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白云写古意,明月照幽心 ——“齐何二岩”山居即事(一)
白云写古意,明月照幽心 ——“齐何二岩”山居即事(一)
发布人:  2022-05-18

历史篇

 

花田乡位于重庆市酉阳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北接黑水镇,南接铜鼓镇,西北与双泉乡相邻。全乡幅员面积84.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456米,最低海拔685米,下辖6个行政村(张家村、茶香村、中心村、生基村、何家岩村、老龙村,乡政府驻地为生基村)、7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219户10390人。据相关谱牒资料记载,明代中晚期,现今花田乡各大主体家族进入花田地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酉阳于清代乾隆元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在花田地界设立场市。民国时期,实行保甲制度,以今马罾潭为界,上下分为堰水乡、河东乡。1949年11月,酉阳解放。1951年,设置花园乡,隶属第七区(黑水)。1953年,析置花园乡和花田乡。1958年,设置花园人民公社。1962年,设置花田人民公社。1963年,花田人民公社并入花园人民公社。1982年,撤销花园人民公社,设置花园乡。1984年,析置花田乡。2001年,撤区并乡,花田乡、花园乡、红井乡部分并为花田乡。

 

花田乡区位图

花田乡下辖行政村

 

 

一、何岩在右

齐何二岩分为齐家岩和何家岩两处毗邻的家族聚落。何家岩何氏子孙以庐江堂为堂口,据何家岩《何氏宗谱·汉朝起籍宗图》记载:“一稽其地始自江南庐州府庐江县”,何氏子孙追溯其一世祖为汉代何鉴图,后传二十九世至三十世祖宋代何贞。

关于何贞的生平,《何氏宗谱》有各个版本的记载。何家岩《何氏宗谱》称其为“镇国将军守西安府西宁衙蓝田县小地名沙塆,安守武职”,“(宋)神宗时,西夏作乱,为害陕西。是时,吾祖贞公与弟庆公及钦差少师田佑恭奉敕,何贞、何庆协副将冉守忠等统兵镇守西宁衙”。后,“南渡时(宋高宗建炎南渡),有古夷号曰金头和尚,作乱为害西南,于宋高宗绍兴元年作叛,朝廷前有金人之乱,后有夷气之患,大诏晓谕天下,有能除此患者,即以舆地之赐。斯时,吾祖贞公、庆公智勇过人,绍兴二年即代父职,同男德坤奋勇回陕西,世守武职,各招募壮士勇卒。钦差少师田佑恭奉敕,何贞、何庆协副将冉守忠等于四川成都驷马桥奉令征缴有功,惟何、田官位居尊,与予家比肩者十姓:张、杨、安、邵、李、何、冉、谢、朱、覃……朝廷不负汗马功劳,二男封思南思州府,其余记功袭职。”

彭水县龙溪乡《何氏族谱》则记载略有不同,其记述南渡平叛者为何贞孙何理讫,而非何贞本人: “南渡时,有古夷名金魁,号金头和尚,于绍兴二年作叛为害……我祖何理讫及九男招募壮士勇卒,于四川驷马桥训练。朝廷大动天下之兵,何理讫同叔何德坤及九男将所集人马三千八,会同张、杨、安、邵、李、何、冉、谢、朱、覃等十大姓,统领杂姓能将四十八员,雄兵一万八千七百人马,奉命入黔。惟有田氏官职居尊,我祖受领总兵之职。”

金头和尚起义对何氏家族落业酉阳来说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各文献对其记载较为混乱。有古夷金魁说,这个说法被《何氏宗谱》接受:“宋高宗绍兴元年南渡时,有古夷金魁,号金头和尚,于绍兴二年作叛为害,攻破思州一十大洞,古州一十八处”,“十大姓”中冉氏家族《冉氏族谱》也持这个说法;有妖僧任则天说,如《昌后图书》:“金头妖僧,考姓任,名则天”,“金头则天乃黔中之苗蛮草王也”;还有将事件发生年代记述在元代的“至正说”,这个说法主要被“十大姓”中张氏家族采用,嘉靖版《思南府志》:“龙泉坪水特姜长官司张应隆,于顺帝至正间征古州彝金头和尚”。

