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之窗 > 重庆市文物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重庆市文物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人:  2022-06-08

图片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6月7日,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探讨重庆历史文化起源、形成和发展,推进重庆文物考古工作。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渝中区文化旅游委就贯彻落实举措作了发言。

 

参会专家围绕重庆历史文化起源、形成和发展,重庆古代城址考古与保护展示,文物考古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理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传播,传承弘扬革命文化,文物科技保护、研究阐释及展示传播,重庆特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

 

图片

 

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党委委员、副主任幸军指出,近年来,重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守正创新、积极作为,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成效明显。

 

幸军强调,要加强学习,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推进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研究,把历史价值的研究贯穿于整个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之中,开展考古学、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融合攻关,把考古探索文献研究和科技手段结合起来,围绕国家、市里面的重点工作设置考古课题,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科研课题设置和科研人才的培养;要加强活化,尽快出台《重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红岩文化公园二期、川渝石窟国家遗址公园、三峡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加强展示传播,多角度全方位阐释传播文物价值,加快考古资料整理及出版工作,让考古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推动更多优秀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参会专家都说了啥?

一起来了解

 

图片

周勇

重庆史研究会会长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兼收并蓄、深耕重庆,把重庆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新成果落到实处,发挥好以史育人作用。建议扭住重庆历史文化体系上做文章、搞项目,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上,同时,系统地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环境。

 

图片

王川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

 

围绕“学习与文化坚守,重庆文博界对重庆文化架构的认知过程”,分享了重庆文博工作者持续梳理、探索巴渝文化构架的过程。4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文博工作者的坚持是有价值的。传承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强市,文博工作者应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

 

图片

程武彦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全局性,为文博工作者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持科技创新,为文物保护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强文物研究阐释,丰富历史文化滋养,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助力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增强展示传播效果,凝聚精神力量,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图片

朱军

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

 

结合红岩事业发展实际,如何保护利用革命文物,传承弘扬革命文化?聚焦深入实施 “六大工程”,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全面推动重庆革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即深入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构建革命文化的赓续展示体系;着力实施革命历史研究工程,构建革命文化的挖掘阐释体系;深入实施革命精神宣传工程,构建革命文化的弘扬传播体系;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构建革命文化的育人铸魂体系;全力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构建革命文化的共融共享体系;着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工程,构建革命文化的经济价值体系。

 

图片

白九江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重庆是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的历史脉络的见证者,旧石器文化的序列可以说是见证了重庆百万年人类史,新石器文化的序列在西南地区独树一帜,也是在西南地区最为完整、年代最早、序列最完善的。我们现在正在推进巴蜀文明进程的研究,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多学科共同推进的要求,阐明其中特质形态,阐明其中的形成原因,阐明巴蜀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进一步让巴蜀文化活起来,传承中华文化浓厚的社会氛围。

 

图片

黄秒斌

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石窟寺是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南方石窟的重要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将继续坚持以系统保护为基础,着力维持大足石刻原真性;以价值挖掘为导向,努力探索大足石刻新内涵;以传承弘扬为目的,不断拓展大足石刻影响力,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重庆、读懂大足石刻。

 

图片

蒋刚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

 

作为重庆市培养考古文博人才的重要单位,应当整合资源,开创考古学学科建设新局面,结合重庆文化遗产资源特色,开展创新性研究,具体体现在强化一种意识(科技考古),夯实两个传统研究(巴文化考古、三峡考古),开辟三个特色方向(山地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移民考古、抗战及革命文物研究)。同时,还应打破高校与行业机构壁垒,建立校地师资、平台共享机制,多层次培养考古文博复合型人才。

 

图片

袁东山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

 

重庆宋元山城的考古成果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支撑。20余年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对奉节白帝城、合川钓鱼城、重庆老鼓楼、涪陵龟陵城、忠县皇华城、梁平赤牛城、南川龙崖城等宋元山城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建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收获了丰硕的考古成果,取得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关键节点的重要证据,是用具体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增强历史自觉,将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的指示。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