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崇庆皇太后徽号之谜
崇庆皇太后徽号之谜
发布人:  2021-07-13

2015年,故宫建院90周年之际,首次向公众开放崇庆皇太后居住42年的寿康宫,同期推出“庆隆尊养 ——崇庆皇太后特展”,引来如潮的参观者。近年来,几部以崇庆皇太后为原型的清宫戏颇为流行,大大提升了公众对这位“福寿双全”皇太后的关注度。

 

故宫特展

 

崇庆皇太后是乾隆的生母,原名钮祜禄氏。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即位时,为母亲送上徽号“崇庆”,是为崇庆皇太后。乾隆对母亲十分孝敬,每事必应。故宫介绍称,崇庆皇太后“拥有天下至尊的身份”“享五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享年86岁,是中国古代皇太后中最长寿者之一”。

 

崇庆皇太后

关于崇庆皇太后的故事很多,却鲜少见到对其徽号“崇庆”的讨论。“崇庆”有何含义,至今还缺少一个清晰的解释。

 

 

一、什么是“崇庆”

明清时期,徽号一般是皇室后妃在世时的尊称,代表独享的荣耀与显赫的地位。崇庆皇太后在世时,乾隆为其九上徽号,名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崇庆”是第一个,此后成为其代称。古人对涉及名号的用字极为考究、慎重,徽号大都是寓意美好的词语,每个字都体现了起名者的用意,只是时代有别,我们今天难以完全弄懂其中所代表的含义。

“崇庆”这两个字曾在历史上多次出现。北宋时期,虔州有“崇庆寺”,苏轼在此短住,并著有《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宋哲宗即位时,为宣仁圣烈太后上宫名为“崇庆宫”。南宋绍兴十四年,宋高宗将潜藩蜀州升为“崇庆军节度”。宋宁宗嘉定五年,金卫绍王改年号为“崇庆”。明代正德年间,又有户部尚书名“王崇庆”者。

“崇庆”一词几乎没有出现在日常用语中,历史上的诸多“崇庆”,大都以名词形式出现。笔者查询权威的《汉语大词典》《中文大词典》等,发现均没有收录“崇庆”一词。大概这两个字本不是一个固定词语,而是两个单字的组合,在具体语境下表达了不同的含义,所以历史上也无人对此作出专门解释。

崇庆皇太后的徽号究竟有何含义?史料中没有直接的记载,故宫的一处文物却给出了重要提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崇庆皇太后恰逢八旬万寿,乾隆皇帝作《恭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鸿称积庆颂》以示庆贺。这篇颂词收录在乾隆《御制诗集》里,而手书原稿就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鸿称积庆颂》的内容是把崇庆皇太后已获得的八次徽号作了一个汇集,乾隆以每个徽号为题各写了一章祝颂之语,其中,“崇庆”一章的最末两句是“万福来崇,一人有庆”[1]。值得注意的是,这篇颂词由乾隆亲自书写,目的是送给皇太后贺寿,内容恰是围绕徽号,所以我们很容易想到,这两句可能正是在诠释“崇庆”的内涵。

 

一人有庆万福来崇

 

“万福来崇,一人有庆”,这两句并非乾隆原创,它们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只不过原来并没有放在一起,而是各有由来。

“万福来崇”在《元史》里的祭祀礼乐中出现过。原文为:工祝致告,礼备乐终。加牲兼币,讫珣愈恭。精神斯罄,惠泽无穷。储休锡美,万福来崇[2]。与“万福来崇”极为相似的是“福禄来崇”,出自《诗经·凫鹥》:凫鹥在潀,公尸来燕来宗,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康熙字典》解释,“福禄来崇”的“崇”就是聚,这一句的意思是:福和禄都聚积着一起来。皇太后自然不需要“禄”,所以就是“万福来崇”,意思是:所有的福气都聚积着一起来。

“一人有庆”出自《尚书·吕刑》,原文为“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有人将“庆”解释为善,即善政,全句意为:天子有善政,万民得享其利,国家就能获得长久的安宁。但也有人将“庆”解释为福,全句就是:天子一个人若有幸福,天下所有的人都靠着他(而有了幸福),那么,国家的安宁就可以长久了。两种解释似乎都说得通,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庆”字。

