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陶澍与重庆
陶澍与重庆
发布人:  2023-04-25

陶澍(1778—1839)是有清一代的显赫人物,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县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改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历官江南道监察御史、陕西道监察御史、四川川东兵备道员、山西按察使、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江苏巡抚、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政。精炼强干,才华横溢。道光十九年(1839)病逝于两江督署,终年62岁,赠太子太保,谥“文毅”。

 

陶澍画像

 

陶澍卒后,左宗棠为陶澍料理家事。魏源撰《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晋赠太子太保敕祀贤良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江南江西总督管理盐政谥文毅陶公行状》,乃“通家子内阁中书舍人邵阳魏源谨状”。“(魏)源自弱冠识公京师,中岁栖迟江左,受知至恳以笃,曾预托以身后乐石之文。”[1]

陶澍“所著,有《印心石屋诗文集》五十六卷,《奏议》七十六卷,《蜀輶日记》四卷,《陶桓公年谱》四卷,《陶渊明辑注》十卷,《靖节年谱考异》二卷,《陶氏世谱》若干卷。又校刊《资江耆旧集》六十卷。”[2]

本文主要依据《陶澍全集》。《陶澍全集》有关陶澍在渝之文字,是研究清嘉庆年间巴渝地区历史的重要文献史料,十分珍贵。

 

一、嘉庆二十四年闰四月补授川东道,十二月十一日抵达重庆

嘉庆二十四年,陶澍来渝补授川东道之前在京师:“(嘉庆二十三年)八月,任戊寅科顺天乡试巡墙官。”[3]

陶澍第一次入蜀是在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五月十五日奉命充庚午科四川乡试副考官,正考官为史评。是年陶澍33岁。陶澍自京师经河北、山西、陕西入蜀,乡试毕,离开成都至重庆,水路出峡,至荆州,陆路经河南、河北返京师。第二次入蜀是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42岁,闰四月补授川东道,请假顺道回籍,十二月十一日抵达重庆。

嘉庆二十四年闰四月二十六日,陶澍《补授川东道谢恩折子》:

奏为恭谢天恩,叩请圣训事。嘉庆二十四年闰四月二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四川川东道员缺,著陶澍补授。”钦此。

窃臣楚南下士,知识庸愚。由嘉庆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典试四川,分校会闱。十九年改江南道御史,擢户科给事中,洊历吏科掌印给事中。迭奉恩命,巡视南漕,巡视中城,巡视东城。二十三年四月俸满截取,奉旨记名以繁缺道员用。涓涘未效,兢惕方深,乃荷恩纶补授今职。闻命之下,感悚交萦。伏念川东为巴蜀锁钥之区,道员有督率巡查之责。臣自惟驽下,深惧弗克胜任,惟有吁求圣训,敬谨遵循,庶于地方一切公务得以认真办理,仰酬高厚鸿慈于万一。

所有微臣感谢下忱,谨缮折恭谢天恩,伏祈皇上睿鉴训示。谨奏。

嘉庆二十四年闰四月二十六日具奏。[4]

该《谢恩折子》后附有陶澍自撰生平《履历夹单》:

陶澍,湖南长沙府安化县人,年四十二岁。由嘉庆七年壬戌科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职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官。十五年奉命充庚午科四川乡试副考官。十九年三月,改江南道监察御史,旋充甲戌科会试同考官。十一月奉命巡视中城。二十年四月转掌陕西道监察御史,蒙恩擢户科给事中。九月奉命巡视淮安漕务。二十一年八月,奉命充丙子科顺天乡试内监试官。十一月朱笔圈出,接查储济仓,奉旨补授吏科掌印给事中。二十二年三月,奉命充丁丑科会试内监试官。二十三年四月,奉旨稽查缎皮库事务。是月,科俸报满,截取引见,奉旨交部记名以繁缺道员用。八月充戊寅科顺天乡试巡墙官。十月奉命巡视东城。二十四年闰四月二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四川川东道员缺,著陶澍补授。”钦此。[5]

