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磐石城记(三):云阳磐石城之战争风云
磐石城记(三):云阳磐石城之战争风云
发布人:  2022-04-14

云阳磐石城,处于一块独立隆起的岩石山体之上,整个山体斜卧于云阳县城之中,卧龙般盘桓于澎溪河与长江的交汇地带,磐石城如龙头一样高耸的矗立于山体最高处,远看犹如磨盘独立,又如擎天石柱,因此磐石城也被称为磨盘寨、石城山。磐石城的险绝之势使其在军事上拥有天然的地势之利,因而成为兵家竞争之地,使其具有强烈的军事属性。从磐石城现存的遗迹和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磐石城的发展演变历程可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

 

 磐石城位于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

 

 

磐石城形如磨盘,又名磨盘寨

 

一、峨峨石城,云阳形胜

磐石城,俗称磨盘寨,平面形状近似棱形,长轴大体呈西南—东北走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城内地形中间高,周边低,西北一侧地势较平缓,较为宽阔,东南靠江一侧地势陡峭,最高海拔541米,最低海拔510米。东北、西南两端分别有城门,即俗称的前寨门和后寨门(下文将城门统称为寨门),连通上下,把控内外,前、后寨门之间相距约130米。城周其余方向均为悬崖峭壁,与山脚的最大落差约150米,使磐石城如石柱般擎天而立。整体而言,磐石城“崔嵬穹窿,其形如磨而四垂悬绝”[1],其形屹然独立,其势险绝雄奇。

 

磐石擘天天忽破,言言坠石横江大。

突兀江干千万年,虎豹当关雄不挫。

其上切云霄,鸟飞不敢过。

其下蟠地底,蛟龙不得卧。[2]

 

磐石城所处的位置是澎溪河入长江的交汇地带,东、北方向俯视群山,西、南方向襟带江河。这片区域处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丘陵向山地过渡地带,往西溯长江而上可抵万州,向东沿江而下通往奉节、连通瞿塘峡,朝西北沿澎溪河可达开州,南部跨江与湖北相接、直达武陵山区腹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通道之一。因处于如此重要的交通位置,磐石城亦被誉为“夔门之砥柱,云阳之形胜也。东通三峡,西连万州,南控土彝,北拥飞凤”。

 

就中辟作磐石城,万里金汤齐拥坐。

北门剑阁东夔关,西控三巴南百蛮。

天与云安作保障,地教铁锁固烟寰。

远疑天柱举,飞插半江湾。

又如石头城,移向蜀东山。[3]

 

磐石城远景

 

磐石城近景

 

前寨门

 

 

后寨门

 

二、战守之间,史迹累累

磐石城前寨门外的“磐石城记”题刻载:“易之习坎之彖曰:习坎,重险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其象曰: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盖言有其德者有其险也。”[4]磐石城天然的地势形胜及其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区域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磐石城内在的军事属性使其成为一个见证诸多历史战争的文化遗产,现存的城墙、城门、炮台、暗堡、房址等历史遗迹无一不与战争有关。

 

我闻宋将军,分节驻其间。

战守颇有法,井牧得无患。

有明之季如瓦裂,闯献妖氛转相结。

可怜苍赤雁鸣哀,洒遍玄黄龙战血。

谭侯移镇自川楚,心悲梓乡横豺虎。

欲仿充国屯金城,遂指祁连挥玉弩。

贤哉一篑障江河,砥柱中流竟不波。

卒令猾酋窜黔筑,十有六载无干戈。[5]

 

城墙沿着城址所处的山崖外围依山势走向环绕一周,城墙外侧即为陡直的悬崖峭壁,城墙部分区域被破坏,后经过维修,略有变动。整体而言,城墙的基础保存较为完整,可以形成闭合城圈,城墙周长约930米,因城周边的岩石凹凸不平,“丰者削之,朒者补之,宜令陡絕”,突出之地消减成崖,缺陷之处用石块砌筑填充,内部用土石填充加固,整个城墙“南周若規,北折若矩,外險而中夷”。

城门即前、后寨门,前寨门和后寨门是通往山下的仅有的两条通道。前寨门位于东北端,曾是主要通道,前寨门处的城墙高大雄伟,其外壁现在可见有很多弹孔痕迹。寨门内有瓮城,面积较小,瓮城由一条台阶通往城顶,穿过“道光贰拾陸年”的石朝门通往城内。后寨门目前是磐石城的主要通道,其墙体较前寨门高大,门楣内侧刻有“民国十三年”和“甲子嵗五月改建”,墙体上有射击孔居高临下朝向后寨门外,门洞的上方原石质建筑,被作为营房和哨所。

 

前寨门

 

后寨门

 

