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体报道蒋介石重庆行营(以下简称重庆行营)被拆除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
昨日下午,渝中区文广新局在其网站上发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旧址预计2013年原貌》一文,并约谈了部分媒体记者,就此问题正式发表回应。
回应表示,重庆行营的落架拆解项目经过严密调研、论证,并获得相关部门审批。重庆行营将原貌修复,预计明年10月建成,向公众免费开放。
重庆行营地块为教育用地
渝中区文广新局新闻发言人介绍,重庆行营又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位于现今重庆市复旦中学旁。按照渝中区控制性规划,重庆行营地块为复旦中学教育用地。
渝中区土地资源极为紧张,为配合危旧房改造和多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渝中区校园布局进行了重大调整,10多所学校合并,迫切需要对复旦中学进行改扩建,满足附近孩子上学需求。
这名发言人表示,本着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则,根据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的《重庆市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今年2月,渝中区启动重庆行营的保护修复工作。经过前期的可行性论证、现场测绘以及方案设计等程序后,修复方案于去年7月通过专家论证,11月通过市文物局审批。
拆解时保留建筑文物构件
据介绍,重庆行营年久失修、损毁严重,需先进行落架拆解。为了保护文物,选择了具备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保护资质的落架工作实施单位——重庆巨尺建筑工程公司。
在落架拆解时,首先将原有建筑的门窗、楼梯、雕花构件、砖瓦等进行保护和妥善保存,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建筑的砖、梁、门、窗、楼梯、扶手等文物构件,用于原貌修复时使用。
据了解,目前重庆行营位于解放西路和凯旋路之间,坐东南朝西北。修复后,重庆行营将面向扩建后的解放西路,更加方便对公众开放。按照设计方案,今年8月将进行文物原貌复建,预计明年10月竣工。修复后,重庆行营作为抗战历史陈列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3月5日前完成拆解清理现场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两次来到重庆行营落架拆解现场。
10多个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正在拆解,主体建筑只剩下一层楼。施工现场左侧,是一排临时搭建的房屋,屋中整齐堆着用白色塑料包裹的物件。每件包裹上贴着红色标签,上面写着“二层楼梯”、“一层大门”等物件的名称。
重庆巨尺建筑工程公司项目经理朱大武介绍,这些包裹中物件,正是拆解下来的楼梯、门窗等文物,有100余件。
朱大武说,去年12月25日正式进场后,他们首先对文物进行测绘、拍照。接下来,工作人员将门窗、雕花构件、异型砖等一一拆解、编号,用白色塑料包裹好后保存,以便原貌复建时使用。由于重庆行营损毁严重,只有30%的门窗保留了下来。房顶上的小青瓦也破损严重,95%无法再用。
朱大武透露,预计3月5日前完成拆解工作和现场清理。
蒋介石重庆行营
重庆行营由3幢两楼一底的砖木建筑群组成,占地面积78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36平方米。
专家推断,重庆行营大约建于1935年底。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蒋介石最初的办公地点就设在重庆行营内,之后才搬到位于南岸的黄山云岫别墅。
重庆行营作为军政机构,还负责组织征兵,当时重庆热血男儿都是在这几栋建筑内登记入伍,奔赴抗日前线。
几经更替,重庆行营成为一家幼儿园与进城务工人员临时住地。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重庆行营被发现。
文章来源: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