陶澍在重庆仅一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十一月擢山西按察使,十二月离开重庆至成都,辞别四川总督蒋攸铦[6]。道光元年(1821)正月离开成都经陕西、山西至京师。

 

二、重庆官盐价贵,私盐横行,陶澍减官盐价以敌私盐

陶澍来渝之前,重庆官盐价格昂贵,私盐泛滥,来渝后,陶澍第一个大举措就是打击盐贩,因为“官盐价贵则私贩竞起”。他发现“小民常虞食贵,私贩每多搀越”,“私贩亦得乘机销售渔利”。他认为“欲杜私益民,必须官盐价值大加酌减,方可以收实效”。陶澍写道:

“川省官盐,向无定价。大抵因行销地面有一州、县而配食数处盐斤者,亦有产盐之地又向他处场灶配盐销售者。其间程途远近不一,盐之名色又有巴、花、头、渣之别,场价既有低昂,运费亦有轻重。加之商人以银易盐,以盐售钱,更需计较银钱长跌价值,是以卖价悉听商人随时定数。然商店价无准则,难保不任意浮多。而铺户辗转贩卖,又势必有所加增。以致小民常虞食贵,私贩每多搀越。”[7]

来渝之明年二月间,陶澍“因闻重庆府属江北厅巴县等处官盐价值较昂,民间仍有食贱食私之事,而私贩亦得乘机销售渔利,未能净尽。是欲杜私益民,必须官盐价值大加酌减,方可以收实效。”陶澍来渝之始,即作市场调查,为不使私贩“乘机销售渔利”,“必须官盐价值大加酌减”。于是“经札饬该府转饬该厅、县等,谕令商人核计成本,查照上年议定卖价,再行从长计议,酌量平减。”

嘉庆二十五年春,陶澍《渝州官署答季寿,兼寄汉中严太守》诗序云:

“到渝两月……川东盐务,多闲于公私之间,官盐价贵则私贩竞起,在事者欲绳以法,私贩未靖而良民先扰,非凶岁所宜,乃力主减价之议。大府允行,百姓便之,官引畅销而私贩渐稀矣。……嘉庆庚辰三月。”[8]

对于陶澍的举措,陶澍挚友魏源写到:“兵备驻扎重庆,扼大江之衡,估舶麟集,私枭出没,犷悍繁剧,号称难治。公日坐堂皇视事,有诉立讯,剖决如流,数月滞讼一空。又禁胥役之扰累,饬行旅之宵柝。巴(县)、达(县)各县赈饥,聚众难散,公令先给半月粮,散遣立尽。私盐横行,沿江千百成群。当事议令营汛开铳击遏。公谓是必激变,请减价敌私,议减四分之一,居民尽食官盐,私贩遂绝。数郡安堵,而商销亦倍额。未期年,政声大作。”[9]

经大加酌减官盐价值后,陶澍“访察各处市集、村庄,均已买食官盐,私贩亦俱绝迹,地方俱属靖谧。”[10]

陶澍在重庆,对官、私盐情形“日夜兢惕”,他在《覆曹方伯、韩廉访书》中写道:

“弟之所以力主此议者,正以川盐无例价,旋减旋增,私贩因得以乘机而入,是民病而商亦未必利也。……弟因冬腊以来,盐价平而人心亦平,正月以后,盐价起,而私贩复起。深居此地,日夜兢惕。”[11]

不仅对重庆,陶澍还拟对夔州、绥定府、忠州、酉阳州、石砫厅、太平厅的官、私盐“一体札饬查察情形”:

“此外夔、绥、忠、酉、石、太等处,澍现拟一体札饬查察情形,酌量应否议减,统俟查覆至日,再行禀闻。”[12]

 

三、陶澍在重庆的业绩及魏源、《清史稿》等的评价

陶澍在渝业绩,史料阙如,仅知其“剖决狱讼如流。请减盐价,私绝课增。”《清史稿》有《陶澍传》: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日坐堂皇,剖决狱讼如流。请减盐价,私绝课增。总督蒋攸銛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13]

