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十四五”考古工作
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十四五”考古工作
发布人:  2020-10-15

10月14日,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在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暨全市“十四五”考古工作座谈会。

会议由市文化旅游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幸军主持,来自考古领域的老中青专家代表、高校代表,以及市级部门有关同志、部分市级文博单位及区县文化旅游委主要负责人等40余人参会。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将考古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对我国考古事业的极大肯定,是对全体考古人的极大鼓舞,为新时期考古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座谈会上,王川平、刘豫川、黎方银、白九江等11位重庆考古专家代表作主题发言,分享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总结重庆考古工作成就,为全市“十四五”考古工作建言献策。高校代表、市级部门、文博单位、区县文化旅游委等有关同志也结合各自领域的实际作了发言,为我市考古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说,考古学涉及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重庆的高校、文博单位等应将力量整合起来,提升培养考古学专业人才的水平。此外,还应加强考古成果的展示和传播,利用科技手段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和从事考古。

“三峡考古为重庆培养了专业考古队伍和诸多专业人才,他们坚韧不拔,在山城防御体系、石质文物等领域的调查、保护、利用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重庆巴文化研究会会长刘豫川说,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多次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足石刻研究院和重庆出版集团编纂出版《大足石刻全集》等成果彰显出重庆考古的水平和气派。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建议,川渝文博单位应抓住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契机,加强对川渝石窟寺考古调查研究,编辑出版巴蜀石窟全集。他还认为,文物保护利用应更加与时俱进,用科技手段让文物延年益寿。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说,考古发现表明,重庆是长江上游唯一建立完整新石器文化谱系的地区,丰都玉溪遗址是长江上游最早的新石器聚落遗址,巫山大溪遗址为著名的大溪文化命名地,忠县中坝遗址发现了东亚最早的史前工业化制盐遗存等,这些考古成果填补了西南乃至中国考古的空白。此外,重庆考古工作者还开创了水文考古、盐业考古、冶锌考古,扩大了中国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展现了巴渝先民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幸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考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国考古事业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全市文博系统要迅速兴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将其转化为推动重庆考古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抓好重点考古项目。结合重庆“十四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系统规划主动性考古、基本建设考古、后续三峡考古等重点项目。二是抓好挖掘研究阐释。注重多学科结合,提升考古研究水平,以更丰富、更多样的形式呈现重庆考古研究成果,丰富巴渝历史文化内涵。三是抓好考古大遗址保护与活化。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合川钓鱼城遗址、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奉节白帝城遗址、忠县皇华城遗址、万州天生城遗址等保护与展示项目,加快三峡考古遗址公园群建设。四是抓好考古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注重考古专业后备人才培养和基层考古人员田野培训常态化,培养壮大考古队伍。五是抓好考古宣传推广。加大考古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发好考古声音,讲好重庆故事,让社会和公众更加了解和支持考古工作。

来源:重庆文物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