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学有所得 行有所获 满载而归 ——参加《重庆市第三期田野考古培训班》学习培训总结
学有所得 行有所获 满载而归 ——参加《重庆市第三期田野考古培训班》学习培训总结
发布人:  2023-05-05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由重庆市文物局主办,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重庆市第三期田野考古培训班”即将结束。参加此次培训,我获益匪浅,在此感谢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领导给了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我倍加珍惜,自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信心、苦学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培训工作中。现将这一个多月来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名师授课,苦练基本功

2023年2月20日,《重庆市第三期田野考古培训班》正式开班。在开班仪式上,重庆市文物局和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多位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并发表了讲话,来自全市14个区县的文物和博物馆机构及其相关单位的3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分为理论教学和田野实践两个部分。理论教学课程丰富、知识覆盖面广、专业性强,有效地增强培训学员的考古文物保护意识,打牢专业技术基础,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课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和二十大报告精神,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展开,让学员能够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提振学员的势气;从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角度,让学员知法、守法和护法,真正践行依法保护和依法利用文物,做好面对新时代文物工作各种考验的准备;从考古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的角度,让学员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为今后的开展考古相关的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主要课程有:《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考古研究阐释体系》《大遗址保护活化视野下川渝宋元山城考古中的问题思考》《考古调查与勘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田野考古资料记录》《考古地层学的理论与应用》《文物保护修复概论》《考古绘图基础》《考古测量》《考古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实例》《考古摄影》《关于重庆地区地面文物的几点基本知识》等。为了不辜负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我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温故而知新,扎实打牢考古理论基础。七天的理论课学习,让我畅游于知识的海洋,深感课程内容的充实和课堂讲授的精彩,授课内容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贴近工作实际,丰富而又系统,令我收获良多。

理论课学习结束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向我们学员赠送了《重庆文物考古十年》《重庆三峡后续工作考古图集》《渝东盐业史志辑稿(上下)》等图书,供我们继续学习。这些书籍凝聚着重庆考古几代人的心血和经验,培训闲暇之余,我认真阅读了书中内容,章节全面具体,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让我了解了重庆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历程、业务成果、峡江地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古代文化发展脉络及渝东地区主要产盐地各个时期盐业生产、管理、运销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将为我们在今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地域文化研究等工作提供重要价值参考和业务指导作用。

 

二、田野实践,做好必修课

田野考古是对理论培训的实践和转化,也是考古工作的关键点、必修课。理论培训结束后,我们被分别分配到了忠县和武隆区,在不同的考古工地开展田野考古实践培训。根据培训安排,我被分到了武隆区白马航电枢纽工程生基坪遗址开展田野实践学习,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陈东老师实地教学。

 

生基坪遗址远景

 

在陈东老师的教导下,我主要负责两个考古发掘探方。虽然刚开始,我心中有些忐忑不安、战战兢兢,毕竟是初学者,心中缺乏底气,但我还是鼓起勇气,迎难而上。在发掘过程中,我认真对分配的探方进行了管理,刮面、辨认土质土色、划分地层、修壁、找边揭面、遗迹堆积的观察、文字记录、照相、绘图、采样等系列工作,每一项工作都必不可少,每一项工作都体现着专业技术和水平。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可以准确地区分地层和遗迹,才能更好的开展后续工作。对于第一次参加田野考古发掘的我来说,处处充满挑战,需要我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够进一步做好田野考古发掘工作。

 

刮面

 

一是划分地层。在开展探方发掘过程中,遵照老师们的指导,从上至下,逐层发掘清理,采取平、剖结合的刮面方法,对土质、土色、包含物反复推敲、琢磨,不断地加以区分,做到自己找问题、提问题,仔细观察邻近探方的情况,利用地层学原理,理清地层叠压打破关系,完成对整个探方的认知。

 

划分地层线

 