《陶澍传》谓:陶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所拔取多至方面节钺有名。……论曰:赵慎畛学有本源,察吏治民,严而能恕,所至政无不举。……”。

陶澍有《渝州官署答季寿,兼寄汉中严太守》(下简称《答季寿》)诗:

“年荒谷贵易伤民,仰面疮痍更谁数。尔来三月况无盐,淡食难修瓜虀谱。……此举端由大府仁,鸱枭遂化仪鸾舞。岂意江河爱细流,翻采刍荛蒙重语(制府蒋公书来有云:‘减定盐价一事,民商无不乐从,办理可谓神速,皆由阁下清廉持正,故能不介而孚。’)”[14]

《答季寿》)陶澍自注:“制府蒋公书来有云:‘阁下清廉持正,故能不介而孚。’”孚,信用,信服,深孚众望。

魏源称陶澍“兵备川东,又为能吏。”[15]在渝“未期年,政声大作。”

嘉庆二十五年冬,擢陶澍山西按察使,离渝时,“阖郡士民,攀辕祖饯,夹江两岸,十余里不绝。”[16]

道光元年十月陶澍“抵达北京。道光召见四次,称陶澍‘学问、人品俱好。’”[17]

民国《巴县志》卷六《职官·清川东兵备道》:“陶澍(有传,嘉庆二十四年任。)”其《传》文字皆据《清史稿·陶澍传》。

 

四、陶澍赞誉重庆体仁堂、育婴堂、养济院

重庆有“体仁堂”,陶澍云:

“夫渝,居七省之冲。凡蜀中各水,如濛、沫之会于嘉定,马湖、金沙之会于叙州,沱、雒之会于泸州,嘉陵、潼渠之会于合州,皆至重庆而汇其总。波洄澜洑,澎湃汹涌。自郦道元注《水经》,已言其结舫而居,夏水增盛,颠没无算。”[18]

因常年有溺死于江者,重庆属江北厅地方绅士乃作善举“捞瘗浮尸”(瘗,埋葬)。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二月,陶澍“甫至渝,巡历城河上下,将择斯民所缓急利害者,而革兴之。比至江北之打鱼湾,见有堂嵬然,而高额曰‘体仁’。询之,则绅士捞瘗浮尸之所也。”陶澍阅堂内残碑,“始知其建自乾隆四年”。又见堂中有“条议”(即行为准则)曰:“有舟以捞,有棺以瘗,有山以坎;其费之人,有田有土,有房舍,以植其基,有捐募以补其不足;其司事之人,公举轮值,周而复始”,陶澍赞“其意美而法亦良”,“为嘉叹者久之!”绅士善行“行之已八九十年”,“斯堂之建,乃能举古人所未能者,而弥纶之,其亦贤矣!”笔者推测,绅士之善举自乾隆初至嘉、道间,当有百年之久,今人当与陶澍同为先贤嘉叹之!

重庆又有“育婴堂”。陶澍写道:

“鳏、寡、孤、独,谓之无告。无告者,非不能告者也,告之而不见恻于人,故谓之无告。若夫呱呱而泣,欲言不能,则路弃之婴儿是已。”[19]

所谓“无告者”,乃“告之而不见恻于人,故谓之无告”,如遗弃的婴儿,“呱呱而泣,欲言不能”。陶澍莅临重庆之明年(嘉庆二十五年)春,陶澍“周郭而巡,见通远门内,有遗弃死婴者,不胜骇怛。”骇怛之余,陶澍云:“虽有育婴堂一区,湫隘特甚,且经费不敷,有名无实。”于是陶澍“札致各属,与八省之民之客于斯者,共襄厥事”。但陶澍“莅任未满一载,遽荷圣恩,擢任山西臬司,匆匆就道,殊怅此事之有志未逮也”。臬司,按察使司,即陶澍将离渝赴山西按察使任,故陶澍“殊怅此事之有志未逮也”。值得欣慰的是,“巴令仇君,平日习闻余言,深有同心。临发,出捐册以示余,谓绅耆踊跃从事,业有成议。批阅之下,为之欣然。”