《康熙字典》对“庆”字有多种解释,但是笔者认为,不妨从与崇庆皇太后密切相关的其它“庆”字入手,或许能找到相通之处,比如“庆隆尊养”。“庆隆尊养”是故宫特展的标题,但其实来源于乾隆为崇庆皇太后临御的慈宁宫所题写的匾额,一般被认为是乾隆对母亲至纯至孝的表态。慈宁宫原是孝庄皇太后的居所,后来一般作为大型仪式的举办场所,崇庆皇太后居住的寿康宫就在慈宁宫旁边。这里的“庆”就是福的意思。乾隆十七年,在一段崇庆皇太后万寿节庆表当中,“庆隆尊养”一词被直接替换为“福隆尊养”:昭受天祝,钟庆发祥。文母禔祉,福隆尊养。锡类蕃,慈训彰。亿万年,临寿康。[3]“庆隆尊养”的意思就是福运昌隆、尊崇奉养。

 

慈宁宫

 

说到“庆”即是“福”,马上使人联想到崇庆皇太后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康熙皇帝在世时,对幼年弘历十分疼爱。有一次召见其母钮祜禄氏,史载“天颜喜溢”,康熙连声称赞她是“有福之人”。崇庆皇太后为什么让康熙如此喜出望外,还夸她是有福之人?其中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母以子贵,康熙有多喜爱弘历,钮祜禄氏在其心中就有多大的福气。

 

甄嬛的原型即崇庆皇太后

 

事实上,当时的钮祜禄氏只是胤禛的一个妃子,即使得到康熙的夸赞,也没有改变其在后妃中的位次。后来胤禛成为雍正皇帝,钮祜禄氏也始终没能成为皇后。直到雍正去世,她才凭借遗诏,被尊为皇太后。可见,乾隆即位以前,钮祜禄氏并没有多少可以称为有“福”之事。反而是在儿子乾隆即位以后,不但“拥有天下至尊的身份”,还以极高的寿龄,成为中国古代众多皇太后中最长寿者之一,可以说是获得了晚年实实在在的幸福。可见,“福”对于崇庆皇太后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

根据以上分析,乾隆所写“一人有庆”的“庆”字,解释为福更为恰当。“一人”不再指天子,而是崇庆皇太后,她身居后宫,从不参与政事,所以把“庆”解释为“善政”的“善”,显然不合适,而“福”却是很合情理的。由此来看,“万福来崇,一人有庆”的意思是:让天下所有的福气都聚积在此,使母亲拥有无上的福运。“崇庆”简单来说,即是聚积福运。联想到乾隆曾说要对母亲“以天下养”,这样的解释似乎很说得通。

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个解释还不能说就是正确答案。因为乾隆写这篇颂词的时间,距离徽号的产生已经过去了漫长的36年。很难说,这一定就是乾隆当年想到的创意。也有可能,他临时借用前人的句子,只为巧妙地写出一副藏尾的对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乾隆在送上徽号的当年也说过同样的话。

事实上,“庆隆尊养”解释为福运昌隆、尊崇奉养,其实里面也暗含着“崇庆”之意。“尊”与“崇”,义相近,在《康熙字典》里,都有“高”“贵”“重”之义。《东朝崇养录》记录的是乾隆在母亲历次过生日时送上的礼物清单,可见,“尊养”与“崇养”同义。“庆隆尊养”四字也是乾隆亲书,产生时间与“崇庆”徽号更加接近,“崇庆”或许也可解释为尊崇、隆福之义。

究竟哪一个对还不好说,那不如就暂时放一放,让我们先来回答另一个“崇庆”太后名字的由来。

 

 

二、另一个“崇庆”

北宋时期还有一位“崇庆”太后,即前文提到的宣仁圣烈太后高氏。她是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母亲,皇孙宋哲宗即位时尊其为太皇太后,“宣仁圣烈”是其谥号。宣仁太后具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垂帘听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人们尊其为“女中尧舜”。

 

宣仁圣烈太后

 

