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巧手修文物技能大比拼、票选最佳修复文物竞赛活动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巧手修文物技能大比拼、票选最佳修复文物竞赛活动
发布人:  2018-12-04

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巧手修文物技能大比拼——画像砖拓片比赛

11月29日,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的巧手修文物技能大比拼、师带徒(师承制)成果PK——票选最佳修复文物两项文物保护修复竞赛活动圆满结束。该活动是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展现新时代团结奋斗新风采号召下,按照市总工会《关于开展2018年“当好主人翁 建功新时代”重庆市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的通知》精神,组织的“遗产保护见初心·工匠技艺担使命”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两项子活动,目的在于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创新基层工会工作新抓手,进一步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技术水平,积极推动我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专家评委打分

获奖选手和评委合影

两项竞赛活动历经一个多月的线上线下组织、投票及评比,社会公众22000余人次参与活动投票,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点赞文物修复师工匠精神。活动共有24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巧手修文物技能大比拼——画像砖拓片比赛;9名专业技术人员16件修复文物入围师带徒(师承制)成果PK——票选最佳修复文物复赛。11月29日,在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开展了修复文物现场展示、修复师现场讲解、专家评选等竞赛活动最终环节,邀请了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常务副主席贺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员刘豫川、王春等领导和专家参与竞赛活动评选,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等5家媒体现场报道。通过网上投票、现场比拼及专家评选,评出巧手修文物技能大比拼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师带徒(师承制)成果PK——票选最佳修复文物5件,分别是:新石器陶瓮一组、民国八人抬轿皮影、明贴金铜佛塔、战国勾连雷纹青铜壶、民国粉彩瓷瓶。

修复文物现场展示

此次开展的两项文物保护修复竞赛活动,紧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主题,打破传统文物保护修复模式、丰富文物保护修复科技手段、发挥文物保护利用创新思维,是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集调查发掘、规划设计、保护研究、展示利用、信息咨询为一体的文化遗产“一体化保护”思路下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次成功实践,通过活动的圆满开展,锻炼了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院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我市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深入挖掘和宣传展示。

修复师讲解参赛项目

我院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启动较早,在三峡抢救性文物保护工作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以此为契机,我院在陶器修复、铜器修复等传统修复手段方面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我院拓展文物修复保护范围,在铁器、瓷器、壁画、皮影等难度较大的文物修复,出土文物现场保护,可移动文物科技修复手段运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十三五”以来,我院文物保护修复已实现由“传统修复”到“科技保护”的转型,形成多元化、多层面、多维度的工作体系,建立起文物科技修复保护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流程,69项文物保护修复方案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实施文物保护修复项目125项,修复文物上万件,多次开展跨省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水平获得全国同行认可,成立了以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文物保护为重点的“重庆文化遗产保护科研基地”。

现场投票

最佳修复文物颁奖仪式

 

师承制是我院坚持多年的文物修复师带徒模式,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国“工匠精神”为指导,目的在于把老专家、老师傅们在文物修复保护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精湛的修复技艺传承下去、传接开来,在近年来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获得市委市政府、国家文物局、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及各级部门的好评。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创新文物表达方式,讲好重庆的文物修复保护故事,用文物这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式,充分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彰显重庆文化遗产魅力,增强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影响力。办公室、文物修复保护所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