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考古学是什么 ——给中学生的一堂课
考古学是什么 ——给中学生的一堂课
发布人:  2022-02-09

一、考古学是什么

这几年,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文学作品的传播扩散,“考古”逐渐成为热词,普罗大众对于考古发现的关注度日渐提升,甚至高中生们在高考填志愿时想要填报考古学的现象也在逐渐增多,但是考古学是什么,你们真的了解吗?

我们从“考古学(archaeology)”这个词的起源开始谈起吧, “考古学”的中文词其实来自十九世纪末的日语,因为日本引入考古学的时间要早于中国。1877年,美国考古学者爱德华·莫尔斯调查和发掘日本的大森贝塚,把现代考古学引入日本,日本人没有对应archaeology的合适词汇,就用中国宋代学者吕大临《考古图》中“考古”一词来指代,后来又被翻译成中文。

 

《考古图》

 

行业的专家、权威的辞典对于考古学的定义都有洋洋洒洒数百字的专业解释,但是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有点复杂难懂。让我们用中学生常做的字词解释来给考古学一个简单的定义吧:

考古学 = 考(考察、研究)+ 古(古代、古人)+ 学(学科、科学)

再较为深入的解释一下:

 

 

考 ——是指考古学的工作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考古调查、发掘等田野工作来获取古代实物资料上的各种信息,并运用逻辑思维来解析这些信息,形成相对系统的认知。

古 ——是指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具体来说,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指古代的所有实物资料,既包括了我们日常所说的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等,也包括了古人留下的劳作痕迹、动植物骨骼甚至是人类自身遗骸。考古学研究的范围囊括所有和古代人类相关的内容,包括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体质演化等等。

 

老鼓楼高台建筑基址

 

玉溪遗址出土动物骨骼

 

学 ——是指考古学的本质,具体来说就是考古学是一门科学,起源自十九世纪的西方现代考古学,虽然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分类,但是采集信息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却大多来源于自然科学,例如出土的物质材料必须要靠动物学、生物学、地质学和材料学的知识去分析和了解。考古学家奉行拿来主义,主动的引进和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发展成一门分支繁多、注重实证的综合学科。

 

 

由于考古学在引入中国之后承担了“证经补史“的任务,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考古学被认为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许多大学的考古学专业往往设立在历史学院下。但总的来说,考古学不是历史学,一般而言,历史学是指文献史学,以文字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而考古学是指建立在考古资料(实物)上的科学,两者研究方法、学科理论均有本质不同。但其研究目的本质上都是复原古代历史(我们从哪里来),以为未来(我们向何处去)提供解答的参考。相比文献史学,考古学受时间、空间、内容的限制少,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是研究史前史的唯一方法和研究历史时期历史的重要参考方法。

 

二、考古学做什么

最近几年,考古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公众想知道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学做什么?多数人抱着猎奇的心理、跟宝藏有关的心理看考古学,总是认为考古就是挖宝。真相是这样吗?

archaeology的拉丁文词根“arche”的本意是指探究来源、本源,所以考古是一门探索社会各种现象来源的学科。欧美的考古学与史学没有多大关系,更多地关注与地质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的联系,把人类社会的进化看作是生物进化的延续,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主要是在历史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的,如北欧和美国等。而中国由于文献丰富,但是文献上对古代社会的记载并不全面,所以中国考古学被赋予了纠正史料的最初目的。

考古学是研究古代实物资料的科学,实物资料具体指什么,除了少数看起来很漂亮的“宝藏”,大多数的出土文物者还发掘了许多破陶片、垃圾土,宝藏和“垃圾”同样重要,都是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些“垃圾”的考古学名词叫遗迹和遗物。

遗迹是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活动痕迹,即包括建筑、墓葬、道路等人类活动主动形成而且我们肉眼可见的遗迹,也包括了很多肉眼不可见的痕迹。最初的考古学家由于技术手段和认识水平的不足,采集遗物的手段还比较粗糙,采集的手段也有局限。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学和许多自然学科产生交叉,更多的人类活动留下的微观痕迹可以成为新的研究对象,例如各类工具上留下的微痕迹,因为疾病病痛或者生活习惯在身体骨骼上留下的伤痕、病状等,甚至是与人类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地质活动等等都成为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奉节白帝城窝坑子排水沟

 

遗物也是同样,最开始是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实物,包括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现在已经扩展到了人类生存期内的动植物残骸、土壤岩石等等。

 

古代人类的相关遗物

 

总的来说,现代考古学已经突破了最初依赖肉眼观察、手铲刷子的局限,从卫星航拍的宏观观察到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更多的古代信息通过科技手段获取,导致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

 

巫山大水田遗址航拍

 

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

 

遗迹遗物都被称为文物,然而公众认知的文物往往是指从博物馆、电视节目中所看到的那些完整的、具有收藏价值的瓶瓶罐罐,但实际上考古学所说的文物范围要大得多,文物按照类别又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简单地说就是那些搬离了原址、原存在环境,文物的研究价值就会极大降低的文物,主要是指各种建筑、遗址、墓葬等等,一般按照珍贵程度分为国家级、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个保护级别。可移动文物简单地说就是那些搬离了原址、原存在环境,文物的研究价值没有或者很少降低的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保护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和一般文物的价值就很低,随着文物资源的减少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一般文物也有可能乌鸦变凤凰,成为珍贵文物。

石宝寨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战国 · 青铜鸟形尊

 

