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与考古绘图之约 ——初见
与考古绘图之约 ——初见
发布人:  2023-05-05

一、与君初相识

作为一个参与考古工作的新人,在考古绘图的工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绘图是考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是考古工作的基础部分,也是考古成果的直接体现。一套完备的考古记录,一般由文字、图形和影像记录三部分组成。虽然文字已对考古发掘工作中的种种客观详实表述,却少了些视觉上的直观感,还需图文并茂的多种方式记录方能算是完全做好了记录工作。

就我自己浅显的认识来说,考古绘图是运用制图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记录说明的一门田野考古技术,主要包括遗迹绘图和遗物绘图两个方面,基本原则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兼具视觉上的美观和协调。我主要接触的是考古器物类的绘图。一件文物的出土和“重生”,往往不是大家在博物馆的展柜中看到的那么简单。在经过大量精心准备的考古调查、发掘后,出土的器物还要经历整理、拼对、修复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旅途,接下来才会摆放到绘图桌上。初识器物绘图,我是忐忑和紧张的,陷入用什么构思和手法来绘制一张漂亮器物图的迷思,再无曾经的盲目自信,下手有点胆怯。在考古研究所朱雪莲老师等多位老师和前辈的鼓励和指引下,我才渐渐走入了考古绘图的世界。

 

伏案工作

 

对于绘制一件器物而言,首先需要在头脑中对它的轮廓有整体的认识,把握其基本形制,突出其典型特征,深化其细节描述。这一点说起容易,却是最难的“基本功”。常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对于器物轮廓的熟悉要建立在大量的阅读观察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感谢枇杷山书院的藏书了,让我能够很便捷地翻阅相关的考古报告,着重学习各类器物绘图,找各种机会去观察实物也让我成长不少。从零开始,积少成多,渐渐地我的脑海中开始有器物影像浮现,也许这就是对器物相识相知的过程。接下来,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准确地将脑海里的器物影像表现出来。

如何测量器物又是一个细致且专业的过程,使用的工具也是复杂多样。一般的器物测量方法有直角坐标法绘图、轴对称法、描绘法和正投影法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器物的绘制,如正投影法绘图速度较快,轮廓形状准确,适用于大批量的器物绘图,而轴对称法适用于绘制工具类等小件器物。

测量得到的数据通过线条呈现在绘图纸上,依照考古器物绘图的标准,平、剖、立、侧......所谓面面俱到,面面都要合理展现。最后所呈现的器物图既要能反映出器物整体的形制,又要能体现器物的细节和特征,方、圆、卷、折,笔笔都要自然流畅,让人一目了然,成为详实的考古资料。

 

二、殊途同归、相辅相成

我在参与考古绘图工作之前学习的是艺术学,比较熟悉的领域是美术绘画和书法艺术。虽然同为作图,但在真正接触考古器物绘图后,我觉得对象和目的是不同的,却又殊途同归、相辅相成。刚到绘图室时,看到放着一台透图灯箱,我很惊讶,因为以前动画绘图就要用到灯箱。忙问老师作何使用,原来是会用到灯箱透图,这是我发现的第一个共通点。不过区别如《考古器物绘图》所总结的那样:“绘画是从美术的角度来作画,而制图是从科学的角度来作图;绘画是凭借视觉修养和手的技巧来作画,而制图凭借规、尺、板等工具来作画;绘画的理论基础是艺术理论和透视学,而制图的理论基础是画法几何学。”“有了好的绘画(素描)基础,对于学好制图将会有很大帮助;而绘图的理论根据透视学,也是画法几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还需要将美术、书法技巧和理念融汇应用到考古绘图的实操中,以提高器物绘图成果的质量。起初的我,非常自信,认为自己能轻松胜任这一工作,渐渐地,我发现这一工作比其他绘画更需要耐心和定力,不仅讲究精准,还需要和文物“对话”,了解它、理解它、热爱它,通过画笔展现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论终归是要付诸实践的,无论是对器物绘图方法和规则的理解,还是对器物本身的认识,都需要通过具体的绘画展现出来。

 

绘画展示方法

 

制图展示方法

 

动画绘图情景

 