“巴令仇君”,即仇如玉,民国《巴县志》卷六《职官》有仇如玉,浙江钱塘举人,嘉庆二十四年任巴县知县。

重庆又有“养济院”,陶澍写道:

“夫渝城为川省第一冲要,五方之民,总总而来。人稠,则无告者亦众,故养济之院修理,尤不容缓。太守花公,县令仇君,与余同处一载,每见,语以地方要务,咸慨然有为。而邑之绅民,亦能踊跃趋公,捐资成美。若惟恐其后者,是诚可嘉也。”[20]

陶澍认为重庆“人稠,则无告者亦众,故养济之院修理,尤不容缓”。所谓“修理”,即建立、完善养济院,以收养“无告者”。“太守花公”,即花杰,民国《巴县志》卷六《职官》有花杰,嘉庆二十五年署。“花杰,贵州贵筑进士,以侍御出守重庆。性刚严,整饬僚属,公余讲学不倦,振起士林。历官至四川布政使。”[21]

由陶澍上述三《序》,今人知重庆在清嘉庆年间有为“捞瘗浮尸”而建的“体仁堂”,为抚育婴儿不致遗弃、夭折而建的“育婴堂”,为“无告者”而建的“养济院”。巴渝先贤之善行,当继承而光大之。

 

五、陶澍在巴渝的诗文

陶澍有关巴渝地区的诗文甚多,如《三峡记》《涪州点易洞》《巴阳峡》《明良殿谒汉昭烈帝像》《虾蟆碚》《三峡堂长歌纪蜀游之胜》《巫山月》《泊江津》《望涂山禹庙》《长寿县》《巫峡》《泊重庆》《舟过忠州怀白香山》《晓发万县》《晓过瞿塘》《题重庆摩云书院》《赠摩云书院山长》《泊江津》《望涂山禹庙》《长寿县》《巫峡》《泊重庆》《舟过忠州怀白香山》《晓发万县》等等。

兹例举一二,如《舟过忠州怀白香山》:“水落涪鱼石点霜,轻舟晓发四人乡(涪州有四人之称,谓华人、巴人、廪君、槃瓠也,见《吴船录》。)”[22]范成大《吴船录》卷下:“涪虽不与蕃部杂居,旧亦夷,俗号为四人。四人者,谓华人、巴人及廪君与盘瓠之种也。”《晓发万县》:“万壑千岩屹水滨,如花如火望中新。……凌晨起柁云安去,更试醺人曲米春。”[23]曲米春,范成大《石湖诗集》卷十六《夔州竹枝九首》之一:“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云安酒浓曲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蜀輶日记》中,陶澍笔下有重庆地名如僰溪口、铜罐驿、猫儿峡、珞黄、龟亭子、鱼洞溪、佛图关、珊瑚坝、鹧鸪石、朝天门、涂山、五桂石、弹子石、观音碚、铜锣峡、明月峡、木洞、罗碛(珞碛)等等。

鲍桂星撰《蜀輶日记序》云:“云汀中丞述职北来,示所撰《蜀輶》,属为序。余意此石湖《吴船录》、放翁《入蜀记》类耳。”

 

六、陶澍笔下的山城重庆

陶澍《泊重庆》诗云:

“江流三面绕嶙峋,龙虎门高字水滨。石是一磐曳龟尾,廛将万瓦次鱼鳞。山川自昔雄巴峡,风欲于今半楚人。何处渝歌中夜发,竹枝声古调翻新。”[24]

“江流三面”:《华阳国志·巴志》:“郡治江州……承三江之会。”《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六:“涂山,在……岷江南岸。”《元和郡县志》卷三十四:“巴县……在岷江之西。”乾隆《巴县志》卷之一《川》有岷江、嘉陵江。同治《巴县志》卷之一《新舆图》将朝天门上游称为“岷江”。岷江、嘉陵江在朝天门汇合成大江,故称三江。

