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郡县烟云 ——酉阳青杆堡墓群汉墓略谈
郡县烟云 ——酉阳青杆堡墓群汉墓略谈
发布人:  2022-02-22

一、概况

青杆堡墓群位于酉阳县龚滩镇小银村,地处乌江右岸,隔江与洪渡河入乌江口相望。根据第三次文物普查,墓群分布面积8万平方米。

酉阳青杆堡墓群位置示意(红三角)

2021年,由于彭酉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文物保护需要,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酉阳县文物管理所对工程涉及的青杆堡墓群刘家堡墓地、搬家土墓地开展考古发掘。发掘清理汉代墓葬5座、灰沟1条,明清墓葬16座、灰坑4个、灰沟1条、窑址1座。出土文物110余件(套),以陶器为大宗,有陶狗、陶塘、陶房、陶俑、陶鸡、陶罐、陶猪、摇钱树座等;铜器有铜饰件、摇钱树杆(枝)、铜铃、铜鸟等;铁器为铁剑;钱币为五铢钱;漆器见少许红色漆皮痕迹。整体搬迁保存较好的汉代石室墓1座、砖室墓2座。

搬家土墓地3号墓顶部俯视

搬家土墓地3号墓甬道-墓室方向

搬家土墓地11号墓出土陶房

搬家土墓地12号墓出土摇钱树枝佛像

搬家土墓地12号墓出土五铢钱

2003至2005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现为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考古系在彭水电站淹没影响区发掘清理了西汉土坑墓2座、东汉砖室墓2座。土坑墓出土陶熏炉、陶壶、陶仓、陶圜底罐、铜釜、铜鍪、石圭等,砖室墓出土陶罐、陶钵、陶盏、陶模型器、铜镜、铁器、鎏金铜扣饰、五铢钱币等。

 

汉代墓葬充实了青杆堡墓群作为乌江流域大型汉墓群的文化内涵,丰富了乌江流域汉代墓葬考古实物资料。汉墓封土边缘扇形分布的明清墓葬,一方面表明明清时期汉墓封土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当时对该处墓地性质有一定认识。

青杆堡墓群处于控扼洪渡河、乌江的重要关口,是中原汉文化经长江进入乌江,又经洪渡河进入黔北及广大贵州地区的表现,其历史背景是秦汉对西南夷的经略和开发。

青杆堡墓群段乌江

 

二、略谈

青杆堡墓群所在秦时属黔中郡。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司马错率兵由枳(今涪陵)经涪水(乌江)上溯取楚商于之地为黔中郡;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又派司马错率巴蜀兵经乌江,再次夺取商于之地。西汉为巴郡涪陵县地。涪陵县,汉武帝时建置,治所在今彭水县。王莽改名为巴亭,东汉仍名涪陵。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因涪陵县谢本等人议求,益州牧刘璋在涪陵设巴东属国都尉。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刘备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增设汉复县,县治位于贵州洪渡河入江口附近。青杆堡墓群所在属涪陵郡汉复县地。蜀汉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增设汉平县,隶属涪陵郡,县治位于今武隆鸭江入乌江口。西晋太康年,涪陵郡郡治移至汉复县。西晋永嘉后涪陵故地被民族首领控制。东晋泰昌年,涪陵郡仍有东晋郡守派驻,说明涪陵郡在此间仍有部分地区为东晋统治。在此之后,涪陵郡全然为民族首领控制。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涪陵蛮帅田思鹤内附,其地设为奉州。

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益州北部

青杆堡墓群所在区域秦至汉晋历史,与秦汉经略和开发西南夷息息相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设立巴郡和蜀郡。秦据巴蜀向南攻楚,两次经由乌江夺楚国商于之地。汉武帝时,以巴蜀为前哨,两次大规模进军西南夷地区,初步完成了汉帝国对西南夷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西南夷地区键为、越㠐、牂牁、汶山、沈黎等五郡均是汉武帝时建置。在此背景下,涪陵县的设立也是汉武帝开发西南夷的结果。

汉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伴随着移民、驻军、派官等内容,将汉文化迅速传入民族地区。贵州清镇、赫章、兴义、务川、沿河洪渡等地的汉墓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反映。重庆武隆江口、土坎,彭水山谷公园、郁山,酉阳青杆堡等地的汉墓也如是。

