新增博物馆9家、总数达95家,全年接待观众2000万人次,新推《傅抱石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等专题展览105个,流动博物馆送展览进校园、进乡镇700余场次;自然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三峡博物馆同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龚滩古镇入选2017年度中国最受网民喜爱十大古镇,得票仅次于浙江乌镇、湖南凤凰古镇。

全市新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2人(累计命名711人)、市级非遗传承教育示范基地54个(总数109个)、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2个(总数87个)。成立三峡文化保护与弘扬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荣昌夏布传统工艺工作站获得国家重点支持15个工作站之一,完成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面向全国举办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开发特色文创产品1100多种,长寿、秀山、奉节、合川、云阳、綦江、渝北、梁平等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在品牌打造和营销推广方面取得新进展。

认真贯彻全国文物安全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市文物安全工作会议精神,770项文物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到位,233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实施文物安全防护项目21个,我市文物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状况持续改善。

(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的决策部署,发挥市文化委统筹、指导、协调作用,建立全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季度推进机制,统筹市和区县文化资源,成功引进一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中交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来渝投资文化产业,组织招商引资签约投资总额超过1700亿元。加快推进一批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华侨城欢乐谷等项目建成投用;文化企业加速集聚,贰厂文创公园、艺度创文创园建成投用,特色文化集聚区达37个,集聚文化企业5000家,年产值逾100亿元,电影创客小镇开园、电影剧本孵化中心挂牌,新华社《半月谈》以“重庆老工业厂房华丽转身变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题刊发文章,介绍推荐重庆的好做法、新经验;重庆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成为唯一入选中国数字出版蓝皮书——《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的省份报告;

南岸区南滨路文化产业园区以西部第一成绩获创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资格;成功举办“文化部第六期文化产业精品项目对接会”,签约项目24个,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多家金融机构为我市文化产业综合授信400亿元;全市电影票房冲破14亿元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重庆“版权超市”网上商城正式投入运营;成功举办首届重庆文化惠民消费季、拉动文化消费13.8亿元,武隆、石柱、巫山、铜梁、沙坪坝、酉阳、万盛等地文旅融合形成新亮点;猪八戒、完美世界等数字文化企业带领大批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全市文化市场主体首次突破10万家,预计全年文化产业实现产值超过2000亿元,产业增加值达662.94亿元。

(五)融合交流格局加速构建

深入贯彻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加快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抓住采编发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打造全媒体服务、智慧化传播的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发展加速重构。

深入贯彻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加快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抓住采编发流程再造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打造全媒体服务、智慧化传播的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发展加速重构。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全线发力,与俄罗斯、越南、新加坡、约旦、捷克、爱沙尼亚等国开展媒体、考古、演艺、电影等交流合作,圆满完成“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中俄媒体交流年” 、“中俄电影交流年” 、“香港国际影视展”等项目,市文化委荣获“中俄媒体交流年”优秀组织奖,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俄罗斯西伯利亚专业机构加强国际考古合作,开创重庆考古国际合作新篇章;圆满完成意大利总统、俄罗斯副总理等重要贵宾来渝参观接待工作,特别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在韩国总统文在寅来渝期间接待服务质量高、反响好;赴日本、汤加、斐济、约旦等国开展文化外交活动,搭建起各国民心相通的连心桥;依托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项目、“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杂技、民乐、戏曲、非遗、版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特别是铜梁龙隆重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受到广泛好评;参加第六届渝台艺术直航,川剧赴港参加戏曲节,重庆杂技在港澳举办庆祝国庆专场演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推荐沙坪坝区申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助力重庆优秀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六)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委党委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改革,班子成员敢作敢为抓改革,系统各单位善作善成抓改革,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扩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理事会试点和文图博三馆总分馆制;完成市美术公司深化改革实现整体划转;建立文物保护首席专家制度;清理整治国有文化企业54家,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点破题启动,5家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有序推进;网上行政审批实现全覆盖,按时办结率达100%;深入推进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制度,率先试行红名单、警示名单管理,13家文化企业纳入重点管控;4家专业文艺院团整体入住魁星楼,彻底解决团场排练办公问题;4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总数达16家,重庆有线、新华传媒上市方案获中宣部批复。

 

三、创新实干求突破,文化发展树起新标杆

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自加压力、打造亮点,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推动文化工作创新发展,部分工作迈进了全国先进序列。

(一)获得了一批重要奖项

重庆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原创舞剧《杜甫》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人文纪录片《中俄书途》获得2016—2017中俄媒体交流年优秀项目奖;电影《血战湘江》、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和广播剧《宝贝回家》3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重庆成为西部地区唯一荣获组织奖的省市。《兰草时节》等6部微视频获国家级奖项,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茅。《黑暗中的风景》等3部作品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优秀奖,《革命者》被评为总局优秀电视剧剧本。《昆仑植物志》等5个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大典·天文典》等3种出版物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厨房”获国内新闻技术领域最高荣誉——“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重庆日报》“逐梦他乡重庆人”报道获第27届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