哲宗即位时,为宣仁太后所居的宫殿送上名号为“崇庆宫”,此后,“崇庆”也成为宣仁太后的代称。比如,宣仁太后之子赵颢封翼王的诏令中提到“迨宣后九年之政。无爱子一毫之私。追惟崇庆之功。罔极昊天之报”[4]。范祖禹为宣仁太后所写挽词中也有“崇庆垂衣宁宝座,延和负扆翊冲人”[5]。历史上,与帝、后密切相关的名号常常成为其代称,就比如“乾隆”本是年号,也成为了清高宗弘历的代称。

为什么要以“崇庆”为名呢?《宋大诏令集》中有一条史料可以作为证据。元祐元年,宰臣请求为宣仁太后献上宫名“崇庆”,宋哲宗是这样批准并解释的:

卿等以朕绍承大统。奉事两宫。循六世之燕谋。极万方之至养。露章来谂。引谊甚明。谓德厚者报隆。而礼盛者文缛。宜开中禁。仰奉慈仪。崇长信之名。备洛书之介福。揭东朝之号。绍太姒之徽音。[6]

这段话的关键在于“崇长信之名。备洛书之介福。揭东朝之号。绍太姒之徽音。”

“东朝”就是指的宣仁太后。“揭”本义是高举,引申为公开或发表之义。“太姒”是周朝文王之妻、武王之母,她与周文王之祖母太姜、周文王之母太妊,一同被后世视为贤德太后的标榜。“揭东朝之号,绍太姒之徽音”一句可以解释为:以此作为太皇太后的宫名,以继承贤德太后的美誉。由此来看,“崇长信之名。备洛书之介福”,这两句正是解释“崇庆”之名的由来。

先看“备洛书之介福”。洛书与河图本为传说之物,汉代有儒家认为,河图即八卦,而洛书即《尚书》里的《洪范九畴》,这是天帝赐给大禹治理天下的王道。《洪范九畴》中第九畴提到了“五福”,所谓五福就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并不是指五种福,而是福的五个方面,概括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享有五福就会获得美好的人生,这成为古人普遍的一种幸福观。宋代极其推崇《洪范九畴》,相比其他朝代来说,两宋时期的研究文献数量更多、种类更全,可以说进入了研究的昌盛时期[7]。

“介福”,就是大福,可以理解为集五福于一身。“备”可以取“足”之义,解释为足备、齐备。“备”甚至可以直接解释为“福”。《礼·祭统》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这里的“备”就是无论什么事情都很顺利,简单来说,完备即是福。根据上述分析,“备洛书之介福”可以理解为:备齐洛书中的五福。

再来看“崇长信之名”。长信,是汉代太后居住的宫殿名,后世通常就以“长信”作为太皇太后的代称。“崇”字本义是高,作动词时可以解释为推崇、尊崇、尊奉。“崇长信之名”从字面上来看是:尊崇汉代太后长信宫的名号。但是“长信”也是太皇太后的代称,所以这一句也可理解为:尊奉太皇太后的名号。

如果把全句连起来,就是:尊奉太皇太后的名号,使她享有全部的福运,以此作为宫名,用这样的方式来传承贤德太后的美誉。前已述及,庆即是福,福即是庆,所以这就是“崇庆”宫名的由来。简单来说,“崇庆”即是尊奉、备福之义。从这个意义来讲,与前述“尊崇、隆福”的解释是基本一致的。

现在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宣仁太后母仪天下,在历史上十分有名,“崇庆”又经常作为其代称,那么乾隆在为母亲送上“崇庆”徽号时,是否参考过宣仁太后的宫名呢?如果一口就予以否定,恐怕是太武断了,因为两位“崇庆”太后其实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三、“崇庆”与“崇庆”

除了共享“崇庆”这个名号外,两位太后还共享了“寿康”的名号。元祐元年,宋哲宗为宣仁太后送上“崇庆宫”之名,崇庆宫之下有两个殿,其一为崇庆殿,其二为寿康殿。无独有偶,乾隆即位后,决定为母亲修建新的宫殿,一年后即乾隆元年十月二十四日,新宫殿落成,乾隆钦拟宫名“寿康宫”。

 

寿康宫

 