 综合各种文献可知,在当年“辞王征讨”的队伍中,田佑恭是非常关键的人物。《宋史》:“(建炎四年秋七月丁未)后军将王辟叛,陷归州,钤辖田祐恭击败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后军将王辟复叛去,至是陷兴山县,遂破归州……贵州防御使田祐恭率义兵以木弩射之,辟败去。祐恭,思州人也”;《宋敕赠少师思国公田祐恭墓志铭》由知重庆府行夔州路提刑提举事黔州别驾于观撰志,四川宣抚使安丙作铭:“建炎二年……王辟寇归州,图入蜀,哨聚者众,其锋甚锐。公统兵收王辟,复收郡邑,蜀赖以安”,皆记载田佑恭于建炎年间,在西南地区平叛的对象是王辟,而非金头和尚。

虽然,对这次由田佑恭和冉守忠为主导的军事行动在对象、年代上的记载有出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十大姓”的先祖都曾同田祐恭一起于南宋建炎年间,在今渝东南、黔北地区征讨过少数民族起义。对此,清代同治版《酉阳直隶州总志》总结为:“建炎三年,叛贼金头和尚流劫思南及涪渝等州县,冉守忠率酉阳诸寨獠夷助剿有功……是时王辟乱,酉阳蛮群起应之,守忠与知思州田祐恭同征讨。”这次少数民族起义对之后渝黔地区土司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大姓”因战功大小发展为各个势力不一的土司,如《冉氏宗谱》记载:“酉阳冉氏世袭土司自宋建炎三年始时,叛苗流动,劫思南涪渝地,守忠率诸洞獠夷助剿有功,有功册为宣慰司,是为迁酉之始祖”,另外,杨氏在渝东南领有邑梅、地坝、平茶、石耶等四长官司。当然,何氏家族也“纪功受职,赐以地土管辖”,何家岩《何氏宗谱》说:“贞公祖昔日征缴金头叛贼,平服后,率服诸洞夷獠、四寨九溪苗夷,畏威怀德,于绍兴三年凯旋上奏天颜,钦赐奖赏,上谓尔等剿除逆贼,已获奇功……将溪洞苗獠地土赐尔等管辖,世守此土……京洞何知州”,然后何家岩《何氏宗谱》与龙溪乡《何氏宗谱》有一段较为一致的记载:“贞公赴京缴旨,奉敕酉阳建功,落业于斯焉。”

按《黔江县志》的说法,何贞被敕封为京洞知州,领地在今黔江区和酉阳县交接马喇、金洞一带,世代承袭。因何氏土司与冉氏土司毗邻,在与冉氏的角力中,一直没有占到优势。虽在明初,何氏土司曾一度管辖过黑水、京洞、马喇、细沙等地,势力达到鼎盛,但很快就被冉氏土司彻底击败。何家岩《何氏宗谱》记载了明永乐十七年“夺印灭州”的事件,“六月二十四日,土司(冉兴邦)起兵灭州夺印,改州为洞”,“应乾祖携印,避于上际里细沙河黑洞潭,自溺身毙”。《黔江县志》将这一事件的发生记述在永乐十一年,然而“何土司”的谢幕却是不可避免的了。

何家岩一支源自何贞孙何理讫九男中(入黔九房)的第三房。此房由三十三世祖何永祥开始,生三十四世祖何谏臣,何谏臣生三十五世祖何文进,何文进生三十六世祖何惟成,何惟成更名何滔,为何家岩一支入酉第一代。

何家岩《何氏宗谱》曰:“贵漆园坝异名何滔游学于涪州,转至酉阳冉宣慰司,募壮其贤,待之甚厚,难却其情,是已未归,后落业于恶狗潭,以宾主之礼待之。”

何滔生三十七世祖何凤,何凤生三十八世祖何正昶,何正昶居住酉阳河街祖基,生三十九祖何东如(号平山),何平山生四十世祖何应选,何应选生四十一世祖何长祚。何长祚于大明隆庆年间由河街迁至西路忠孝里桃子园,即今何家岩一支。齐家岩《齐氏宗谱》则说何平山与齐氏先祖以大溪沟为界,划定齐何二岩,似乎何氏家族迁入何家岩又要早上三代人。不过,总体来说,何氏家族落业于何家岩大体年代在明代中晚期是可信的。