“字水”:胡渭《禹贡锥指》卷十四上,“《三巴记》云,阆、白二水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即嘉陵江也。”

“石是一磐曳龟尾”,指朝天门江中“夫归石”,亦作乌龟石,即《蜀輶日记》中的“五桂石”。

廛,指山城民居。“万瓦次鱼鳞”,喻房屋鳞次栉比,即《华阳国志》所谓:“(巴)郡治江州……地势刚崄,皆重屋累居。”

“半楚人”:《华阳国志·巴志》:“江州以东滨江山险,其人半楚。”

“渝歌”“竹枝”: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一谓“竹枝本出巴渝”。又称“巴歈”,歈者,歌也,即巴歌。

嘉庆十五年十月初三日,陶澍抵达重庆,他描述了眼前的山城重庆:

“地据山水之会,右嘉陵而左大江,居高临深,险厄天成。市廛鳞比,万瓦云连,川东一大都会也。城周围二十里,因岩岸为崥,三面陡绝,惟西南山脊一线可通佛图关。……入城报之,陟历街衖,崎岖上下,无一里平者。始知《吴船录》所言‘恭州在一大磐石上’,良非虚语。”[25]

陶澍看到的山城重庆是“岩岸为崥”,市内“崎岖上下,无一里平者”。今重庆渝中半岛为重庆母城,即“在一大磐石上”,多石少土,几无水井。

 

七、关于陶澍自安化县至重庆的路途问题

陶澍有《赠摩云书院山长》楹联:

“化雨无私,忆往岁踏雪过来,曾话春风一席;摩云有志,愿诸生凌霄直上,毋忘灯火三更。”[26]

摩云书院,在彭水县。光绪元年《彭水县志》卷二《学校·书院·摩云书院》:“旧本在县城南,康熙五十七年知县朱㵢创建。置地为延师课读之费,以与摩围、云顶峰对,故名摩云。……(嘉庆)二十五年知县杨于高改迁东山,亲书摩云书院额。其时陶云汀宫保(澍)前赴川东道任,过彭,后擢山西按察使,复过彭,值书院落成,因题楹联云:‘化雨无私,记往岁踏雪来过,曾话春风一席;摩云有志,愿诸生凌霄直上,勿忘灯火三更。’”

《彭水县志》与《陶澍全集》摩云书院楹联文字有异。

陶澍自称“忆往岁踏雪过来”句,“陶云汀宫保(澍)前赴川东道任,过彭,后擢山西按察使,复过彭”句,引出一个问题:陶澍到过彭水县吗?

嘉庆二十四年“闰四月,授四川川东兵备道。……请假顺道回籍。……十二月十一日,抵达重庆莅任。”[27]

“往岁”,应指嘉庆二十四年,是年陶澍请假顺道回原籍安化县,十二月十一日抵达重庆上任。冬十二月,在彭水县“踏雪”,即陶澍确实在彭水留有足迹。

陶澍自家乡安化县至重庆路途,史无记载。笔者认为,应是陶澍自安化县陆路西行入蜀,经湘西,道彭水,至重庆。

《彭水县志》谓“陶云汀宫保(澍)……后擢山西按察使,复过彭”,不确。嘉庆二十五年“十一月,擢山西按察使。……十二月,离开重庆,到达成都,辞别四川总督蒋攸铦。”道光元年“正月,离成都,经川、陕、晋等省,由陆路入京。”[28]

摩云书院在彭水县,而陶澍谓“重庆摩云书院”。明洪武四年(1371)废绍庆府,彭水县改属重庆府。清顺治二年(1645),复隶重庆府。

既然是“往岁”,则陶澍题摩云书院楹联的时间,非是嘉庆二十四年,而是在陶氏离开重庆之后,具体时间不详。

陶澍另有《题重庆摩云书院》楹联:

“化洽唐虞之盛,宣五教以抚十州,敬敷自远;道承邹鲁之传,奉诸儒而登一席,矜式为先。”[29]

