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从李家馆清代墓葬“暗八仙”图案进行的考古学观察
从李家馆清代墓葬“暗八仙”图案进行的考古学观察
发布人:  2023-03-03

/01/南川李家馆清墓发现的“暗八仙”图案

南川李家馆清墓位于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大燕村三组,2020年1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现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开展重庆市南川区工业园区水江组团、南平组团考古调查勘探时发现这座清光绪年间的墓葬(见图一)。该墓形制为清代典型石围土冢墓,夫妻合葬,双室,坐东朝西,弧形顶,四重檐,悬山式,三柱两开间,仿木碑楼式结构,顶部正中阳刻“寿”字,两翼为鸱吻。中部开龛,阴刻“福”、“禄”二字,内设牌位,面题“皇清仙逝显考/妣李公/母芳庠/陈氏/老大/孺人墓位”,龛顶设牌匾,面题“长发其祥”,龛旁边柱雕刻挂匾式对联,左边柱面题“山青卜云吉”,右边柱面题“水秀后克昌”,龛顶部出檐,雕刻瓦垄、勾头、滴水,龛两侧雕刻有匾额,匾上分别阴刻“乙山”、“辛向”。墓室上部之横枋面浅雕图案,包括“暗八仙”、“回”字形纹、祥云等。封门保存完好,浅雕有槅心,绦环板,裙板,仿木门窗式结构,槅心阳刻蝙蝠衔如意,宝瓶生蒲扇等图案,绦环板阳刻花草纹、果盘图案,裙板阳刻麒麟吐长命锁、青牛回眸及驻马图案。墓室旁边柱为挂匾式对联,左边柱面题“凭兹碣石裕昌”,右边柱面题“藉等兴图锦泽”,中柱浅雕“回”字形纹,祥云及宝剑、弓箭与箭囊。外接“八”字形挡墙,顶部均出檐,檐面雕刻瓦垄、勾头、滴水,檐上均雕刻鸱吻、摇钱树及聚宝盆。左侧挡墙面上部题刻墓志铭,下部浅雕双鱼戏珠,外侧边柱为挂匾式对联,面题“岭上梅花香百里”,纪年为“大清光绪六年庚辰岁仲冬月立”。右侧挡墙面上部题刻后人姓名,下部浅雕寿数连连图案,外侧边柱面题“墓前秋月照三更”,墓前设方形香炉。

 

图一 南川李家馆清墓

 

/02/“暗八仙”图案的表现方法

八仙”指的是受到民众信仰与崇拜的道教八位仙人。该组合形成于宋、元,定型于明代中叶[1]。“暗八仙”则是一种不出现具体人物的表现形式,该纹样盛行于清代康熙时期,并一直流行于清晚期,是由“明八仙”演化而来,运用“八仙”各自标识物来代表神仙本人,标识物按照一定顺序和形态进行装饰、排列,构成一定的装饰图案[2]。也可以理解为图案中包含“暗八仙”者,只见其物而不见人,这里的物特指“八仙”所持的法器,或者称为宝器,俗称为“八宝”,即通过以物代人的手法表现出“八仙”的存在,故称之为“暗八仙”。

通过对南川李家馆清墓的初步观察可以发现,该墓整体拥有较为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装饰图案,尤其是分布于墓室之横枋面所浅雕的“暗八仙”图案最为引人注目(图二)。图案两两组合构成四幅图案位于横枋之内,其间均有彩带缠绕,外框隐约可见彩绘。

 

图二 南川李家馆清墓“暗八仙”图案

 

“暗八仙”装饰图案占据了整个墓葬建筑的上部之横枋面,这是属于墓葬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显要的位置。

南川李家馆清墓所示“暗八仙”,为组合式图案,采取浅浮雕的雕刻技艺以弧线条进行勾勒、镂空,环绕宝器的丝带飘逸灵动,充满了动感。所谓组合式即为两个标识物为一组,即宝剑与葫芦(图三,1),花篮与荷花(图三,2),团扇与横笛(图三,3),鱼鼓与阴阳版(图三,4)。“八仙”与各自法器的关系,从一首民间歌谣中可以知晓:钟离宝扇自摇摇,拐李葫芦万里烧。洞宾挂起空中剑,采和一手把篮挑。张果老人知古道,湘子横吹一品萧。国舅曹公双玉版,仙姑如意立浮桥[3]。这大致清晰表现出“八仙”各自所持有的法器关系应该是蒲扇(汉钟离)、宝剑(吕洞宾)、拍板或玉版(曹国舅)、花篮(蓝采和)、葫芦(铁拐李)、荷花(何仙姑)、箫笛(韩湘子)以及鱼鼓(张果老)。

 

图三 南川李家馆清墓“暗八仙”组合式图案(李能交绘)

 

探讨“八仙”法器的内涵,应该要知道“八仙”各自法器的寓意:葫芦,普济众生;蒲扇,起死回生;玉版,万籁无声;荷花,修身养性;宝剑,威震群魔;萧笛,万物生灵;花篮,广通神明;渔鼓,灵验生命[4]。从相关研究成果可知,到了明末清初,“八仙”手持的法器逐渐从“八仙”身上分离出来。人们把八件法宝的外形和特点经过了艺术的再创造,使其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形成了独立的“暗八仙”体系,在民间装饰艺术中被广泛应用[5]。成为固定图案以后,“暗八仙”常在民间剪纸、建筑雕饰、刺绣、绘画、印染、银器、纺织、等场合出现,本文所指“暗八仙”图案在清代墓葬雕刻艺术中所常见。作为道教神仙的“八仙”,是典型的表现道教对于生死的主张,是长生的文化内涵[6]。该图案以物代人的手法表现长寿永生的寓意,突显出墓主人追求高超和升仙的生命状态,属于理想化和象征性的艺术性表达。

 

/03/

结语

“八仙”,以各有其个性,同而不同,类而不类,并且使一见可以认识为最好[7]。而“八仙”图像与宗教、文学、戏剧、艺术、建筑、年画、剪纸、刺绣、瓷器、木雕、皮影、泥人等方面的关系密切。据研究资料表明,“八仙”与建筑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暗八仙”纹饰,常常在建筑上作为装饰图案,被认为具有“消灾灭祸”“驱邪镇妖”的功效。“暗八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人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所形成的生活模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

南川李家馆清墓的“暗八仙”图案作为“八仙”信仰的一大特色,表明了人们相信这八件器物可以逢凶化吉,保家人福寿安康、驱邪消灾的美好祈愿[8]。

 

注释:

[1] 车锡伦,《八仙故事的传播和“上中下”八仙》,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4期。

[2] 张潘婷,《清代织物八仙纹研究和再设计初探》,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3] 山曼,《八仙信仰》,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年。

[4] 马书田,《全像八仙》,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

[5] 齐静,《清代民间八仙图像研究》,中华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

[6] 罗晓欢等,《四川地区清代墓葬建筑中的八仙雕刻装饰研究》,中国美术研究,2018年第1期。

[7] 浦江清,《八仙考》,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第1期。

[8] 李玥,《明清时期民间美术中的八仙图像艺术研究与创新实践》,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图文:李能交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