进入到何家岩之后,四十二世祖何壹朝生何仕贡,并就此开创何家岩何氏家族二十辈字辈“开天通继政 明德易绍邦 文腾瑞雪碧 世守伴君王”。值得注意的是,从四十三世祖何仕贡开始,何氏家族与齐氏家族开始通婚,其中四十四世祖何开基的配偶也来自于齐氏家族。

何家岩《何氏宗谱》考证四十二世祖何壹朝之墓葬在泡木堡,并有碑记,此外四十三世祖何仕贡、四十四世祖何开基也葬在泡木堡。泡木堡位于何家岩中寨附近的梯田中心位置,至今犹存,只是经历四百多年的岁月沧桑,早期先祖墓葬不存,取而代之主人的是何氏家族近世子孙。斗转星移,时光荏苒,泡木堡作为何氏家族墓地的使命至今未曾改变。

现何家岩可确认年代最早的墓葬是何母冉氏墓。该墓位于何家岩村10组,小地名苦竹园的林地中,石围圆冢,周长约4.6米,高1.7米,嵌入式长方形墓碑,高1.5米,宽0.68米,碑身题刻“皇清待誥顯妣何母冉老太君之墓”,落款为“嘉慶二十四年££止於££££旬日補修吉立”,立碑人子辈为开字辈,孙辈为天字辈,曾孙为通字辈,结合《酉黔何氏族谱》可考,墓主人为四十三世祖何仕俊之妻,迁入何家岩第三代。苦竹园支房源自四十世祖何应选兄弟何应登,也于大明隆庆年间迁入何家岩。何母冉氏墓右前方1米处是何正德夫妇墓。该墓石围圆冢,周长约4.8米,高1.7米,嵌入式长方形墓碑,高1.5米,宽0.7米,碑身题刻“皇清待贈(誥)顯考(妣)何公號正德(門冉氏)老大(孺)人之墓”,落款为“嘉庆癸亥岁仲££浣吉旦”,立碑人为天字辈何天佑。据此可考,墓主人为何开维,何仕俊与冉氏之子,苦竹园支房迁入何家岩第四代人。由此估算,何母冉氏生活年代应是明末清初。两处墓葬于清代嘉庆年间由后人补修,碑文承载信息可补缺谱牒。

何通武雕刻(左右)拓片

何家岩第六代通字辈现存墓葬有何通武墓。该墓位于何家岩村10组,小地名黄泥田梯田之中的小土包上,墓前有堡坎,坎上种有两颗柏树,该墓石围土冢,青条石砌成长方形,仿木重檐石碑,四柱三间三重檐歇山顶,通高2.4米,宽2.95米,长4.2米。该墓是何通武夫妇墓葬,立碑时间为清代道光二十四年,该墓图案纹饰有“渔樵问对”、“耕读传家”、狮子、宝瓶插花等图案,艺术价值较高,另外,该墓有墓志和楹联题刻,文学价值、书法价值也较高。据该墓墓志记载墓主人“少居贫寒,仰事维艰”,但“事亲以孝”,在先祖去世后,与兄弟分家,“春耕夏耘不胜戴月披星之苦”,终“以此勤劳积累,始获衣食无虞。”可见,何氏先祖几代人对何家岩梯田的开垦和经营正如墓志碑文所说“其创业之艰也”。

 

何通武墓(西北至东南拍摄)

 

何通武生五子,其墓葬明间楹联题刻“双亲德泽垂千古 五子牺牲享四时”字句,其第三子何继礼、第五子何继信墓葬可考,他们两人是何家岩第七代中的佼佼者。

何继礼墓位于何家岩村13组,小地名财百湾,何易清民居后的树林中。该墓石围土冢,青条石砌成长方形,仿木重檐石碑,六柱五间歇山顶,通高3.4米,宽3.5米,长4.6米,墓葬纪年为清代光绪七年。墓葬明间、次间、穿枋等雕有人物、植物、“暗八仙”等图案,明间、次间立柱皆有楹联,艺术价值较高。墓主墓志记载何继礼生于“何岩之左”,配偶齐孺人生于“齐岩之右”。百年沧桑,齐何二岩两大家族依旧保留通婚传统,“二岩之山奇而峭,二岩之水清且長”,所谓地灵人杰,何继礼夫妇“钟毓于其间,得其清淑之气,精明而多智虑,温恭而习俭勤,其始家不过中资,继而田连阡陌,粟满苍箱,且又富而好礼,行已有温恭之度,待人无厚薄之分,故积德昌后。”墓志由何继礼表弟、花田乡名士,出自老龙村冉氏家族之冉隆纪撰写,句章流畅,用词讲究,文采斐然,是篇美文。

