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大考古发现丨重庆忠县坪上遗址
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大考古发现丨重庆忠县坪上遗址
发布人:  2021-06-08

坪上遗址位于忠县洋渡镇鱼洞村五组,地处长江东岸二级台地上。2017年6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通过3个月的发掘工作,共发掘面积1010平方米,清理墓葬16座、灰坑12个,时代涵盖商周、西汉、东汉、南朝、唐宋和明、清时期,出土了陶、铜、铁、石等各类文物300余件。

 

忠县坪上遗址

 

一、历史地理环境  

遗址的地理环境优越,东靠方斗山,西临长江,南有水杨溪汇入长江,台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阶地整体发育较好,地势平缓,植被茂密,台地南、北被两条溪沟分隔,形成一处浅丘陵地貌,正是古人活动的理想之所。遗址东北40公里是乌杨将军村墓群,两遗址地形地貌较为一致,说明峡江地区汉晋时期的古人对于墓地的选择具有趋同性。

 

忠县坪上遗址全景

 

遗址所在地洋渡镇,自古以来均属巴郡,古称“洋渡溪”,清陶澍《蜀輶日记》说“晡行三十里,过葫芦坝,泊高家镇。初九日,五里銮珠背,十里虎须子,五里凤凰子,皆险滩。十里羊渡溪,隶石柱厅。”洋渡地处丰都、石柱、忠县交界之处,自古以来便是商业繁荣、水陆通衢之地,清代以来更是“川盐济楚”水陆交通的重要节点,三峡库区蓄水前,镇上还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建筑。

 

二、考古收获  

本次发掘发现了商周、汉晋、唐宋时期的重要遗存,其中商周遗存被汉代取土建墓、近现代围坎造田行为破坏严重,仅分布在发掘区东部零星两个探方内,墓葬填土中也出土了少量夹砂陶片。

汉晋时期遗存以墓葬为主,共清理墓葬16座。其中土坑墓12座、砖室墓3座、石室墓1座,其中土坑墓中又有瓮棺葬1座。

土坑墓 12座。平面均为长方形竖穴。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常见组合为罐、壶、盆、甑钵、釜、仓等,另见一定数量的铁器和铜器,铜器以饰件、铜钱为主,铁器以釜、凿、斤、斧、刀、剑为主。个别墓葬筑有二层台,从墓底残存痕迹分析,推测部分墓葬的葬具为一椁双棺。6号墓,墓葬长5米,宽4米,是本次发掘中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有熟土二层台,墓底残存彩绘漆棺,漆棺周边出土大量鎏金盖弓帽,墓底北部出土铁剑一件,残长94厘米,有玉剑格、剑珥一对。墓葬中出土有半两,而无五铢,结合陶器特征,其年代下限应不晚于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8号墓(东汉)

 

8号墓随葬品(东汉)

 

砖室墓 3座。平面均为凸字形。由墓道、封门、墓室组成。砖室墓出土器物以釉陶器为主,主要器类为罐、盆、釜、钵、仓、壶、魁、陶俑、陶猪、陶狗等。2号墓墓圹长5.3,宽2.4米,宋代以前被盗,填土中出土葵口白瓷碗一件。墓底出土釉陶壶一件,盘口。该墓应该是本遗址年代最晚的一座,时代约为魏晋时期。

 

10号墓(东汉)

 

10号墓随葬品(东汉)

 

石室墓 1座。15号墓,墓圹长4.5、宽4.2米。墓室壁墙用不规整的长方形石板错缝平砌构筑,墓内出土随葬品18件,以陶器最为大宗,器类有罐、盆、钵、釜、井、器盖等。

 

三、阶段认识  

本次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了商周、汉至六朝、唐宋等三个时期文化遗存。汉晋时期墓葬是本遗址最重要的发现,遗址区内各墓葬方向基本一致,排列有序,少见打破关系。从时代来看,本此发掘的16座墓葬,除去3座时代不明外,其余13座墓葬大致可分为四组,第一组时代在西汉中期;第二组时代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第三组时代在东汉中期至东汉晚期;第四组时代为魏晋时期。以上表明汉晋时期坪上遗址应为一处集中规划、延续时间明确的的专门墓地。同时发掘者还注意到大部分墓葬开口填土中均出土了涂抹朱砂带盖陶罐,极有可能为有意识的祭祀行为,说明该墓地不仅有专人规划,还有专人管理,并不是一般的公共墓地,可能为一处沿用百年的家族墓地。

 

女子考古队奋战在坪上遗址

 

女子考古队员在忠县坪上墓群

 

坪上遗址的考古发现为探讨这一地区汉晋时期墓地的选择、墓葬排列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人口规模、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对于研究该地区这一时期墓葬随葬品的流通方式、制作工艺以及据此反映的丧葬习俗意义重大;同时墓地还发现了一座瓮棺葬,葬具体量较大,瓮和盆均模印精美花纹,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作者:燕妮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