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历史文化研究开启新局面
成都历史学会 重庆地方史研究会
2019年11月30日,“互动与合作:成渝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广场宾馆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史研究会、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成都市历史学会、成都市古都学会主办。来自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市委党校、成都市社科院和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图书馆等单位的领导、专家20余名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重庆方面有周勇、黄晓东、白九江、张瑾、常云平、艾智科、唐伯友、郭金杭、黄河、雷雯佳,成都方面有何一民、王苹、刘兴全、尹宏、汪洪亮、鲍成志、范瑛、谯珊、黄俊棚、付志刚、王胡林、建红英。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联合成渝历史文化专家,加强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历史文化研究,筑牢学术共同体,为成渝城市群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会议由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和四川大学教授、成都历史学会会长何一民共同主持。与会学者高度肯定成渝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尤其是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的研究现状和自身研究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未来的合作领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老友新朋,情意拳拳。现将所议事项纪要如下。
一.会议的背景和合作的主题
成渝城市群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现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推进两地学术界深度合作是时代的需要。
2019年7月,周勇与何一民在青岛会议期间商议,要乘国家战略的东风,加强成渝历史学界的交流与合作,需要成渝学界召开一次座谈会来推进。
与会同志认为,川渝合作多有渊源,既有老一辈的渊源(徐中舒、冯汉骥),老一代的发展(隗瀛涛、胡昭曦;孟广涵、周永林等),更有中年一代的推进,今后还要靠新生代来传承。这些年来,成渝两地在历史研究方面多有成就,互有特点。这次会议是重庆和成都历史学界的一次聚会,是学者久违后的一次见面,更是成渝历史学界学术交流新的开始。
会议认为,未来合作的主题,意在主动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推进成渝城市群融合发展,关注区域城市史研究,共同推进成渝城市群历史研究,提升成渝区域史研究水平。共同构建学术共同体和推进城市群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
会议认为,成渝本是一家,都受到悠久的巴蜀文化的浸润和滋养。经过最近20多年的发展,成渝两地的研究更加深入,更成体系,为进一步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加强以成都、重庆两个中心城市为牵引的城市群历史文化研究,共同推进学术共同体建设,寻找合作,互动共赢,让学术研究走出书斋,成为实际的,生动的,活的历史,服务于现实。
二.近期合作的主要领域
(一)抗战大后方历史研究
明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可合作研究一些选题,如:1.川军抗战,四川方面研究得多,搞得好,重庆方面是弱项;2.文化四坝,重庆的沙坪坝、夏坝、白沙坝研究正在搞,缺了成都的华西坝;3.美国奥斯卡纪录片《苦干》之成渝研究;4.成渝空战研究,兵种机场,人员设备,军需后勤等;5.成渝地区抗战社会生活等。
(二)川渝民族复兴史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要加强民族复兴史的研究。可以借鉴重庆正在参加的中央项目《复兴文库》的做法,按照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发展,编纂一部从邹容到西南局的历史文献;要加强川渝地区复兴史的研究,把对民主革命时期成渝 (当时统称四川)共产主义运动史、革命史的研究,纳入中华民族复兴史中,在“两个一百年”的时间框架内,寻导出成都和重庆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在今后扮演什么角色。
(三)成渝城市群现代化及融合发展研究
即20世纪以来的成渝城市化。诸如两座城市社会文化发展史,工业史、商业史、三线建设研究、工业遗产研究等有关专史;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协同融合发展等。
(四)文物考古学研究
巴蜀文化、巴渝文化、古蜀文明、古都文化等的研究,与文物考古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已有联系基础上,加大合作力度,如新石器时期考古、三星堆文化、佛教造像研究、石窟研究等,都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五)明年出版《隗瀛涛文集》
隆重出版和宣传《隗瀛涛文集》。拟先后在成都、重庆召开新书发布会,继承和弘扬学术传统。
三、机制和制度建设
(一)交流平台
以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成都市历史学会、成都古都学会为交流平台,共同推动成渝历史研究和城市群的发展;明年春天,拟在成都举行“第二届成渝城市群历史研究工作会议”。具体事宜届时通知。
(二)交流模式
对等交流,生动灵活。以学会之间交流为主;集中于交流工作、交流论文、组织考察、合作课题等。除成渝外,可组织和动员成渝城市群的各地市县学者自愿加入,有些活动或会议可以在这些城市举行,充分整合地区资源,以影响和拉动城市群研究工作。在条件成熟时,召开学术会议。
(三)工作机制
重庆以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为组织单位;成都以成都市历史学会、成都古都学会为组织单位,对等组织交流。活动或小型会议轮流举行,一年一、二次,临时动议商议决定。争取当地行政部门和相关单位关心支持。
(四)研究范围
在专深地研究成都史、重庆史基础上,构建成渝城市区域史。以此为引领,推动城市群的研究。
成渝城市群包括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重庆市的渝中、万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铜梁、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这样的空间范围,给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天地。
(五)经费开支
基本方式为AA制。到对方城市活动或会议,交通、住宿自理,主办方负责餐食。
本次会议是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召开的的一次温馨而实绩的会议。会期一天,老友叙旧,新人交友,相互了解,交流互动,凝聚共识,形成机制,描绘未来,很有成效。会议着眼于成渝城市群学术研究的顶层设计,对推动其历史文化研究,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自成都大历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