 

何继礼墓雕花(左右)拓片

 

何继礼墓正射影像图

何继信墓位于何家岩村13组,何继礼墓坡下百米处,该墓石围土冢,青条石砌成长方形,仿木重檐石碑,四柱三间两重檐歇山顶,通高3.3米,宽2.7米,长4.2米,墓葬纪年为清代光绪十二年。墓葬明间、次间、稍间等雕梅兰竹菊“四君子”以及“福”、”寿”图案,明间、次间立柱皆有楹联,具有特色。该墓的墓志也有冉隆纪撰写,虽然何继信排行第五,然而他“秉性果毅,为人端方”,被族人推重,“凡宗族之嚣凌,赖以和睦,乡邻之争竞,待其解排”。当时,各大家族耗举族之力修建过路潭三星桥,何继信“更于桥路补休”,“不私一念,不贪一财”,对于“疑忌者舌鼓雌黄言造黑”,何继信始终不记仇而“历久而虚实自明心术自见”,最终功成名就。冉隆纪称赞他有“干济之才,公正之德”。

 

何继信楹联(左右)拓片

 

何家岩第八代政字辈,人才辈出,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何政印、何政体、何政行。

何政印是何继元长子,四十四世祖何开基后裔,他们这支家族墓地在泡木堡左侧,小地名杉树坝梯田之中,除何政印墓外,还有何继魁(何政印伯父)墓、何母冉氏(何政印长子媳)墓、何明璜(何政印次子)墓。何政印墓石围土冢,青条石砌成长方形,仿木重檐石碑,四柱三间两重檐歇山顶,通高3.5米,宽3.1米,长4.2米,墓葬纪年为光绪十七年。墓葬楹联题刻众多,富有人文气息,其中“叠叠书田环此墓 苍苍古木封前峰”之句反映出当年层层梯田的壮美景象,与今日并无二致。何政印墓志《敕授上寿正八品修职郎何公正印府君碑文》具有较高价值,亦由冉隆纪撰写,冉隆纪说冉氏和何氏“累世姻戚,频年主宾”,所以“稔知其为人也,秉性温良,持家勤俭,和乡睦族,乐善好施”。然而,何政印“生平善状,更难悉数,其最著者莫若助修过路潭石礄(即三星桥)一事”,三星桥修建工程“费多任重,人皆畏缩,惟公督率亲族,同心募化,竭力经营,自始至终,志气不衰,固此厥功速成,遐迩称颂。”何政印授正八品修职郎,是何家岩第一个获得官阶的人。修职郎为散阶称号。明朝设置,为文职正八品之升授,属四十二散阶之第三十五阶。清朝沿之,为文职正八品之封赠,属十八阶之第十五阶。何政印长子何明琮中武举(何家岩有“三状元”的称谓,皆为明字辈:“武状元”即何明琮,“文状元”为何明燨和何明陶,是何家岩第九代中最为优秀者)“选中虎榜,燕饮鹰扬”,次子何明璜虽然没有官位,但是“玉树盈庭,芝兰绕膝”,齐享子孙福。

 

何政印墓志铭拓片

 

何政体是何继智次子,何通武之孙。何政体家族墓地位于何家岩村4组,小地名猪石坝水田之上的密林之中,以何政体墓位中心,一字排开,共有5座墓,保存较好的有何政体墓、何明陶墓(何政体第三子)、何明皋(何政体第五子)墓、何德峻(何明皋长子)墓。

何政体墓石围土冢,青条石砌成长方形,仿木重檐石碑,四柱三间两重檐歇山顶,通高3.9米,宽3.55米,长5.2米,墓葬纪年为光绪二十九年。墓葬楹联题刻为篆书,十分具有艺术特点。该墓墓志由何明燨(何政敏长子、何继礼之孙,号景炘,前清庠生,中华民国酉阳县议员,乡人俗称瞎子先生,何家岩“三状元”之“文状元”)撰写。何政体被清政府赠五品军功,为何家岩全族最为闪耀者。同治八年刘福作乱,何政体“督教军务,因御敌有功,上宪优给札照,赏戴五品蓝翎”,后来又办团练,“凡事皆推心置腹,开诚布公”,使得二十几年来“远近无鼠雀之讼,乡邻息鸡鸭之嫌,排难解纷,长揖千金”。何政体口碑最好的一件事是“丁酉岁(光绪二十三年),米价腾踊,公能挺身请权,分拨账银,贫人赖以全活者无算”,“戊戌(光绪二十四年),江南义绅运银入川账济,知公关心民瘼,亲诣其家。公为实指次贫、极贫、孤贫,按名赏赐约五百余金,至今妇孺犹生感泣。”

