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记住乡愁 正本清源 ——序《磁器口沙坪窑青花瓷》
记住乡愁 正本清源 ——序《磁器口沙坪窑青花瓷》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21-04-13

《磁器口沙坪窑青花瓷》书样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与青草坡之间,有个叫双碑(和青草坡共同隶属于石井坡街道)的城乡结合地方,笔者就出生在那里,并且在那里生活了十七个年头,一直到高中毕业。双碑也是从青草坡瓷器窑场到嘉陵江畔磁器口古镇销售口岸之间的陶器、瓷器运输必经路线之一。年少时,歌乐山脉东麓青草坡的“滚柴坡”、“碗厂坡”和“窑罐厂坡”是我与“叉叉裤发小”(重庆俗语,意即幼儿时的玩伴)采摘蘑菇和捉迷藏的地方;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的福建江氏一族落户到青草坡“烧碗”的故事让我耳熟能详。

后来,笔者到成都的四川大学读书,学习的又是考古学专业。198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和田野考古工作,工作和研究方向让我更多地和古陶瓷打交道,也曾多次到青草坡、磁器口一带实地调查古瓷窑址与历史文化遗址,带领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队伍到青草坡瓷窑遗址现场宣讲文物保护和古陶瓷基本知识。1986年,笔者还专门到双碑当时的重庆钢铁集团特殊钢公司厂区内处理施工中发现的清代“碗椁墓”事宜。笔者在重庆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几十年文物考古工作生涯中,不断发现为数不少的古瓷窑遗址,也发现清代地方青花瓷器与磁器口青草坡所产瓷器风格一致,技法相同,甚至相关风俗传说也惊人地一致的现象——无数文物信息指明,这些青花瓷器它们大都来自于磁器口青草坡,感觉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于是,笔者依据考古学对古代陶瓷窑遗址的命名原则,把主要分布在以今沙坪坝青草坡为地理中心,散布于沙坪坝及北碚、壁山、涪陵、武隆、贵州等地,以福建籍的江氏家族为代表(包括周围相关的陶瓷窑),用传统工艺生产并有较大的独特性,延续时间达300余年,影响范围广及西南数省,产、运、销从业人员上万人,对磁器口乃至重庆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民用陶瓷窑通称为“沙坪窑”,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研究成果。尽管沙坪窑对重庆及周边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风俗习惯(如“碗椁墓”现象)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受制于重庆本地的瓷土资源,制瓷技术与陶瓷历史文化等因素;加之研究人员不多,公开出版著述太少,在文物行业与古陶瓷收藏界的反响还不算太大。

其实,重庆也是一个陶瓷生产富集的地区,陶瓷烧造名镇颇多。据典型意义的有三:一是荣昌区的安富古镇(今安富街道),从东汉烧造陶瓷器至今,现在还拥有全国三大陶都、四大名陶之一的盛名;方圆近三平方公里的宋代瓷窑里遗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由荣昌陶博物馆出版有专著《荣昌窑》;安富的宋代“瓷窑里窑”(原名“刘家拱桥窑”)也系由笔者科学定名的。二是南岸区黄桷垭古镇(今南山街道)的宋代涂山窑遗址,在有宋一代烧制黑釉瓷器,产量大、影响广,几乎与闻名一世的福建建窑齐名,被学界誉为重庆的“建窑遗址”;数十年来由重庆市博物馆和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田野调查、勘探,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还由笔者主编、重庆出版社出版了大型考古学专著《重庆涂山窑》。黄桷垭涂山窑遗址分布范围近五平方公里,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就被列入《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之《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后经国务院批复为“地下文物控制地带”加以保护。三是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今磁器口街道),自清代烧制、运输和销售陶器、瓷器300多年,故地方志书记载其“所产青花瓷,乡民乐用,足比江西瓷。”“陶器甲全县,故里人呼曰磁器口。”磁器口古镇业已经国务院颁布为国家历史文化传统街区,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在重庆市的巴南、合川、铜梁、万州、酉阳、黔江等地也都有陶器、瓷器生产,但还是以荣昌安富、南岸黄桷垭和沙坪坝磁器口这三个地区的瓷器最为著名,也最有特色。若论综合名气,磁器口的名气早已超过荣昌安富和南岸黄桷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说起磁器口,都必然要解释其得名的由来,也必须得提到磁器口的瓷器,可惜一直未有相关专著面世。