寿康宫内景

 

寿康宫外景

 

徽号、宫名、殿名都与太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宣仁太后与崇庆皇太后竟然共享了两个名号,说起来的确有些巧合。乾隆作为一代帝王,必然熟知北宋有名的宣仁圣烈太后,故宫的又一处文物为之提供了物证。

2015年的“庆隆尊养”特展中,在崇庆皇太后画像旁,悬挂着一幅乾隆亲笔写给母亲的诗,全文为:母仪天下,尊极域中,星枢绕电,华渚流虹。中安万安之号,长信长乐之宫。与星娥而比德,共太姒而同功,紫罽金根,玳簮花膘,前有姜任,后称马邓。惟德化之柔雍,颂女中之尧舜。乾隆元年仲冬月子皇帝臣弘历敬书。[8]

 

乾隆手书

 

落款里的“仲冬月”就是农历十一月,乾隆元年十一月,正是寿康宫刚落成之时。大概乾隆看着新建的宫殿,难抑兴奋之情,于是特意写了一首给母亲的赞美诗。这首诗与宋哲宗当年的批答一样,都提到了“长信”“太姒”,此外,还提到了“星娥”“姜任”“马邓”之名,它们都是历朝以贤德闻名的太后。把母亲与这些太后相提并论,可见崇庆皇太后在乾隆心里有多么的崇高。这首诗引起笔者注意的是最后一句,“女中之尧舜”。这本来是指有执政才能的女子,然而巧合的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赋予这个称谓的,正是北宋宣仁圣烈太后。

需要说明的是,乾隆称母亲为“女中尧舜”,并不是为了支持母亲参与国事,相反,乾隆一直在刻意让母亲回避政事。“女中尧舜”这个词自产生起到明清时期,词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初是赞美垂帘听政很有能力的太后,最后演变为赞美不干预朝政的太后[9],可以说完全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另一面,乾隆皇帝理当知道这个词的由来和演变。

于是,“崇庆”这个徽号与宣仁太后的“崇庆宫”是否存在联系,就成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一方面,可能并没有联系,乾隆仅对“崇庆”二字寄予了个人的一片孝心,大概就是尊奉并隆福之义。另一方面,乾隆除个人寄托之外,还想致敬北宋的宣仁太后,以此颂扬母亲堪比“女中尧舜”。由于没有进一步的资料,还无法判断哪一个为真,但笔者认为,后者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无论是“备福”还是“万福”,其实都表达了汇聚天下所有福气的美好愿望,可是乾隆还藏着另一个“包袱”。如果把“崇庆”“寿康”“慈宁”这三个名号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有趣的事,“福(庆)、寿、康、宁”全都聚齐了,就仿佛要让世间所有的吉祥幸福都围绕在母亲身边一样。还有人发现,乾隆曾经专门铸造过一批吉祥语钱[10],钱币正面是“乾隆通宝”,背面即“福寿康宁”四字,或许这正是乾隆表达孝心的又一种方式。

 

吉祥语钱

 

参考资料:

[1] 《御制文集二》卷三十七,《恭祝圣母皇太后八旬万寿鸿称积庆颂》

[2] 《元史》卷七十七,志第二十七下,祭祀六,三皇庙祭祀礼乐

[3] 《清史稿》卷九十七,志七十二,乐四,御殿庆贺,《皇太后万寿节进表》

[4] 《宋大诏令集》卷第二十九,《除皇叔颢守太师改封冀王加恩制》

[5] 《全宋诗》卷八十一,《御制太皇太后挽词四首》

[6] 《宋大诏令集》卷第十一,《答宰臣请太皇太后建宫殿名诏》

[7] 张兵,《〈洪范〉诠释研究》,第55页

[8] 见于故宫文物

[9] 明代万寿《皇明经济文录 卷之九 礼部下 会题陵庙疏》:恭惟皇太后聪明仁慈之德,闻于天下。自皇上即位,四五年间,未尝干预外政,人皆谓女中尧舜,不是过也。

[10] 刘盛全:《“乾隆通宝”背“福寿康宁”年号吉语钱币赏析》,《收藏界》2012年第5期

文稿:何江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