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7年度学术汇报会纪要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7年度学术汇报会纪要
发布人:  2018-02-05

汇报会现场

2018年2月1日,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7年度学术汇报会在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由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范鹏主持,16位汇报人先后从考古发现及研究、文物管理、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等方面汇报了本年度的个人学术研究成果。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邹后曦研究员、袁东山研究员、方刚研究员、刘继东研究员、杨小刚研究员以及重庆师范大学的蒋刚教授、唐春生教授、马江波副教授也出席了会议,并对报告做了学术点评。

高磊汇报《叶尼塞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孙治刚汇报《2017年奉节白帝城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

2017年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工作业绩斐然。文物考古研究所高磊结合中俄联合考古工作成果,以《叶尼塞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为题,梳理了叶尼塞河流域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从问题背景、考古发现、存在问题及结语、讨论四个方面作了介绍和分析,认为该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两种石器工业的区别属于同一文化不同变体,其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技术呈现出镶嵌进化的技术演进路径等观点。奉节白帝城遗址代表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入围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文物考古研究所孙治刚汇报了《2017年奉节白帝城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认为本年度的工作进一步廓清了南宋白帝城的空间格局,明确了“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的城防体系;基本掌握了子阳城遗址片区文物遗存的现状、整体布局和文化内涵,深化了对子阳城时空变迁的认识,揭露了一批以城墙、城门、墩台为代表的城防设施,为宋蒙(元)战争山城防御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最新实物资料;获取了宋元战争时期冷热兵器共存的实物证据,为中国古代兵器史、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支撑。

蔡亚林汇报万州天生城遗址2017年考古工作收获

杨鹏强汇报江津朝源观遗址2017年考古工作收获

牛英彬汇报云阳磐石城遗址2017年考古工作收获

方刚研究员汇报《涪陵小田溪M12及晚期巴文化研究相关问题》

陈东汇报《重庆庙嘴巴文化墓地的发现与认识》

代玉彪汇报《大溪文化出土玉器初探》

燕妮汇报《渝西地区商周时期遗存的考古发现和初步研究》

于桂兰汇报《考古院所文物标本科学化管理的探索——兼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库房规范化管理进程》

此外文物考古研究所蔡亚林、杨鹏强、牛英彬分别汇报了万州天生城遗址、江津朝源观遗址、云阳磐石城遗址的2017年考古工作收获。个人学术研究方面,方刚研究员以《涪陵小田溪M12及晚期巴文化研究相关问题》为题,从小田溪墓群M12的微观材料出发,认为墓主是秦至西汉时期的巴人首领,巴族名义上的统治者,进而对小田溪墓群的墓地性质和延续时间提出了看法。在此基础上,还提出晚期巴文化晚段的四个阶段说。文物考古研究所陈东的《重庆庙嘴巴文化墓地的发现与认识》、代玉彪的《大溪文化出土玉器初探》、燕妮的《渝西地区商周时期遗存的考古发现和初步研究》,保管部于桂兰的《考古院所文物标本科学化管理的探索——兼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库房规范化管理进程》都从自身工作材料出发展开相关学术、管理问题的思考,受到与会专家的鼓励和点评。

马晓娇汇报《2013年度永川汉东城遗址植物遗存分析》

吴广汇报《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三维建模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科技手段运用与考古成为普遍,但是如何在工作中主动性运用科技手段,与传统考古研究方法结合是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文物考古研究所马晓娇的《2013年度永川汉东城遗址植物遗存分析》根据2013年度永川汉东城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的检测结果,对汉东城遗址商周、汉代、宋代等各个时期的农业形态、农作物种类等方面的分析引起与会专家的广泛兴趣,就其报告的材料运用、探讨方向等方面给予积极建议。文物信息中心吴广以《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三维建模实践与思考》为题,从南岸区弹子石摩崖石刻的具体建模实践出发,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做了精彩介绍。

孙慧汇报《重庆市巫溪县宁厂盐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探索》

肖冠兰汇报《无处安放的羊角镇记忆——个乌江流域典型传统小镇的命运》

依托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综合职能优势,配合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和地方文旅融合的发展,开展了越来越多的一体化保护的项目,成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面对新趋势该如何维持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建筑遗产研究所孙慧汇报了《重庆市巫溪县宁厂盐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探索》,提出局部复原、整体开发;立足保护,多元利用;严格保护、轻度开发的三大原则。肖冠兰的《无处安放的羊角镇记忆——个乌江流域典型传统小镇的命运》,重点讨论了羊角镇的核心价值、搬迁原则和搬迁中的现实问题与困境。

黄悦汇报《皮影封色材料性能对比研究》

顾来沅汇报《铁质文物脱盐处理的动态监测研究》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修复保护所2017年继续在业务工作的基础上拓展了科研工作的深度。黄悦以《皮影封色材料性能对比研究》为题,以翔实的实验数据对比了桐油、清漆、骨胶三种传统封护材料的性能优劣,提出各类皮影封色材料的使用建议和改进方向。顾来沅的《铁质文物脱盐处理的动态监测研究》以14件铁剑、铁釜及铁剪刀等器物的检测分析、脱盐处理及过程动态监测工作过程,运用持续性的监测数据为铁器脱盐处理技术规范提供数据支撑,并提出了后续研究工作的几个方向。

邹后曦院长作总结发言

邹后曦院长在学术汇报会的小结中指出,本年度的学术汇报会呈现出了门类丰富、材料介绍与分析研究结合较好、报告人员年轻化的三个特点,表明了我院科研工作发展正在逐渐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旺盛势头。同时邹后曦院长也就报告人的研究视野、材料组织与提炼、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学术汇报会为全院各部门分享收获、探讨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也必将推动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发展更上一层楼。方刚 肖碧瑞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