 

沙坪窑清代“福禄寿喜”人物罐

 

笔者和《磁器口沙坪窑青花瓷》一书的编著者单大国同志因为文物保护与探讨、研究沙坪窑青花瓷,相识已有近二十年。大国同志是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骨干成员,历任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磁器口古镇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热心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文物与民俗风情的保护传承,为沙坪窑青花瓷作了许许多多有益的事。大国同志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身份,出于对工作的热心与负责,积二十余年潜心研究,撰写如此专著,填补磁器口陶瓷专著空白。笔者作为文物专业人士感到惭愧的同时,也很欣慰。个人认为,磁器口虽然是座码头,但不能姓“码”,天下码头太多,没有独特性;磁器口虽然曾叫龙隐镇,但也不能姓“龙”,龙的传说太多,真实性有待考证;磁器口到底姓什么?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姓“磁”,这个是最没有问题的,也是最独特的,最经得起考证和有说服力的。全国仅有两个磁器口,一在北京东城区,一在重庆沙坪坝区,这才是最独特的东西。磁器口的“磁”为什么不是“瓷”而是“磁”?大国同志有专门研究,我深以为然。磁器口的陶瓷历史文化理应正本清源。

笔者同意大国同志在《磁器口沙坪窑青花瓷》这本书中的绝大多数观点。之所以还有部分保留,是因为还未对磁器口青草坡沙坪窑遗址进行过正式的考古发掘,还需要科学的考古工作对其中的若干事实予以认证,相关资料也需要丰富。笔者是一个有着数十年田野实践的考古工作者,这个科学观点必须坚持,也期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机会亲自“操刀”(考古领队)对青草坡的沙坪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2005年,大国同志在磁器口古镇任职筹办“磁器口宝善宫陶瓷古玩馆”时,曾邀笔者参与筹建,我当时身体力行,乐意为之。十余年后的今天,大国同志又邀请笔者为《磁器口沙坪窑青花瓷》这本书作序,我亦欣然接受。同时,作为一个沙坪坝人,一个磁器口人,一个热衷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考古工作者,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磁器口及其沙坪窑的历史文化。

 

清代沙坪窑窑址

 

近日,笔者运用市人大平台,提出了《关于打造青草坡瓷器小镇的建议》的市人大代表建议,时任沙坪坝区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的大国同志代表沙坪坝区人民政府是这样回复我的:一、积极申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我区将会同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进一步摸清青草坡沙坪窑遗址的分布范围,划定遗址保护范围,树立保护标志,积极申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二、大力发扬传承瓷文化。加快磁器口古镇国家级5A景区建设,办好首届瓷文化论坛,启动瓷文化博物馆建设,全面系统的展示磁器口江家瓷文化的发展脉络,有力推动瓷文化传承保护。三、推动遗址公园建设。积极对接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加大合作力度,按照江津区石佛寺遗址保护模式,探索青草坡沙坪窑遗址的发掘、保护、利用。力争将青草坡沙坪窑遗址打造为具有重要价值、重要影响、较高美誉度的瓷文化遗址公园。对此回复,我心甚慰,也充满着期待。

我们有理由相信,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和象征,也必然是中华民族现在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精神动力和逻辑起点。发展旅游更要以保护为前提,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乡愁,是中国人对故土山水人文的悠长眷恋。诚如象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那样意味深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本文系为单大国同志编著的《磁器口沙坪窑青花瓷》(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所作的《序言四》,今略有修改。

 

磁器口古镇一隅

 

文稿:林必忠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