 

八、陶澍的形象

魏源在《文毅陶公行状》写到:

“公虬髯山立,尊严若神,饮酒数斗不乱。洪音瑰辩,上下古今,往复曲折,无不达之意。接见寮属,自辰至午,指麾区处,不遗巨细。遇事奋发,义形于色。而胸怀洞无城府,待人表里如一。”[30]

可知陶澍身高“山立”,留有胡须。能饮酒,“数斗不乱”。声音洪亮,思维清晰,“上下古今,往复曲折,无不达之意”。精力旺盛,“接见寮属,自辰至午,指麾区处,不遗巨细”。辰时,早上七至九点。午时,中午十二点。胸怀无城府,待人表里如一。

 

九、嘉庆十五年陶澍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后至重庆过三峡出蜀

嘉庆十五年九月十八日,陶澍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后,离开成都,“过九眼桥”,十月初三“至铜罐驿……过(重庆)珊瑚坝、鹧鸪石,泊巴县城东南朝天门外,即重庆府治……初六日,自江北厅解维,过五桂石、弹子石,十里至观音碚。南岸有大石佛,面饰以金,光彩夺目,伪夏都察院邹兴所凿也。……初八日,(在涪州)舟发,过双鱼石,渔洋诗‘涪州水落见双鱼’是也。此石鱼在江底,一衔芝草,一衔莲花,各三十六鳞,现则年丰。十五里,群猪滩,江心乱石如猪。……二十里,利市镇,入酆都界。……初九日,五里,滦珠背。十里,虎须子。五里,凤凰子。皆险滩。十里,羊渡溪,隶石砫厅。……十里,鱼洞子,入忠州界。十五里,白马子。南岸曰乌杨镇,北岸曰将军溪,有严将军墓,因名。四十里,忠州。……自忠州东下五十里,有黄华洲,一曰皇华城。……五里,西界沱,石砫厅通衢也,设巡检一员。石砫,在明为女土官秦良玉地。……五里,入万县界,过石鼓,峡凡三十里,泊武陵集。……十二日,发小江,入云阳境。……又过马岭子滩,凡六十里至云阳县。……又十五里,泊三块石。……又二十里,过青崖子、老马滩,泊夔州府奉节县南门外。……十四日,巳刻,自奉节开舟,过鱼复浦。……十里,过滟豫堆。……北岸即白帝城。……过东瀼水,径黄龙滩,一名铁柱溪。……五里,男女孔滩。五里,石板峡。……五里,黑石滩,入巫山界。……五里,虎须子滩。……五里,泊巫山县。……十五日……入巫峡。……五里,美人峰,又名朝云峰,即神女峰也。……十六日……至巴东县。”[31]

陶澍云:“庚午之役,归舟实道三峡,经巴渝宕渠之会,极目古所谓江汉间者,山川奇峭,人物纯庞。”[32]庚午之役,指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五月十五日陶澍充庚午科四川乡试副考官。

 

十、陶澍笔下的“江口沉银”

这里顺便提一下陶澍笔下的“江口沉银”。嘉庆十五年九月十八日陶澍离蓉,“十九日……泊江口,彭山县地。……明末张献忠乱蜀,镕括民金银,载以东下,将变名为商贾。桂王将嘉定伯杨展邀击于江口,大破之,沉其舟。献贼遁走西充,适遇我朝肃亲王豪格,射杀,脔其尸。展追至汉州而还,寻亦为贼降将袁韬、武大定所害。今江口居民,每于波底网获银锭。乾隆六十年二月,川督孙士毅奏请淘采,纯庙以非政体,饬罢其役。”[33]

可知张献忠镕括民间的金银之舟沉没后,“江口居民,每于波底网获银锭”。而在乾隆六十年四川总督孙士毅即“奏请淘采”金银,但“纯庙以非政体,饬罢其役”。纯庙,指乾隆帝,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注释:

[1] 《陶澍全集》第八册《附录》魏源《皇清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岳麓书社,2010年,365页。

