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发布人:  2016-11-11

文物拍摄

文物测量

接受市普查办专家组验收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根据国务院、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要求,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了以邹后曦院长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下设以院保管部为主体的普查办公室,组建了专业普查队伍,通过三年半细致有序的工作,于2016年8月31日全面完成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普查工作,并于2016年10月27日顺利通过市普查办的工作验收。本次普查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共登录文物标本21219件/套,实际数量22788件,类别包含瓷器、陶器、铜器、雕塑、造像、玉石器、宝石、武器等。

通过此次普查,对院藏文物数量、类别、质地、完残情况、保存状态等特征及分布比例有了全面掌握,摸清了家底,为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方法,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研究及本区域下一步文物资源的再分配和利用提供了依据。通过普查,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移交入库程序和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文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基于本次普查登录平台,搭建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文物资源信息系统和管理平台的基本构架,为实现对院藏文物的标准化、动态化管理等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普查过程中,我们以多种形式开展文物知识的宣传,调动了社会民众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提高了社会对文物普查的关注力度,为提高民众自觉保护文物思想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于桂兰)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