炮台位于前寨门附近,修筑在城墙外侧突出的岩石上,紧靠城墙,周边用石条围砌,东侧边缘垮塌。炮台整体较为狭长,通长11.2、宽5.0米。炮台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面积大,周边用石条围砌,右侧部分围砌成平面近长方形,该区域是炮台的主要区域,长5.00、宽3.00米;左侧部分根据地势围砌成弧形。上层面积小,周边用石条围砌,平面近半圆形。上下层之间由台阶连接,并通往城内路面,台阶或是石块砌筑,或是在岩石上开凿。

暗堡位于后寨门的左上方,内有台阶通往城内地面,内部约5平方米,有射击孔朝向后寨门的入口,是后寨门的防御系统的重要部分。

房址是磐石城遗址现存数量最多的遗迹,密集且有规则的分布于遗址的各个区域,这些房址的基础均为石质材料,坚固耐用。其中,位于城址边缘的房址皆朝向城内,背靠城外,其墙体即成为了城墙的一部分,具有防守的作用。此外,纵观磐石城的历史,但凡遇到战争,大批人口就会登山避乱,也因此导致磐石城上人口逐渐增多,房屋居址以及相关的生活设施也随之增加。

 

暗堡

 

炮台远景

 

炮台近景

 

 

三、文化遗产,古迹新成

磐石城天然而成的地理优势结合人工修筑的军事设施,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区域性军事防御体系,这个体系的军事功能以防御为主,兼具指挥、瞭望、后勤储备等其他军事功能。在磐石城的历史进程中,军事属性贯穿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磐石城历史进程的内在动力,塑造了如今磐石城遗址留存的军事文化遗产。

军事文化遗产是“历代人们在军事活动中形成的与军事活动有关的遗迹、遗物及其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其遗存可分为五个部分,“其一,军事防御体系,如城防遗址类的长城、关隘、烽火台、城垣、壕沟、栅栏、营堡、屯堡、海防筑城等,军事交通类的道路、运河遗址等;其二,军事装备类遗存,如原始社会的石球、石刀、石矛等石兵器,历史时期的剑、刀、矛、弓箭等铜铁兵器和战车、战船、火药等;其三,军事名人遗迹,如军事将领、起义领袖、战斗英雄的印章、墓葬、居所等;其四,其他战场遗址、战争掩埋遗迹以及与军事有关的兵书、文献资料、器物铭文等;其五,与军事活动相关的口头文学、歌曲、舞蹈、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存。”[6]

依上述对军事文化遗产的分类,磐石城遗址的城墙、城门、炮台、暗堡、道路以及为修建军事设施而形成的采石场等遗迹都属于军事防御体系类的遗产,这类遗存是磐石城军事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为驻军磐石城的谭诣所作的“磐石城记”题刻属于军事名人遗迹。前寨门外墙上的弹孔、后寨门外被炸毁的残断山崖以及记载有磐石城战争的文献史料等属于其他战场遗址和与军事有关的文献资料。如今流传于当地的关于磐石城战争历史的民间口述资料,以及咏叹磐石城战争历史的诗词文学则属于与军事活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存。这些军事文化遗产都是基于磐石城天然的军事属性而形成的,见证了磐石城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磐石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磐石城遗址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文化面貌。

 

四、小结

“从来天险不足恃,太行孟门今不祀。地利为后先人和,莫依山河堪表里。”[7]如今,磐石城的历史跨入了新时代。这里不再是兵家竞争之地,而是登高怀古的人文景观;不再是经历战乱的见证者,而是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实践场所;不再是筑城保民的避战之地,而是文物工作者精心保护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云阳县博物馆联合对磐石城遗址开展了持续的文物保护工作,对磐石城遗址进行了针对性的考古,深入的了解了磐石城遗址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磐石城军事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文物保护工作充分挖掘磐石城遗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使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同时,继续拓展和延伸磐石城的价值。

 

万壑千山拥石城,缭垣更有大江横。

晓烟楼欲空中换,春水船疑画里行。

草树齐芳前夜雨,峰峦争出远云晴。

野棠飞尽垂杨绿,下有幽人坐听莺。[8]

 

参考文献:

【1】涂凤书:《磐石城记》,《云阳涂氏族谱》,1930年。

【2】(清)郭文珍:《登磐石城怀古》,《云阳涂氏族谱》,1930年。

【3】(清)郭文珍:《登磐石城怀古》,《云阳涂氏族谱》,1930年。

【4】(清)许缵曾:《磐石城记》,位于磐石城前寨门外的题刻,清康熙二年(1662年)。

【5】(清)郭文珍:《登磐石城怀古》,《云阳涂氏族谱》,1930年。

【6】赵丛苍、张朝:《军事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文物春秋》2020年第3期。

【7】(清)郭文珍:《登磐石城怀古》,《云阳涂氏族谱》,1930年。

【8】涂凤书:《磐石城春望》,《云阳县志·艺文》。

 

图文:杨鹏强 李大地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