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十二生肖系列丨与虎同行
十二生肖系列丨与虎同行
发布人:  2022-01-29

虎与生肖

 

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根据《中国历史大辞典》的定义,十二生肖是由十二种用作纪年标志的动物与纪年的十二地支相配属形成。每个中国人都以其出生年的象征动物为生肖,常以生肖计算人的年龄。2022年生肖中的虎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寅,因此又叫做寅虎年。 虎被誉为百兽之王。《说文》对虎的解释:“山兽之君也”,其凶猛彪悍,气吞山河的特性受到人们的敬畏。

 

现代·武强老虎镇宅年画(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虎与自然

在生物分类学上,老虎(Panthera tigris)属于食肉目猫科豹属虎种,是亚洲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虎在全世界共有9个亚种,除了已经灭绝的里海虎、巴厘虎和爪哇虎外,其余的6个亚种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印度、孟加拉、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腊岛等地,它们分别是:东北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苏门答腊虎、华南虎以及马来虎。 

 

老虎种类(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20世纪以前,虎广泛分布于中国约82%的地域,在全国省级政区皆有分布。近百年来,由于人口骤增、人类活动范围扩大造成的过度捕杀、连年战争、森林砍伐等因素影响,我国虎的野生种群数量锐减。至本世纪初,全国野生虎的数量已不足50只,濒临灭绝。

 

中国历史时期虎亚种分布状况(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网站)

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显示,虎在更新世时期曾经遍布整个中国,从大兴安岭到海南岛,从新疆到台湾,都有老虎活动的轨迹。1920年,在河南渑池发现一具保存较完好的虎化石,属于晚更新世或早更新世,距今约200万年以上。历史时期我国曾有全部虎亚种,它们出现于不同时期,有的灭绝较早,有的延续并繁衍至今。

目前,重庆出土的最早虎化石,属于中更新世时期。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丰都玉溪遗址、巫山大水田遗址中也出土了虎的骨骼。

 

新石器时代·虎犬齿-巫山大水田遗址出土(图片来源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虎与宗教

虎在古人眼里是可畏可敬的神兽,崇敬它为趋吉避凶的瑞兽。

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45号墓出土了龙虎蚌图,在墓主人左右两侧摆有蚌塑的龙虎图案,龙摆于人骨右侧,头朝北,背朝西;虎头亦朝北,背朝东,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关于崇虎的实证资料。

 

仰韶文化45号墓龙虎蚌图(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

在注重礼乐制度的商周,礼器是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时通天礼地的重要法器,通常包括玉器、青铜器等。在如此庄重肃穆的礼仪活动中,大量虎的形象、纹饰等出现在礼器上,表明虎在古人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商·龙虎铜尊(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右:三星堆博物馆藏)

 

 

西周·虎食人卣(左:法国巴黎塞努斯基博物馆藏,右:日本泉屋博古馆藏)(图片来源于网络)

“虎噬人纹”高浮雕纹饰表现虎与人,虎首下有一人,人呈曲臂上举,两腿分开下蹲之态,表情肃穆庄重。这种主题可能是表示人对虎的崇拜。 

 

 

商·后母戊方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及耳外侧的双虎食人浅浮雕

 

商·妇好墓出土虎纹石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巴人的图腾为白虎。巴人虎图腾崇拜有着久远的历史,战国时期的巴人对虎的崇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巴人崇虎是他们骁勇善战的证明,大量的兵器上饰有虎纹,如虎纹铜戈、虎斑纹剑等。

 

战国·虎纽錞于(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錞于是古代的打击乐器,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在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地区都有发现,其中虎纽錞于以巴人故地发现最为集中,成为巴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青铜乐器。

 

战国·虎纹铜戈(三峡博物馆藏)

 

左:战国·虎纹铜戈(四川省博物馆藏),右:战国·鎏金虎纹铜剑(三峡博物馆藏)

据《三辅黄图》记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职四灵,以正四方”,这就是“四神”或“四灵”,他们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西汉时期《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白虎象征凶猛无比的气势,被古人认为是高贵的象征。“四神”图像在汉代以后常常被用在铜镜、碑、阙以及墓室壁画或石刻上。到宋代,重庆地区的“四神”图像在墓葬中出土较多。 

 

宋·白虎石刻(沙坪坝区江家嘴墓群出土)

 

 

虎与军事

在古代的军队中,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从周代开始,军队中设立有虎贲,主要作为皇室的卫队。《汉书·王莽传》中记载:“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将北军精兵数万而东。”虎将、虎臣、虎士、虎贲、虎师、虎威、虎步等词语皆用来形容武将威风凛凛、骁勇善战的气质。

虎符是古代统治者制作的用于发兵指令的信物。一般为虎形,中剖为二,中间为榫卯连接。发令方与接受指令的统帅各持半符,勘验时完全吻合才可听令出兵。春秋战国时期,以虎符发兵的制度已经初步形成,至汉代军制及兵符制度日趋完善,形成了一套有体系的发兵制度。

 

虎符(左:汉·堂阳侯虎符,右上:西汉·张掖太守虎符,右下:秦·阳陵虎符,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虎与生活

崇虎文化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人对虎的情感寄托直接反映在各式各样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铜镜这类的生活用品,瓦当这类的建筑构件,书画这类的艺术作品等,但唯一不变的是它们作为瑞兽可以驱灾镇邪的功能。

 

 

汉·虎纹瓦当(左: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藏,右:河南博物院藏)

 

 

左:战国·四虎纹铜镜(上海博物馆馆藏),右:东汉·龙虎纹铜镜(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唐·卢楞伽《六尊者像图册》(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虎与民俗

《风俗通义》中说:“虎者,阳物,百聋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人们认为虎是辟邪的圣物,因此在大量的民间风俗中均有虎的形象出现,期望虎能消灾辟邪,带来希望。

“跳於菟”(即《跳老虎》)是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的传统民俗仪式。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二十日,都要进行驱魔逐疫的“跳於菟”的活动。土族於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跳於菟(图片来源于网络)

陕西华县一带流行“挂老虎馍”的婚姻风俗,预祝两人永结同心。陕西、山西等地有送布老虎、老虎枕头的育儿风俗,是祝愿孩子长大后像老虎那样勇猛。在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许多地方在端午节盛行佩戴艾虎,给小孩做虎头枕、虎头帽以辟邪赈灾。

 

民间习俗(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与虎共处于天地之间,共同进化。古人对虎的认识随着自我认知的不断提高而更为全面。与虎同行,是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是今人尊重自然的最优和解。

 

参考文献:

【1】马逸清、谢焱:《中国虎的起源和濒危过程的研究》《野生动物》,2010,31(5):262-269。

【2】马逸清、文榕生:《虎(Panthera tigris)的起源与地理分布变迁》《野生动物学报》,2015,36(2):134-145。

【3】文榕生、张海明:《中国历史上的虎(Panthera tigris)亚种名称及分布地》《野生动物学报》,2016,37(1);5-14。

【4】资料存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5】资料存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6】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濮阳市博物馆、濮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报告》《文物》,1988年第3期。

【7】王建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川文物》,1985,(01);72。

【8】杨桂梅:《汉代虎符考略》《中国历史文物》,2013年第005期;39-58。

【9】汪玢玲:《中国虎文化探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月第 23 卷第1期。

 

文稿:李凤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