统一带动了频繁的经济往来,乌江流域的朱砂、水银等向外输出。明代《思南府志》记:“郡产朱砂、水银、棉、蜡诸物,皆中州所重者,商人获利故多趋焉”,务川则“采砂为业”。

自洪渡河乌江口上游约60公里的贵州务川有大坪汉墓群,2007至2008年,发掘汉墓36座,约44.44%的墓葬都出土了朱砂。2019年发掘的5座墓葬也有朱砂出土。务川所在的黔北地区因朱砂开采,与中原经济文化往来自商周就有联系。秦汉开发西南夷,加速了汉文化经由洪渡河进入黔北地区的进程。

洪渡河汇入乌江之地,为贵州洪渡镇所在,因彭水电站修建而淹没。2005至2008年,洪渡汉墓群发掘汉墓15座,包括土坑墓、砖室墓、石室墓,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钱币等。青杆堡墓群发掘汉墓亦有土坑墓、砖室墓、石室墓。从时代上,包括西汉和东汉。地理分布上,两者位于乌江两岸。2006年在青杆堡墓群上游的酉阳清源、邹家坝也发掘了较为丰富的汉代遗存。综合考古发现来看,洪渡河汇入的乌江流域附近应有一定规模的汉代邑聚。历史记载,刘备于此设立汉复县,西晋移涪陵郡治于此。综述,汉复县建置之前的汉代,该区域已有相当规模的人口邑聚存在。其产生,与所在位置能控扼洪渡河及乌江相关,务川朱砂开采、秦汉开发西南夷也是其动因所在。

东汉时期,地方豪族势力发展。东汉末刘璋应涪陵县谢本等人所求,设立巴东属国,应是地方豪族势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汉末社会动荡,汉王朝统治力减弱相关。刘备取得巴蜀后,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增设汉复县,说明刘备加强了这一地区的统治管理。而到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涪陵徐巨反,蜀汉以车骑将军邓芝讨平之,又迁移涪陵豪族徐、谢、范、蔺等五千余家至蜀地。涪陵郡豪族已形成规模,致使蜀汉采取政治迁移手段以加强统治。

从青杆堡墓群刘家堡墓地1号、2号汉墓封土间以兆沟分隔来看,或可说明地方豪族的规格。墓地使用兆沟,在汉代是中小型墓葬对战国秦代高等级墓葬中兆沟设施的继承,说明墓葬本身具有较高身份。

刘家堡墓群墓葬、兆沟分布

刘家堡墓地2号墓俯视

三国两晋时期战乱增多,王朝统治力消减,民族首领再复控制西南边郡地区,代表汉文化的物质遗存缩减,地方土著文化回流,以致唐代羁縻州、明清土司制度成为中原王朝统治该地区主要制度之一,另一方面也使地方民族文化更加勃发生机活力。

总之,酉阳青杆堡墓群及周邻汉墓的考古发现,是秦汉经略和开发西南夷历史进程的实物缩影,是乌江流域汉文化输入和塑造中国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管中一窥。

 

参考资料:

1.(东晋)常璩:《华阳国志》,《钦定四库全书·史部九·战记类》影印版。

2.(明)钟添纂:《思南府志》,上海: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景印,1962年。

3.(清)黄廷桂等:《四川通志》,《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一·地理类》影印版。

4.(清)《光绪彭水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49》,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

5.(清)《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48》,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

6.谭其骧等:《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

7.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酉阳邹家坝》,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8.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酉阳清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9.贾大泉、陈世松主编,罗开玉著:《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

10.蓝勇、曾小勇、杨光华、李世平编著:《巴渝历史沿革》,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2004年。

11.罗二虎:《秦汉时代的中国西南》,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年。

12.张合荣:《贵州出土汉代灯具与郡县地理考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5期(总第94期)。

13.李飞:《夷汉之间——从考古材料看贵州战国秦汉时代的文化格局》,《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第6期。

14.郑朝彬、吕幼樵:《汉代中原文化在贵州的扩散》,《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

15.黄黔华:《贵州务川县5座汉墓出朱砂 再为“丹砂古县”出实证》,来源:贵阳网。

 

文稿:陈东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