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学术交流(第三讲)丨方北松:出土竹木漆器保护简述
学术交流(第三讲)丨方北松:出土竹木漆器保护简述
发布人:  2024-01-30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交流会

 

(第三讲)

出土竹木漆器保护简述

 

图片

 

一、文物现场应急保护

以长沙风鹏岭墓M1、荆州望山桥墓、荆州采石场墓M4、湖南里耶古城一号井、胡家草场墓及天津张湾大堰河沉船等有代表性的墓葬或遗址为例,分别介绍不同墓葬和遗址环境下的竹木漆器的保存状态、提取方法、现场清理、包装运输、保护场地及材料、现场加固、保湿及保存等情况。

长沙风鹏岭墓M1为二十多年前发掘的汉墓,木头均已腐朽,该墓虽曾被盗掘,但仍出土文物几百件,其中金器19件、木漆器60多件。漆器如耳杯等残损、叠压变形非常严重;漆盘木胎已消失,仅剩漆皮。针对此类脆弱木漆器,考古现场第一时间将其完整、安全地提取保存对后续的保护修复至关重要。近年来荆州地区发掘的望山桥墓和采石场墓M4出土了大量的的木漆器文物,其中望山桥墓是楚国赵氏家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室开口尺寸为32米*32米,墓室面积60余平,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全程参与发掘,在考古现场采取踏板、吊车、托板等方式将器物进行安全提取到实验室后,再进行科学的临时保存和清洗保护。

湖南湘西里耶一号井与一般墓葬情况又明显不同,水井深度大、开口小,现场清理及井下作业极为不易。针对井壁容易坍塌的情况,考古现场采用木头支撑方式对四壁进行加固后再进行发掘,从井下泥土中共清理出秦简36000余枚,其中有文字的17000余枚。此外,2018年~2023年期间,荆州地区共出土6批简,总数超过1万枚,内容非常丰富,有国语、论语、诗经、乐谱和其他典籍,还有战国时期的乘法口诀表,大量简牍亟需开展保护工作。

相对于墓葬和古井,大型沉船遗址的现场发掘、提取、包装和运输等保护工作明显更为复杂和困难。2012年在天津张湾大堰河北段转弯处清理淤积的过程中发现多艘沉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考古人员对其中一艘保存较好的沉船进行抢救性保护,沉船为倒扣翻转状态,现场采取整体打包的方式进行提取,用25mm槽钢做成整体框架,先在船上灌石膏,后再向框架内加沙子,整体翻转后运回室内开始实验室清理工作。

上述案列详细介绍了不同墓葬下竹木漆的现场提取、清理、打包及运输等应急保护情况。考古发掘出土的竹木漆器文物一般都呈饱水状态,由于地下水和其他自然因素对这类器物的长期作用,它们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强度极弱,有些器物甚至一触即溃。因此首先做好这类文物出土时的现场应急保护十分重要。

 

二、竹木漆器的保护

出土竹木漆器的保护过程分为三个时期:饱水保存期、脱色脱水期和库房及展览期,其中饱水保存期需要开展现场保护、运输、清洗、饱水保存等步骤,初步完成后再进行脱色、脱水、包装、展览及库房保存等步骤。简牍的脱色及展览期可以同时开展古文字研究。竹木漆器的保护主要分为现场保护、病害调查与方案编制、清洗、脱色、脱水和修复等几个步骤。

(一)病害调查与方案编制

在出土竹木漆器保护修复前需对其进行病害评估和方案编制,出土漆器病害包括胎体、漆膜、彩绘三个层面。病害调查和方案编制参照标准有《馆藏出土竹木漆器类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WW/T0003-2007,2006,方北松等,2008发布实施)、《竹木漆器病害评估技术规程》(2011,吴顺清等, 2018发布实施)和《出土竹木漆器类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制规范》( WW/T 008-2007 2006,方北松等,2008发布实施)。通过多种科技检测手段对木漆器的病害类别、病害程度等进行分析,如采用扫描电镜分析可以观察两千多年前古木、古竹的横截面和纵截面与现代新木、新竹的微观形貌区别,判断其糟朽程度,也为后续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

图片

松木的扫描电镜对比图(方北松 供图)

 

饱水竹木漆器的保护技术路线包括清洗、脱色、脱水加固、整形、修复、封护、验收、包装及资料整理等步骤,方案编制中需详细确定每个步骤所需的方法、材料及注意事项等。

(二)饱水竹木漆清洗

清洗内容主要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如泥沙类采用蒸馏水清洗,污垢堆积或结晶使用络合试剂如喷涂于表面后再蒸馏水清洗;有机物污染如腐朽植物茎叶污染直接用蒸馏水清洗,污垢堆积不易清除的如油脂类则可用表面活性剂,促进溶解后蒸馏水清洗。实施要点是大颗粒易清除的污垢用纯净水清洗,对于顽固性污垢,选用表面活性剂或络合试剂清除,再用蒸馏水多次浸泡漂洗。彩绘文物的清洗采取蘸洗的方法,避免彩绘脱落。清洗是一个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步骤,操作不当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坏。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对出土竹简的清洗专门制定了比较规范的方法,清洗操作在塑料盒中倾斜的玻璃板上进行,避免竹简断裂及损坏。同时,清洗也是一个很精细缓慢的过程,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湖南走马楼遗址出土的14万余枚竹简为例,该批竹简的第一步清洗和精洗分别由6人耗时多年才完成,共清理出有明显文字的竹简7万余枚。

