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铜梁区古坟湾墓群考古发掘收获
铜梁区古坟湾墓群考古发掘收获
发布人:  2023-02-24

一、墓群概况

 

古坟湾墓群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2组,系2022年初为配合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专项调查工作发现。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共清理明代墓葬23座,皆为竖穴土圹石室墓。

 

墓群区域环境

 

二、墓葬形制

墓葬均开口于近现代地层下,部分暴露出地表。墓群整体保存状况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扰乱,如封门破开、墓顶塌陷等。墓群因地制宜,依山坡而建,少数墓圹呈斜坡状,口大底小,墓与墓之间有多组叠压打破关系。

 

古坟湾墓群全景(西北 - 东南)

 

地层剖面

 

墓葬构造方式基本相同,均是先挖竖穴土圹,后在土圹内营建石质墓室。墓室结构基本相同,均由条石和石板搭建,有单室、双室和多室之分,以多室为主。各墓室由墓顶、墓壁、墓底、棺床、封门等构成,相邻墓璧共用,个别墓葬设有后龛,藻井,抵门石。部分墓室侧壁近顶处铺设过梁,过梁两侧起券,券面内收,上部为直面,其上铺设盖顶石。根据墓壁顶部有无过梁,墓葬分为A、B两类。其中A类墓壁顶部铺设过梁,共5座;B类墓壁顶部未铺设过梁,共18座。

 

古坟湾墓群墓葬分布图

 

M11(11号墓,下同) 、M12门楣处见有文字雕刻。其中M11四号墓室门楣处清晰可见楷书阳刻“图片”字图案,其余墓室门楣处题字因风化脱落严重,字迹不可辨;M12三座墓室门楣处残存“图片图片图片”图案,圈内题刻为文字无疑,推测为“一、二、三”。刻字图案凿刻手法较为粗糙,保存状况较差。

 

M11

 

M12

 

M19

 

三、出土器物

古坟湾墓群因盗扰破坏严重,出土器物较少,共10件。有谷仓罐、双系罐、盏、碗等。

 

M10随葬器物

 

M16随葬器物

 

四、初步认识与收获

1.此次发掘的墓葬总体特征为——形制结构简单、墓室尺寸相对较小、墓内雕刻极少、出土器物不多等。通过观察,A 类墓墓室侧壁近顶处铺设过梁的做法,在明代晚期墓葬中比较常见;而B类墓墓室门楣处题刻文字图案的做法极有可能是明代石室墓向清代石围牌楼墓过渡的一种形式,且 AB两类墓存在相互打破关系(M12为例,M12(A类墓)打破M14(B类墓),M13(B类墓)打破M12),故其时代上大体处于同一时期。综合分析,该墓群主体时代应为明代晚期。

2.该墓群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为墓葬排列紧密,相邻墓葬多有打破关系,部分前后亦有打破关系。墓葬间虽十分“拥挤”,但朝向保持一致,体现出一定的墓地规划和堪舆意识。墓群中并无造型或雕刻考究的墓葬,反映出墓主经济实力均很一般,仅为阶层较低的普通平民家族墓地。

3.古坟湾墓群发现有后龛的墓葬仅4座,后龛形态有“图片图片 、图片 、”四种,其中“图片 ”类壁龛顶部形态呈波浪状,顶尖似塔刹形状,过去有称火焰形龛者,明代中晚期墓葬中常见此类壁龛。川渝地区保存有极为丰富的唐宋窟龛造像,这种火焰形壁龛的形态与佛龛的造型有一定的相似程度。除去壁龛以外,M16中出土的谷仓罐为重庆明代中晚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亦有称塔式罐者,其罐盖与佛塔塔刹的造型十分接近。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塔式罐在初唐至晚唐墓中皆有出土,它的出现发展与唐代佛教的盛行密不可分。其中多角形态的谷仓罐,其造型与佛塔的造型基本一致,这些佛教因素的出现,是明代社会发展、丧葬观念、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与宗教文化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的结果。

4.在仅存的数具人骨中,发现有一例侧身屈肢葬(M19)。这种葬式在重庆地区明代墓葬中极为罕见,为我们研究明代墓葬葬制葬俗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图文:黄伟 / 娄亮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