考古绘图是一门培养工匠的工作,静得下心,脚踏实地是对入门者最根本的要求。在我看来,考古绘图不仅需要人静得下来,更需要心动得起来,绘制的每一笔大脑都要飞速运转,才能画好、画清、画准。考古绘图不光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艺术,笔笔拂去的是覆盖在器物上厚厚的尘土,让尘封已久的器物再次讲述那些逝去的故事,泛起新的生机,这是考古绘图的魅力,也是我愿意为之追求的工匠之路。

 

乌江画廊

 

羊角镇

 

 

三、拨云见日、路漫漫其修远昔

乌江画廊风景绝人,白马电站考古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有幸参与到考古工地第一线,主要进行器物绘图工作。在得知我加入的是赫赫有名的燕妮老师带领的那支传奇“重庆女子考古队”后,我更加激动,心想着要把握好这宝贵的学习机会,积累田野考古工作经验。在这里,我体会到了更全面的考古工作,也更深入地理解了考古器物绘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在这里,我建立了更清晰的考古工作流程知识体系,我从事的考古绘图作为整个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让我内心充分了一线工作的荣誉感;在这里,我完成了对器物认识的“提档升级”,专业知识的缺环被老师们带领着一一补上,对器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综合理解,有助于我在绘图工作中将器物更多的信息展示出来,也是对于后续其他研究工作者的有力资料支持。

目前,我绘制的器物多是陶器和瓷器。这对我较全面的了解器物绘图的基础方法和理念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在考古专业方知识方面的欠缺,难免对器物的认识不够深入,一件基础的器物能让我尽快地融入到考古工作的氛围中去,搭建考古绘图思维,在一笔一划中进一步积累考古专业知识。当然,我在器物绘图的入门和进步更离不开我的老师——朱雪莲的无私指导,当我习惯性使用美术的方法和思维进行考古器物绘制时,遇到了很多挫折,有些时候思路转不过弯来,朱雪莲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茅塞顿开,真有一种顿悟的感觉。逐渐的,我学习到了很多细节,开始以考古工作者的思维要求自己,如何测量器物的尺寸,了解了什么是平面和剖面、什么是基线和比例;也学习了口径、底径、通高、通宽等专业术语,厘清了绳纹、刻划纹、弦纹、方格纹等不同纹饰图案的区别和特点。

考古绘图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考古专业知识和美术功底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从朱雪莲老师的身上,我清楚地认识到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枯燥”,初学者往往不能很快在学习经验上见成效,这需要你去认知每一种器物的形状、时代、特征,是一个漫长的“养成过程”。比如画一个青花瓷器,我曾在无数次的思考、下笔、否定、修改、对比中完成一个晕染图案,朱雪莲老师鼓励我不要因为难度而自我否定,这个时候更需要自我修养,她会安排我更加强度地练习基本功,参考书本描图、进一步实物测量绘图,以达到熟练掌握器型、尺寸精准、线条流畅的要求。缺乏足够的专业理论、不了解考古对象的历史背景,便难以准确描述考古对象的内涵价值,并揭示现场及器物各层面的内在联系。在绘制一件器物时,我经常会有“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这个纹饰怎么表现”、“这个线条怎么掌握”“画好的图有什么价值”等诸多疑问,而事实证明这是我接下来需要努力学习的动力,也是取得进步的方向。 

 

器物练习

 

初遇青花

 

不停打磨

 

四、结语

在这两个月的考古生活中,不仅有向老师的请教和学习,也有许多和考古同事们的交流互动。我们会谈论绘图心得,我们会讨论工地的新发现,我们会赞美乌江之夜的美丽,我们还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拥有自己的小调。我们的友谊就这样欢乐无忧地成长着,夯实着,有小伙伴的快乐相处,一起努力、一起开心、一起打闹,久而久之我们成为了彼此珍重的家人。一起待在考古工地的团队就是一个充满着感情,承载着理想,传递着温馨的大家庭,这种感觉无与伦比。诗和远方,是不少和我年纪相仿的人的发想,我停下手中的笔,抬头望过去,此时最浪漫的却是灯下的图和窗外的探方。

 

多彩生活

图文:唐瑞雪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