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2021年年会侧记
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2021年年会侧记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21-05-26

程武彦 先生

 

5月22日,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以下称专委会)2021年年会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会议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先生主持,90余位专委会成员参会。

 

何智亚 先生

 

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智亚先生做了2020—2021年专委会工作报告:

.一、2019年至2020年主要工作总结                                                   . 

(一)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斗争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重庆市委、市政府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和自身防护,切实保障专委会各委员和单位防疫和本职工作顺利完成。

1、坚持正能量舆情引导,配合政府疫情防控。

2、各委员和单位采取分散办公、居家办公和网络办公等多种方式,边防疫边坚持工作。

3、以实际行动,积极支持防疫战疫。

(二)加强与市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工作。

1、专委会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文化风貌处共商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工作思路,参与涉及历史建筑申报、保护和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的规划、设计评审、咨询以及现场跟踪、服务、顾问等工作。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村镇处一起,在传统村落的推荐、评选、评审,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中密切合作,委员、委员单位积极参与介入相关工作与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积极配合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文物局的工作,参与文物保护、文物建筑修复、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咨询活动,发挥专委会专家资源优势,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参与重庆市民族宗教委员会“千年寺庙、百年教堂”保护、维修、修复、提升的设计方案、现场检查指导、竣工验收等工作。经过几年 的努力,纳入重庆市重点的寺庙、道观、教堂已经全部完成维修、修复和验收。

2、参加委员单位有关活动,促进委员单位合作发展以及专委自身凝聚力。

3、加强主任、秘书长的交流沟通,保证专委会工作有效及时的开展。

(三)委员和委员单位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以及设计、施工、管理,评审、研究等方面表现出色,成效显著。

专委会委员和委员单位认真学习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和相关精神,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明确有关会议、讲话布置的重点工作。在市规资局、市文旅委、市住建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专委会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区、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利用,推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两年来,专委会委员单位承担了大量涉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任务,完成了多个项目,得到各方的认可和表彰。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著书立说,在各类杂志期刊发表学术文章。

近两年,专委会专家多次出席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宣传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做法、经验和取得的成就,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不俗成果。

(五)组织专家委员深入区县基层,考察调研、评审验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保护、保护规划或方案设计。

根据近两年初步设计,专委会有 30 多个委员数百次参加涉及渝 中、南岸、大渡口、江北、巴南、沙坪坝、北碚、九龙坡、高新区、 江津、綦江、合川、长寿、万州、云阳、酉阳等 20 多个区县的城市规划方案、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古镇、街区的保护方案、修缮方案、改造提升方案的评审、顾问、咨询或施工竣工验收。许多项目都倾注 了专委会专家委员的智慧与建议。

(六)做好重大课题研究和重大项目策划、规划、编制、设计。

(七)博物馆活动,各种展览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八)积极参与国家和各省市有关学术组织的活动。

(九)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加强两地之间以及国际间的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

(十)文物保护志愿者工作和影响力又上新台阶。

 

二、下步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                                                    .

在下一步工作当中,专委会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乡村振兴建设服务工作。专委会将配合有关部门,按照特色鲜明等标准,主动服务乡村、乡镇,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二)结合城市更新,下半年组织委员对北碚区金刚碑,渝中区十八梯、山城巷、白象街、解放碑至朝天门段品质提升,南岸区龙门浩老街二期,江北区洋炮局(1862)等项目,用现场考察等方式,发挥专委会专家优势,为这些项目提出建议和意见,并适当邀请主流媒体介入,推进这些城市更新项目健康发展,总结推广。

(三)协助江津区开展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配合市有关部门组织合川、万州、大足、綦江等有条件的区县完成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做好申报工作文件资料的指导和把关。

(四)开展重庆历史文化研究阐释和加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落实。充分发挥各区县文管所的作用,对古遗址、古建筑、老地名、老街巷、老故事等进行深入地调查梳理,努力让文物活起来用起来。

(五)开展各项学术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和会议。鼓励支持委员参加各种国际和全国性学术活动。

(六)大力支持重庆渝中母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七)加强合作,深入推进重庆文物全媒体传播。

(八)参与历史文化名镇(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规划编制、咨询、评审和验收等工作。

(九)不断学习,开展对我市历史文化相关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和系列专题研究,提升专委会专家对各类保护规划、方案、施工等的评审水平,做到精准,合乎实际,言之有物。

(十)加强专委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为了增强专委会的规范性,增强专委会委员的归属感、身份感、责任感和纪律性,更好地发挥专委会和委员的作用。

 

孙慧 副研究员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建筑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孙慧副研究员做了题为《开拓创新,笃行致远——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总结了文研院近年来开展的文物保护工作并由此产生的思考。报告具体分为七大板块。

一是文研院近年来承担了大量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概况其特点:新增援助性项目,承担社会责任;文物调查、影响评价项目多,较好处理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矛盾;注重“一体化保护”理念;积极参与革命、抗战文物保护;适量拓展新领域,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二是强化大遗址“一体化保护”理念,指出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大遗址的保护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保护思路,即考古先行、策划在先、规划在前、设计其后,在考古发掘阶段就开始思考后期保护、展示问题,并列举大遗址保护项目实例成果,提出重庆大遗址保护难度相对较小,难点在于遗址的展示的结论。

三是传承初心使命开展革命文物保护,提到我院承担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专项规划、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红三军司令部等旧址的保护设计方案的编制和酉阳大坝祠堂等革命文物的保护工程监理,以及即将开展的重庆市革命文物普查。

四是发掘区域特色开展文物专题研究,指出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工作时着力挖掘区域特色,在古建筑保护维修设计中树立课题思维,强化研究保护理念,关注文物与所在区域历史文化的背景关联。

五是突破专业局限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逐渐突破专业局限适度拓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与规划主管部门、事务单位建立良好合作机制,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做出努力。

六是发挥专业特长承担社会责任,提到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投身于援助性文物保护、区县业务指导等工作,承担社会责任,利用配合基本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向人民进行文物保护相关普法宣传,积极开展区县业务指导工作。

七是产生的思考启示,指出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立足保护,着眼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包容开放,整合资源,扩大学术视野;强化业务和科研结合,业务与科研相互促进。

 

 

田琦 副教授

 

随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田琦副教授做题为《基于公共空间营造的乡村“活化”实践》的报告,列举了重庆总面积、人口数据及乡村在其中的占比,叙述了乡村现存问题,如乡村公共空间现状(物质场所)存在传统公共空间衰退破败、新村规划公共空间趋同异化(新村公共空间缺乏人情味)、既有乡村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等问题。列举、 乡村公共空间缺失导致的问题有传统文化衰落、文脉传承难续、集体记忆减退、村落治理危机、族群纽带断裂等几个方面,并通过前述问题进一步诠释乡村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为村民提供集体感和归属感。该报告进一步论证了乡村文化振兴与公众文化建设的关系,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乡建演变历程和乡村建设运动国外研究历程,认为乡村公共空间的作用(需要满足的目标)有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基本需求、交通枢纽(人流、车流汇集地)、展现乡村特色地域文化、促进乡村社会整合维护乡村秩序等几个方面,最后列举了“远山有窑  ——‘虎溪土陶厂’的活化与转型”、三河村、三胜车渡服务站、明月坊·沙金小学等改造实例。

整理:建筑遗产研究所 文物信息中心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