二是考古绘图。每个遗迹单位都需要现场手绘位置图和平、剖面图等,从钉竹签子拉基线、现场测量开始,到最后成图,每一环节都需要认真仔细。刚一开始,我总爱出错,手中的笔似乎不听使唤,常常容易走样变形,描绘的线条也显得有些僵硬,不流畅。于是,我合理利用时间,有空就练,力求掌握画线平稳的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心与耐心让我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绘图技术越来越好,有时一坐就是一天,最多的时候一天手绘了10张图。

 

绘图测量

 

考古绘图

 

陈东老师现场指导绘图

 

三是遗迹发掘与墓葬清理。在墓葬发掘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开展工作,其平面露出后,理清其开口层位,厘清其平面分布范围与其它遗迹的相互关系,拍摄开口照。随后采用二分之一解剖法进行清理,从上至下逐层清理发掘完毕并照相后,再清理另外一半。在发掘的同时,要按堆积单位采集出土器物,做好影像、文字、测绘等相关记录。当清理墓葬底部器物时,要更加小心谨慎。我看着琳琅满目的器物,既惊喜又担忧,生怕一个不小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不过,总是要把它想办法清理出来的。于是,按着老师讲的方法,我小心翼翼地用手铲、竹签、毛刷等工具,慢慢地清理,直至器物完整露出来。整个过程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细心和专注力,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随着清理工作的继续,一个个器物被提取出来,器物清理和提取工作对我而言,也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墓葬器物清理

 

四是文字记录与资料整理。在文字记录时,我们需要把每天开展的工作情况作一个完整、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探方和遗迹发掘过程、层位关系、土质土色变化、包含物及出土物情况、堆积情况等。资料整理时,我们需要根据发掘日记撰写探方和遗迹发掘记录,根据出土的器物核对小件登记表,采集的土样、碳样等核对采样登记表。其中,墓葬发掘记录表很是关键,它包括整个墓葬所有的信息资料——发掘经过、层位关系、墓葬形制结构、葬具葬式、填土及包含物、随葬品描述以及年代推断等,都要完整地记录下来。

 

现场文字记录

 

五是了解拍摄遗迹流程。遗迹发掘前要拍摄遗迹开口照,采取二分之一解剖后也要拍照,遗迹清理完毕后拍摄完工照以及各个剖面照;在发现重要遗迹或遗物时,及时的对其进行拍摄记录。在拍摄时,需要比例杆、指北针和号码牌。拍摄墓葬平面照时,需要采用单反相机和无人机航拍,拍摄正射影像及侧拍照;拍摄剖面时,也需要摆放合适的比例尺拍摄。拍照看似简单,做起来也不容易。拍摄时,要将拍摄现场收拾得干干净净,找到并维持合适的光线和色调,不同角度、深度都需拍摄;尤其是拍摄正射影像照时,更是需要技术与经验。

 

三、成果显现,注入兴奋剂

参加田野考古培训以来,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指导,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田野考古的认识,丰富了我的文物保护理论知识体系,使我进一步熟知了田野考古理论知识与田野实践工作内容。我进一步了解了田野考古的基本流程、技术和方法,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也学到了田野考古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高尚品德,一丝不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苦干实干、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工作作风;更是领会了不断学习与不断实践相结合,在未知的、广阔的大地寻找人文历史的宝藏,不断为讲述中国故事而不懈努力的考古人精神。

与此同时,我还学会了区分地层堆积、清理遗迹单位、谨慎采集遗物、器物保护与管理、完整记录信息等相关知识。近两月的实践学习中,我共撰写田野发掘培训探方和遗迹发掘记录13份,出土器物(标本)编号登记表4份,手绘图纸25张,记录工作日记5本,参与考古工地学术沙龙学习3期。发掘完成了5m×5m的探方2个,主要发掘清理的遗迹单位有:西汉墓葬1座、沟1条,柱洞6个、灰坑3个等,出土铜器、铜钱、陶器、铁器、石器等遗物43件,此外还收集了夹砂红陶、灰陶等陶片若干。这些遗存是明晰武隆历史的重要线索,为先秦两汉武隆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加了实物展示,也为武隆文旅融合事业发展和全面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添砖加瓦。

图文:周春容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