考古学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叫“透物见人”,表面上看,“物”也就是各类古人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但实际上考古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遗迹、遗物上的信息来研究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而窥探古人的世界。所以,考古学者和其他学科的人眼中的文物价值关注方向有所不同。说到文物价值,业内一般认为文物存在三大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是指这件文物见证了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某个历史事件;科技价值是指这件文物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物质遗存,体现了某个历史时期的人类科技发展成果;艺术价值是指这件文物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代表那个历史时期的审美意义。

但在公众的认知上,最为关注的反而是经济价值,所以有的研究者借用了价值参照系来表述文物的价值:

自然属性——物质价值——文物保管者

文物属性——文化价值——文物研究者

经济属性——商品价值——文物经营者

 

可以这么说,考古学者主张透物见人,我们立足现代,以现代知识跨越时空的局限回首过去,尽可能客观地告诉公众古人曾经做了什么样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的命运,以便对于人类的未来有所帮助,在做出类似的选择时可以汲取古代的教训。

 

三、考古学怎么做

从事考古工作,首先必须掌握的两个工具,也就是考古学工作的两大支柱——考古地层学和器物类型学。

前者是在地质学首先使用,因为地质学在考古学诞生时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地层学理论,而早期的考古学家很多都有地质学背景,因此在寻找古代遗迹遗物的时候将地层学理论引入了考古学。

简单地说,人类和自然的每一次活动都会在遗址上留下痕迹,我们称之为堆积,无数次堆积形成层层叠叠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地层(无字地书)。而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层,我们称为文化层,考古学研究的遗迹遗物都在文化层中。形成文化层的这些堆积的土质、土色、包含物或差异很大、或十分相近甚至部分相同,它们因形成的先后过程、相互干扰、活动范围等情况在着层叠(文化层叠压)、打破(文化层相互破坏)及平行(文化层没有发生接触)关系,考古地层学就是尽可能准确地将性质、时间不同的文化堆积层次区别开来,从而确定它们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提取不同时代文化堆积中的遗迹遗物信息,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时代和相对关系准确的研究材料。如果没有地层依据或者对层位关系判断错误就会使所有的考古研究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的结论。

 

忠县中坝遗址剖面

 

器物类型学是考古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最常用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对采集到的各种同类型的遗迹、遗物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文化范围内进行比较研究,也可以跨区域的同一文化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形态、材质、工艺等方面对比,探索其变化规律,这些变化规律是因为人们需求的一致性而产生共同性,又因为时间线上的技术进步、社会变革、生活方式改变或者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产生差异性而导致的,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对比物的数量越多、对比物越具有代表性,归纳出来的这种变化规律越真实可信,越能真实的反映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文化演进。器物类型学的研究必须建立在考古地层学的基础上,以遗物或者遗物所在的堆积关系为依托,得出来的结论才不会偏颇。

 

鼎的分型示例

 

总的来讲,考古工作者就是以考古地层学为基础辨识遗迹遗物,运用动物学、生物学、地质学和材料学等的知识和手段分析遗留信息,以器物类型学为研究理论,运用统计学、逻辑学等的知识和手段开展研究,形成关于古代社会的整体认知。

 

 

 

 

四、考古学从业者需要什么样的品质

当读着史论家的洋洋洒洒时,我们不说,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只是被发掘出来的一小段事实,真相要复杂得多;当看着考据家的细致收罗时,我们明白,这只是研究路上的索引,浩如烟海的文字资料在与发掘资料一一对证之前,都是猜测。

考古学虽然是一门小众行业,国内从事此项工作的不过万人,但是对于考古学从业人员的要求却比较高,大致来说,一个合格的考古学从业者需要这些品质和要求:

首先,考古学从业者需要的是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效的学习能力。考古学是一门全面研究古代人类与古代社会的科学,涉猎面广,不但对历史学知识要求很高,还对人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知识有很高要求。如果没有平常通过大量阅读和学习得来的知识积累,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考古发现时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往往会做出错误判断,造成工作失误。

 

其次,考古学从业者需要的是细心细致的精神品质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考古学研究的对象隐藏在无字地书中,没有细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就会与其失之交臂,甚至在工作中将其损毁。即使我们采集到的遗迹遗物也往往是残缺不全的材料,它们并不能直接告诉我们真相,需要我们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从已知的可靠证据出发,通过逻辑思维把碎片化的材料和信息整合出比较可信的完整信息。

 

工作人员对出土动物骨骼进行湿筛拣选

 

第三,考古学从业者需要的是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安贫乐道的个人品性。考古学注重实操,在广阔的田野上,在骄阳下寒风中,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与高温和黄土打交道,一次完整的考古工作往往需要两三个月,不能经常陪伴家人是考古学从业者必须忍受的痛。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地下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中国的考古学研究机构都是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考古学工作者的工资收入和工作收获并不产生任何经济瓜葛,从事考古工作只能让你的精神富足却不能带来直接财富收入。因此,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没有安贫乐道的个人品性,就无法静下心来,在田野上寻找历史的真相。

 

骄阳下和水位做斗争

 

考古学是一门用跳脱的思想在严谨的逻辑推理中寻找过去的科学,是一门耕耘在日光下田野中却又要回归书案记录下思考的工作,是努力警惕主观情绪还原客观社会,又在考古中寻找迷失的自我、探寻生死之间意义的行业。这是个有着诗和远方的世界,也是个需要用汗水与血泪去浇沃的荒野,需要你们自己去拿到大门钥匙和通关地图,我们也期待在未来欢迎各位行业新生代的到来!

 

文稿:方刚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