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5日,40余名重庆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重庆青协)会员走进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透明库房”。“透明库房”活动是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近年来公众考古的品牌活动之一,每年“文化遗产宣传月”期间向公众有限开放,如今已是第三年。
开放的库房有青铜器库房、陶器库房、文物标本展厅等,这些地方属于是文物周转库房的一部分,主要供修复观察和学术研究之用,平时不对外开放。为响应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神,更好地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民共享,营造文化遗产保护人人参与的良好环境,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从2010年开始将“透明库房”的理念付诸实践。
今年走进“透明库房”的重庆青协会员,他们既是重庆各个民间志愿者组织的带头人,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爱好者,本次除了参观开放的库房外,还观看了考古纪录片和“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专题展览。
也许受时下流行的鉴宝类节目和盗墓小说的影响,多数公众对考古工作抱有一种好奇和寻宝的心理,往往以经济价值衡量文物的重要性。但据其中一名参观完文物库房的会员透露,此次陈列的文物多为古代普通老百姓的遗物,其陶器制作粗狂,写实风格较强,展现了巴渝地区的淳朴民风。他们感谢有这么一次走进库房近距离接触文物的机会,并有幸见到了文物从出土后到成为博物馆展品前的过渡状态,发现每件文物背后不仅凝结了古人的智慧,还隐藏了文物修复专家的高超技艺。
“透明库房”是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年来最热门和公众关注度最高的“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之一。会员们通过参观库房和与文博专业工作者的交流,直观地了解了重庆市文化遗产工作的基本现状,明白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文物部门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公众的力量。不少会员当场就表示愿意发挥自己的能量,用实际行动带领更多青年志愿者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业中来,这样不仅会壮大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还将优化其结构、增添其活力,延伸重庆市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的队伍建设,向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参与的目标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