(二)打造了一批文化品牌

猪八戒网入围第九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两江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获总局新闻出版产业优秀基地,市文化委获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工作优秀单位称号;《重庆之眼》入选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当代金融研究》获总局批复创办,填补了我市该类期刊的空白;8种报刊入选“全国百强报刊”、2种期刊入选“全国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课堂内外》等2种期刊蝉联全国优秀少儿报刊称号,《材料导报》等2种刊物荣获“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重庆大学期刊社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确定的“全国首批科技期刊集群建设”试点单位,26家企业取得绿色印刷认证、位居全国前列;电视剧《特勤精英》《热血军旗》《突击再突击》入选重要宣传期全国优秀电视剧展播名单;红岩联线两处国保单位列入“十三五”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紧扣“重庆文化智库”和“川剧研究高地”不断深化文化研究,少儿阅读服务活动纵深推进,市电影公司经营发展持续向好。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消费试点、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人才培训、版权保护5项工作在全国有关会议交流发言。

 

四、直面困难破瓶颈,文化后劲增强新动能

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和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多方协调、主动争取,在国家部委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区县鼎力相助下,干成了文化系统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解决了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事。

(一)全力破解文化建设资金保障难

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投入,2017年部门预算9.78亿元、同口径增长20%;中央和市级财政到位资金16.41亿元。争取各类文物保护专项资金4.49亿元,25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1854万元,12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1844.5万元。落实2017年精准扶贫资金3296.4万元及重庆国际马戏城二期建设资金2000万元。

(二)全力破解文化重点项目建设难

积极争取市发展改革委将市少儿图书馆新馆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从2000万元增至2亿元,项目建设模式由PPP融资调整为财政公益性支出,确定了项目选址、用地、建设方案、建设方式和资金,2018年开工建设。积极协调重庆国际马戏城二期工程建设,确定了建设规模、总投资、资金来源和建设代理业主,2018年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市财政局和南岸区的大力支持,解决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用地问题,2018年开工建设。

(三)全力破解多年积存的遗留问题

争取市公安消防总队、渝中区政府、市地产集团的大力支持,国泰艺术中心消防工程于2017年6月底顺利通过验收,彻底解决了长达6年未破解的历史遗留问题。艺员管理培训中心服务保障能力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在市财政、市编办、市人力社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本解决了委属单位保障难、运行难、发展难等问题,为培育引进文艺人才赢得了主动、夯实了基础、拓展了空间。

 

五、夯基固本强保障,文化系统展现新面貌

对标对表中央重大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坚持以完善政策为支撑,以加强监管为手段,以抓牢党建为保障,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关于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融入到文化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先后召开28次党委会议、12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9次系统干部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等会议精神,引导系统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系统规矩意识、纪律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委系统规定动作更扎实,创新动作有特色,如文化艺术学院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心,重庆演艺集团创新建立党建“清单化督查式”工作法,重庆图书馆创新推行“五个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干部大下访、作风大转变”专题活动和“四比四做”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重塑机关形象,重构工作流程,重振工作信心。加强干部选任管理,实行干部日常表现全息纪实和干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切实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认真开展重点约谈和跟踪督查,严肃效能问责。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工青妇和离退休老同志、老专家的服务工作。系统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政治生态更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呈现出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新气象。

(二)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推动出台《重庆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配套制定6个分规,构建形成了“1+6”规划发展体系;《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颁布施行,《重庆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印发实施,《重庆市电影扶垚计划管理办法》正式印发,推动出台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等一批政策性文件,文化法规体系持续完善。

(三)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中央巡视“回头看”涉及文化系统4个问题全面整改到位;持续抓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类文化阵地的监管,注销连续性内部资料33种,查堵非法违禁出版物118种,捣毁“黑广播”窝点69处,查处违法违规网站69家;会同公安等部门破获1起互联网侵犯著作权案件,查处和取缔农村非法演出近1100场次,全面加强涉外商业演出管理,确保了文化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制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等4个服务规范,促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文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文化窗口形象提档升级,全市广大市民的满意度、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四)加大人才保障力度

争取市编办大力支持,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更名为市文化研究院,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发展。积极化解转制院团416名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入轨难题,实现委系统全员足额纳入社保;成功将原市京剧团、市话剧团、市歌舞团等改制单位207名差额编制划转艺员管理中心。招募240名文化工作者开展基层服务,上派培养110名区县文化骨干。“三区人才计划”中期评估排名全国前列,创新开展“艺术拔尖人才”培养,强化“紧缺人才”“后备人才”“青年优才”等专项人才计划,实施全市文化系统“千人大培训”,全面提高了文化系统广大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素养和履职能力。

 

(来源:重庆市文化委)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