何明陶,号友三,前清庠生,何家岩“三状元”中的另一位“文状元”。何明陶墓位于其父何政体墓右侧两米处,该墓石围土冢,青条石砌成长方形,椭半圆形望山,题刻“未山丑向”,高1.88米,宽2.9米,长3.4米,四柱三间式,明间题刻“前清七品文林郎何公明陶(母冉氏)老大(孺)人壽藏”,墓葬纪年为民国二十二年。该墓墓志由何景炘撰写,何景炘在墓志中深情回忆了年少与何明陶一起读书、一起科举中秀才的经历。此后,何明陶阅历丰富,先是“赴湖北宜昌,铁路总头李稷勋委任公司工科机材课员”,在辛亥反正后,于民国元年返回酉阳“任西二乡副总正”,民国丙辰年“任吴县长第一课”,民国戊午年“赴成都督军熊克武委任陆军医院书记”,民国己未年“委绿旗营产经收委员”,民国庚申年“委任四川陆军军医学校庶务长”,民国壬戌年“赴渝四川总司令刘湘委任军医处书记”,民国甲子年“在黔陆军第二师第一纵队军法部兼书记”,后又返回酉阳先后“任初级学校教员、区公所监查员、乡公所调解员”,足迹遍布湖北、四川、重庆和贵州。

 

何明陶墓

 

何明皋,号殿臣,是何政体第五子,相对于兄长何明陶,他的经历没有那么沧桑,而是将自己的精力都留在了酉阳。何明皋墓就在他父亲何政体墓左侧两米处,其墓志由何景炘撰,何明陶书写。何政体办理团练多年,后因年老体衰辞职,由何明皋接替。民国丁巳年,做过酒分局局长。民国己未年,酉阳县长张瑶委任何明皋继续办团练,何明皋提出成军的建议。到了民国丙寅年酉阳县长王清任内,何明皋“存厌事,自行辞职”。何明皋在乡内名声也很好,“善举非得提倡不能成功如修齐家岩古路(何家岩现存三条古道之一)、马罾塘新路。”

何政行墓位于何家岩村7组,小地名滥泥井湾垭,该墓石围土冢,仿木重檐石碑,四柱三间两重檐歇山顶,通高3.2米,宽2.8米,长3.3米,纪年为民国十五年。在旁边,还葬有何政行三子何明道。何政行是何继智第四子,何通武之孙,其墓志由何景炘撰写,记述了他“劳动积着”的一生,因其勤劳致富,在“滥泥井更营新宅十余间”,房屋“金碧交辉,于里中称甲”,并新购良田。其次子何明造是当时乡亭长,排忧解难,家风良好。

民国九年,何家岩何氏家族在字辈“开天通继政 明德易绍邦 文腾瑞雪碧 世守伴君王”的基础上新立七十字辈,传至今日已到瑞字辈。

 

二、齐岩在左

 

梯田

 

齐何二岩齐氏家族的历史,相对于何氏家族而言,更赋传奇性。据齐家岩《齐氏族谱》记载齐氏本“郡属汝南,出姜姓,其及周武王封太公于齐,以国为氏,此我齐姓之出处也。”此后,经历朝历代,一千二百余年,赫赫扬扬,传至宋初齐季若时又是一千一百余年,后来,齐洪一进川入酉,也有六百多年了。齐氏最先落籍在酉阳齐家堡,再居伍家沟桃子园以及齐何二岩花园堡,到了现在,齐氏子孙已经遍布各地。

在齐氏家族的发展过程中,宋初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里出现了一个类似于“赵氏孤儿”的传说故事,影响到酉阳齐、石、张三姓的发展。在《齐氏族谱》的《原序》《重增谱序》《清源序》以及《石氏族谱》中都有一个“至宋以来,异名一家”的三姓合流传说记载。故事梗概大约如下:

话说齐氏郡属汝南,石氏郡属武威,张氏郡属清河,三家起祖都有宋太祖赵匡胤的血脉。赵匡胤是涿州人,随着后周周世宗柴荣南北征战有功,受到众人推戴。后周世宗英年早逝,继任者周恭帝年幼继位,子幼母弱,于是众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于赵匡胤,赵匡胤改朝换代,建立宋朝。在“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母亲杜太后遗言“令太祖勿传其位,及当让传弟光义,义传光美,俱毕,仍还太祖之子德昭。”这段在《宋史》也有记载,太后不豫,召赵普入受遗命,对赵匡胤说了下面的话:“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赵匡胤遵从母命,杜太后令赵普写下盟书,藏之金匮,这就是著名的“金匮盟书”。

赵匡胤驾崩后,传位于弟赵光义,即宋太宗。齐家岩《齐氏族谱》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是采用了“烛下斧声,千载不决,光义继位”的说法,“烛影斧声”最早来源于北宋文莹的私人笔记《续湘山野录》,说的是二十日那天,赵匡胤御太清阁,正好天降瑞雪,赵匡胤心情很好,于是召赵光义“酌酒对饮”,并屏退宦官,宫女。遥见烛影下,赵光义“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不过,到了五更,侍奉者听不见太祖鼻息,原来“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即位。关于赵匡胤的死,《宋史·太祖本纪》只有一句话“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续湘山野录》“烛影斧声”暗示赵光义对赵匡胤之死脱不了干系,这个说法在当时非常流行,甚至到了南宋,李焘编写《续资治通鉴长编》的时候,也将这个版本摘录于中,只是将“好做”一词改为了“好为之”,一词只差改变了故事中赵光义得位合法性的问题。司马光《涑水纪闻》认为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先于赵德芳进宫,造成即位事实。《辽史·景宗本纪上》说得更直白:“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赵光义)自立。”不管怎么说,这一段历史都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然而,正因为有了“烛影斧声”的铺垫,齐家岩《齐氏族谱》之后的记载就非常具有戏剧性了,宋太宗赵光义“违母命而拂兄情,谋及德昭,窜毙光美,欺兄杀弟,情实惨伤。有太祖故旧之臣名:齐若季、石守信、张昭等,追念昔日太祖君臣之恩,以德昭本属贤王之名”,于是“竭力循螟蛉之故,而效蜾蠃之至”,将德昭三子救回,从而免祸,保全德昭一脉。“德昭公长子名绍宗,归张氏,而为张氏之裔”,“德昭次子熙宗归石,而为石氏之裔”,“德昭三子雍宗归齐,而为齐氏之裔。”齐家岩《齐氏族谱》对营救赵雍宗细节描述详细,“季若公有盖世之才”,“太祖年赐银三百,以为世禄,年至七十,忽闻太祖德昭之子被害,私入汴梁,探其消息,直至午门,闯遇宫人手抱雍宗出奔季若询问其实,遂将此子救回,更名齐绍宗。”后来,齐、石、张“逃于江西省抚州府金溪县、临江府清江县、吉安府吉水县”,“俱各对天盟誓,我齐、石、张三姓,脉同一祖,世为一家,以后子孙永远流传,不准联姻乱族。”

这是齐家岩著名的“三姓合流”的传说,当然与正史记载有所出入。据《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三》记载赵德昭有五个儿子:赵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都有官职,并没有绍宗、熙宗、雍宗之说。不过,赵德昭有没有其他几个没有被记载的子嗣,或者历史另有隐情,就成了一桩悬案了。

《石氏宗谱》记载“迨至世远年湮,后张有洪若,石有洪信,齐有洪一,各闻三姓同宗之谈,且有复姓之意,于某年八月十五日,三人相聚于梦花桥插柳,同跪桥上祷其前辈先灵,柳枯复姓,柳发不复姓。果于临春,三人同来桥上,见柳欣欣向荣,共仰天而叹曰:‘我辈之不能复本姓,天实为之也。’三姓后裔者,永为一家,断不可联姻乱族。此谓张、石、齐同宗之故,起于江西抚州府金溪县、临江府清江县、吉安府吉水县以为始基也。”