(三)脱色

饱水竹木简牍脱色方法包括草酸(C2H6O6)脱色法、EDTA二钠(C10H14N2Na2O8)脱色法和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脱色法等。连二亚硫酸钠作为一种还原剂,在2200年前的里耶秦简、1700年前的走马楼三国吴简和1600年前的湖南郴州晋简的脱色应用中均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

图片

里耶秦简的连二亚硫酸钠脱色效果图(方北松 供图)

(四)脱水

目前饱水竹木漆器脱水方法有很多。自然干燥法适用于脱胎漆器及木胎为杉木的漆器。乙二醛填充脱水法适用于不同含水率的饱水木漆器,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饱水漆器脱水方法,乙二醛填充脱水方法可达到各向收缩率<3%、器物表面色彩不变、在大范围温湿度条件下(相对适度60%-70%,常温)保持长期稳定等技术要求,部分器物采用乙二醛脱水已稳定保存40余年。此外还有乙醇—高级醇填充脱水法,高级醇有十六醇等。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采用十六醇填充法对里耶秦简如乘法口诀表、走马楼三国吴简、湖北荆州凤凰地M24出土简牍和阜阳汉简等进行脱水应用,采用扫描电镜对脱水后的竹简和木简的微观状况进行观察,发现十六醇能对竹子或木材的骨架进行明显的填充加固。

图片

十六醇填充脱水后的竹简和木简扫描电镜图(方北松 供图)

(五)干燥矫形

在修复过程中,对于项目中一些局部变形或整体变形的器物,目前没有专门的矫形器具,实施中根据变形状况就地取材制作矫形工具,一般采用沙包、夹具等特定工具进行顶压、捆绑以达到整形效果。

(六)胎体修复

对器物胎体拼对时按照器物形制、纹饰图案等正确无误的进行拼对;粘接时一般用竹梢子作为骨架增强粘接强度;对于残缺部位参考可靠资料采用大漆、木屑等进行补全。

(七)髹漆彩绘

按照有完全依据的颜色及图案补全漆膜及彩绘,并非每件都修复。

 

三、部分文物保护案例

(一)漆器保护修复

分别以江西雷鋽墓出土东晋漆槅、荆州地区出土战国漆耳杯和漆奁、长沙马王堆出土漆耳杯、江西玉山出土唐代漆碗、荆州谢家桥出土漆壶(M1:25)、仪征市烟袋山M26出土漆奁、湖北江陵天星观二号墓出土莲花豆为例,介绍不同类型器物的保护修复理念及效果。

 

图片

江西雷鋽墓出土东晋漆槅保护修复前后(方北松 供图) 

 

图片

荆州地区出土战国漆耳杯保护修复前后(方北松 供图)

 

 荆州谢家桥出土漆壶(M1:25)保护修复前后(方北松 供图)

 

图片

 湖北江陵天星观二号墓出土莲花豆保护修复前后(方北松 供图)

 
(二)漆器复原研究

以山西大河口M1出土西周漆豆和漆禁为例,介绍漆器的复原研究。首先需要通过绘图确定器物的形制及外形相关尺寸,利用石膏模型多方反复确认;然后绘制器物纹饰及尺寸;接着分别用石膏、木头制作器物毛坯,在木头毛坯上涂上粗漆后再用丝绸加固;最后完成蚌饰制作与镶嵌。

 

图片

山西大河口M1出土西周漆豆复原前后(方北松 供图)

 

图片

山西大河口M1出土西周漆禁复原前后(方北松 供图)

 
(三)木质棺椁保护

以曾侯乙墓和定陶汉墓为例,分别介绍不同木椁墓的提取、加固、脱水保护和修复情况。曾侯乙墓木棺的保护采取整体拆解后异地保护修复,并对遗址现场开展防水和加固等保护。定陶汉墓作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汉代“黄肠题凑”墓,木材使用量十分庞大,初步估计达2200立方米。2019年底启动拆解保护工作,目前正在对黄肠木进行清洗保护。考虑木材体量巨大,因此采取少部分化学试剂脱水,大部分自然阴干法脱水的方式进行保护,自然阴干法相比化学试剂脱水法成本低,且绿色环保。

到目前为止,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先后在四川成都、湖南长沙、江苏扬州、安徽合肥、山东济南、甘肃兰州、江西海昏侯、湖北云梦等地建立八个工作站,为全国很多文博单位在出土竹木漆器保护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此次重庆武隆关口一号墓出土了大量的竹木漆器,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现场保护工作已经完成,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针对竹漆木器及木质棺椁的保护正在联合开展方案编制,不久后将对这批文物启动脱色和脱水保护工作。

(编者按:本文根据2024年1月25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馆员方北松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录音资料整理而成,文章经主讲人方北松审定。)

整理:顾来沅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