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2019年学术科研与项目工作汇报(科技保护)
2019年学术科研与项目工作汇报(科技保护)
发布人:  2019-01-28

2019年1月25日上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19年学术科研与项目工作汇报会继续进行。杨小刚、叶琳、黄悦和顾来沅带来了含金量较高的2018年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和科技保护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思考。

 

01

杨小刚研究员在《铁器保护之我问——铁器一步法脱盐和缓蚀的研究》中提出铁器有害残留物是什么、传统修复方法有哪些不足、铁器保护的重难点是什么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等问题,并给出个人见解。他以丰都出土铁器的锈蚀为例,分析锈蚀产物的种类与特性,认为锈蚀产物存在的Cl元素可能是引起本体致密的锈蚀层慢慢转化为疏松的羟基氧化铁结构的直接原因,主要的主要锈蚀物为针铁矿α-FeO(OH),含有少量的纤铁矿γ-FeO(OH)和磁铁矿Fe3O4。铁器腐蚀形态主要是不均匀腐蚀,氯离子被认为是铁器发生腐蚀的积极分子。脱盐、缓蚀和封护等保护处理一直是铁质文物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工作。针对传统保护方法存在保护工作周期长、氯离子去除度有限、影响本体金相组织、文物有受损害风险和继续发生化学或电化学等方面不足,杨小刚提出了反相微乳液清洗缓蚀的解决策略。他以铸造铁钱做实验操作,成功地将铁器脱盐和缓释保护操作融为一体,开创了铁器保护研究的新方法,在带锈铁质文物保护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02

黄悦副研究员作《重庆开州博物馆馆藏皮影研究与修复》的汇报。2016年,受重庆开州博物馆委托,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保护修复其馆藏的104件皮影文物。皮影文物在长期的使用、流传和保存中,会受到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生物几个方面的损害。黄悦副研究员在先期调查研究中,检测分析了白色污染物和颜料,并在修复中经过了消毒熏蒸,清洁表面污染物、霉斑、过去的使用痕迹,回潮整形,连结加固、补配和补色的过程,成功使得这批皮影文物焕发新生。她总结说,科技手段与传统手艺在修复中是相辅相成、互为充要的,利用前者可以更好地认识文物,拥有后者方能恢复文物的历史形貌;在文物修复中需大胆实验、小心实践,既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又要有善于变通、举一反三的巧心。

03

叶琳副研究员作题为《奉节白帝城遗址出土铁雷的初步分析》的汇报中,介绍了对2017年度奉节白帝城遗址皇殿台和樊家台出土的铁雷进行了填充物初测,并对内部掏取的填充物进行了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确定了其实际结构造型和填充物元素类型,基本认定检测的两枚出土铁雷中的一枚有着明显的火药填充经历,并对其爆炸性能进行了推测估算,还讨论了填充火药的反应方程和火药残留形式。不过由于检测取样有限,更准确的讨论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04

顾来沅在《重庆丰都地区出土鎏金青铜器的保护修复》的汇报中,以丰都地区出土的48件/套鎏金青铜器为例,通过科学仪器进行了形貌观察和物相分析,采用机械法、化学法、激光法和激光与凝胶联用法对鎏金器清洗除锈,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她的保护修复分为拼对粘接、补配、封护和作色等几大步骤,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场问答精选》

 

问:刚刚报告里面提到第一就是以除锈,然后以祛除划痕为工作目标。你提到要祛除鎏金层面的划痕,我想说是否能将它作为工作目标?因为从鎏金的工艺上来说的话,是有炙、磨、烤、压等,可能在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划痕,那么我们在做保护的时候要判断这是文物留下的历史信息,还是对它产生的破坏呢?

答:鎏金表面我们看到的是原始的划痕,是在古代的使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信息,这些我们是不会祛除的。更多的是我们在机械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划痕,玛瑙刀会祛除一些细微的划痕,相当于一个抛光打磨的作用,但是它不会对鎏金层造成破坏。

 

问:我们文物修复用到了激光,在用激光的过程中,你们的防护工具是什么?因为制作鎏金的时候,汞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如果用激光的话,就会有一定的温度,再控制温度就会有汞的挥发,从防护保护的角度来看,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答:激光对人体最有害的是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对于防护的话我们更多的对眼睛采取防护措施。至于你说的对汞的防护这一块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包括对激光用于清洗文物,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问:不管是铜器或是鎏金器,对于文物的前期检测方式很多,数据也很充分,但是对于后期文物处理之后,对文物是否有损伤,是否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

答:金属类文物以锈蚀为主,在修复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锈蚀产物。这是对我们今后的修复工作的一个指导性的作用。对于鎏金器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修复后的检测,因为在修复之前,目前来讲我们无法测定鎏金层的厚度,因此我们主要是在处理之后对鎏金层厚度的测定,积累的数据也都以此为主。现在相对来讲,我们采用的机械法较少,一般采用化学贴敷法,此种方法对于鎏金层的损害较少;其次,我们在处理文物后对明胶进行检测,里面没有发现鎏金,所以我们认为此种方法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金层。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方法是这样,今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有更多的方法对文物的修复进行评估与标定。

 

徐进整理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