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科考与公众考古的完美结合 ——重庆市奉节县迷宫河硝洞遗址调查记
科考与公众考古的完美结合 ——重庆市奉节县迷宫河硝洞遗址调查记
发布人:  2016-07-04

启动仪式

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距离重庆市奉节县城40公里的兴隆镇椅子淌村有一条河流,这里人迹罕至,道路不通,森木蔽日,恍若迷宫,当地人称之为迷宫河。河的源头三面皆是三四百米高、俨如刀削的绝壁。绝壁之上有一个高约300米、宽约70米的天然洞穴口,其峭崖千仞,云雾环绕,飞瀑悬垂,风光险绝。洞内环境更是神秘莫测,洞深超过4公里,其中部为暗河长年冲刷而形成的宽20米的峡谷,深度超过200米。这里的一切似乎与人类活动并无丝毫联系,但是谁又能想到在这处奇险难攀的洞穴之中,至今保留着完好的古代工业遗址——熬硝遗迹。

洞口的绝壁峭崖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技术史的重要贡献,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是古人长期在炼丹、制药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智慧的结晶,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硝是火药的主要成分,它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与人们生活环境中,以奉节迷宫峡硝洞为代表的南方喀斯特溶洞中有大量的硝盐存在。然而,科学工作者和广大公众对古代工业遗产之一的硝盐提炼遗址的认识都还有待深入。

使用溜索渡过迷宫河

为获取研究古代工业遗产和科技考古的重要实物资料,进一步激发广大文化遗产保护爱好者的热情,全面分享考古工作的知识和魅力,6月5日,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奉节县委宣传部承办了“走进奉节迷宫河盐硝洞硝盐文化遗址”科考活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助理林必忠研究员介绍到,这次活动是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相关团队,继对古代陶瓷、古代盐业、古代冶铁与冶锌工业遗址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后的再一次科学考察,也是重庆公众考古活动的一次新探索。

攀悬崖、走绝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工作人员与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摄制组、腾讯大渝网记者、岳华君宁探险队组成科考队,对地理环境险恶的迷宫峡硝洞发起了挑战。科考队无惧艰险,穿丛林、过激流、攀悬崖、走绝壁,历经7小时后,到达洞口。科考队在洞内外发现各种人类遗迹40余处,包括在绝壁上修整的碥道、悬崖上系绳索的穿孔、开凿矿石的痕迹、硝池、卤水池、硝灶、灶台、矿料堆、取水拉物的吊架、工棚、吊桥等遗迹,可初步推断该洞穴为清末至上个世纪前半叶的制硝遗址。此次发现的各类生产遗迹相对完整地反映出当时硝的生产流程,对研究我国制硝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洞内勘察

此次科考活动也是重庆公众考古崭新的尝试,活动由腾讯大渝网全程视频直播、图文直播,超过43万人点击观看,随后各大媒体纷纷专题报道推送,社会反响热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洞天》也将在不久之后与广大公众见面。这次科考宣传暨公众考古活动,扩大了重庆古代工业遗产的知晓度,以最时尚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公众关注重庆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他们更深刻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更加支持、理解和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徐进 林必忠)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