[2] 《陶澍全集》第八册《附录》魏源《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晋赠太子太保敕祀贤良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江南江西总督管理盐政谥文毅陶公行状》(下简称《陶公行状》),岳麓书社,2010年,356页。

[3] 《陶澍全集·附录·陶澍大事年表》,岳麓书社,2010年,376页。

[4] 《陶澍全集》第一册卷二《巡漕稿·巡城稿·川东道稿附》之《补授川东道谢恩折子》。岳麓书社,2010年,49页。

[5] 《陶澍全集》第一册卷二《巡漕稿·巡城稿·川东道稿附》之《履历夹单》。岳麓书社,2010年,49页。

[6] 蒋攸铦,号砺堂。本文中“制府蒋公”,即蒋攸铦。

[7] 《陶澍全集》第六册《上蒋砺堂先生书》,岳麓书社,2010年,420页。

[8] 《陶澍全集》第七册《陶文毅公全集·诗集卷四》,岳麓书社,2010年,88页。

[9] 《陶澍全集》第八册《附录》魏源《陶公行状》,岳麓书社,2010年,345页。

[10] 《陶澍全集》第六册《上蒋砺堂先生书》,岳麓书社,2010年,420页。

[11] 《陶澍全集》第六册《覆曹方伯、韩廉访书》,岳麓书社,2010年,418页。

[12] 《陶澍全集》第六册《上蒋砺堂先生书》,岳麓书社,2010年,420页。

[13] 《清史稿》卷三七九、列传第一六六《陶澍》,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8966页。

[14] 《陶澍全集》第七册《渝州官署答季寿,兼寄汉中严太守》,岳麓书社,2010年,88页。

[15] 《陶澍全集》第八册《附录》魏源《皇清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墓志铭》,岳麓书社,2010年,356页。

[16] 《陶澍全集》第八册《附录》魏源《陶公行状》,岳麓书社,2010年,356页。

[17] 《陶澍全集·附录·陶澍大事年表》,岳麓书社,2010年,372页。

[18] 《陶澍全集》第六册《印心石屋文钞》卷十五《体仁堂新刻总簿序》(一名《渝城体仁堂新刻总簿序》,岳麓书社,2010年,184页。

[19] 《陶澍全集》第六册《印心石屋文钞》卷十五《渝城育婴堂序》(一名《渝城育婴堂捐册序》,岳麓书社,2010年,186页。

[20] 《陶澍全集》第六册《印心石屋文钞》卷十五《渝城养济院序》(一名《渝城养济院捐册序》,岳麓书社,2010年,185页。

[21] 民国《巴县志》卷九《官师下》。

[22] 《陶澍全集》第七册《陶文毅公全集·诗集卷七》,岳麓书社,2010年,186页。

[23] 《陶澍全集》第七册《陶文毅公全集·诗集卷七》,岳麓书社,2010年,186页。

[24] 《陶澍全集》第七册《陶文毅公全集·诗集卷七》,岳麓书社,2010年,186页。

[25] 《陶澍全集》之《蜀輶日记》卷三,岳麓书社,2010年,302页。

[26] 《陶澍全集》第七册《陶文毅公全集·诗集卷九》,岳麓书社,2010年,383页。

[27] 《陶澍全集·附录·陶澍大事年表》,岳麓书社,2010年,367页。

[28] 《陶澍全集·附录·陶澍大事年表》,岳麓书社,2010年,367页。

[29] 《陶澍全集》第七册《陶文毅公全集·诗集卷九》,岳麓书社,2010年,383页。

[30] 《陶澍全集》第八册《附录》魏源《陶公行状》,岳麓书社,2010年,354页。

[31] 《陶澍全集》第八册《蜀輶日记》卷三,岳麓书社,2010年,289—313页。

[32] 《陶澍全集》第六册《合州刘节母寿序》,岳麓书社,2010年,159页。

[33] 《陶澍全集》第八册《蜀輶日记》卷三,岳麓书社,2010年,290页。

图文:胡昌健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