齐家岩《齐氏族谱》尊齐洪一为入川始祖,他入川的原因与何氏家族征战有功不同,而是“因兵丧失,田园耗散,产业皆空,以贸易为营生,适川赶苗拓业,因此于明入川。”因为在齐洪一之上,记载不能接辈,齐家岩齐氏子孙籍以齐洪一为一世祖,列二十字辈“一脉渊源远,宗支世明家,文武纯祖德,富贵泽长绵。”

大明永乐二年,齐洪一子、二世祖齐云窝(一字辈)“偕及后辈诸祖适蜀”,四世祖齐文权(渊字辈)为土司权司。传至七世祖齐灿宸(宗字辈),为齐家岩田家坡(包括官坝、岩坝上、岩窝坝、石家沟、庙溪)之祖。

 

梯田

 

相比于何家岩,齐家岩保存下来的墓地数量不算多。齐明文夫妇墓位于何家岩村8组,小地名荆竹堡,齐家岩官坝梯田的风水林中。齐明文是十世明字辈,源自于齐灿宸长房。齐明文夫妇墓共两座墓,M1齐明文墓石围土冢,青条石砌成长方形,仿木重檐石碑,四柱三间两重檐歇山顶,通高1.85米,宽1.65米,长4.2米,墓碑落款为“嘉慶十七年壬申歲孟秋月吉旦立”;M2齐母王氏墓位于M1齐明文墓左侧1米处,石围土冢,青条石砌成长方形,仿木重檐石碑,四柱三间两重檐歇山顶,通高1.9米,宽1.65米,长4米,墓碑落款“嘉慶二十五年庚辰歲仲冬月上浣吉旦立”。

齐家魁墓位于也位于何家岩村8组,小地名荆竹堡,齐家岩官坝梯田的风水林中。齐家魁是十一世家字辈。齐家魁墓石围土冢,青条石砌成长方形,仿木重檐石碑,四柱三间两重檐歇山顶,通高2.1米,宽2.25米,长5.2米,墓碑落款为“道光十九年歲在己亥節當一陽中浣吉立”。

齐武举墓位于齐家魁墓左侧2米处,该墓以石块垒砌,墓碑为歇山顶嵌入式长方形墓碑,高1.2米,宽0.8米,匾额题刻“昆山艮向”,碑身题刻“故显考齐武举老大人墓”,落款为“亡于光緒廿五年十月十二日”,左右立柱题刻楹联“吉人吉穴房房鐘吉士 奇山奇水世世產奇才”。该墓主人为齐家魁孙,齐家岩十三世武字辈。

 

三、小结

自明代以来,齐何二姓先祖落业,形成以齐何二姓为中心聚族而居的村落,齐何二姓择地而居,宗族壮大,形成以农业定居为主要职能,以耕读文化为特点的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聚落选址、山水格局、村落形态、建筑风格、宗族文化都独具特色。

 

文化景观(梯田与村落)

 

何家岩村上寨(航拍)

 

齐何二岩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是耕读文化滋养的土壤,这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亦耕亦读的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在齐何二岩这样的环境中,“耕”有梯田,齐何二姓祖先在这里获取生活资料,并以此繁衍生息;“读”有文教,齐何二姓祖先重视“以农为本”“学而优则仕”“兴家旺族”的理念,教育子孙在“天人合一”中获取精神养料。“耕读文化”既学谋生,又学做人,是他们哲学认知中持家兴族强国的根本之道。因此,耕读文化与宗族社会成为齐何二岩以及花田乡的重要特征。

 

远眺何家岩村梯田景观

 

远眺何家岩村上寨

 

经历400多年的漫长发展,整个村落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建立期、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定型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本世纪初的变革期以及本世纪初以来的发展期。如今,万亩梯田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了齐何二岩新的历史机遇,齐何二岩在两姓子孙勤劳的经营下,依旧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大地无言,溪流汩汩,人们在这里创造了历史,历史成为故事,故事成为传说,书写着古意,滋润着记忆,启示着未来。历史不会暂停,也不会结束,依旧在齐何二岩生生不息。当经历风雨后的见识与沧桑回归到这片气质独有的宁静中去的时候,齐何二岩的密码会慢慢被读懂。生命之歌随着年轮滚动,永远不会老去,反而越显年轻有力。岁月静好,花田故事刚刚开始。

 

文稿:徐进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