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重庆木构廊桥之最——清泉龙凼沟廊桥
重庆木构廊桥之最——清泉龙凼沟廊桥
发布人:  2024-06-11

此桥在重庆名气很大,对重庆古桥稍有关注和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酉阳的清泉乡有一座非常漂亮且造型独特的木廊桥。很多人说起这座桥,都赞不绝口,它不仅造型美观,还是重庆唯一一座木拱廊桥。

 

图片

清泉龙凼沟廊桥全景立面照片(2024年殷顺浪拍摄)

 

廊桥基本档案

 

清泉龙凼沟廊桥位于乌江边的重庆酉阳清泉乡,桥架于龙凼沟入乌江口之峡谷上,于清同治十年十月竣工,题“回龙桥” ,故又名“回龙桥”。该桥南北走向,是清泉重要的道路交通节点。此桥为单孔木结构廊桥,采用了叠木梁与木拱架组合的桥跨结构形式。廊屋为重檐硬山式,小青瓦屋面、白灰塑脊,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廊屋南北两端以青砖砌筑风火山墙,中开拱形门洞。廊屋面阔9间,总长约28米;进深3间,总进深5.6米;廊高4.8米。横向平铺木板构成桥面,跨中略微起拱,距水面约20多米。

 

桥跨结构特点

 

清泉龙凼沟廊桥最大的特色是其桥跨结构采用了叠木梁与木拱架组合式结构体系。此廊桥侧面无风雨板,其结构造型一目了然,上部为五层叠木梁(上二层为平铺简支梁、下三层为单伸臂梁),下部为木拱架。

图片

清泉龙凼沟廊桥桥跨结构立面照片(2024年韩昭彦拍摄)

 

1.叠木梁系统

叠木梁桥一般有:双伸臂梁桥、单伸臂梁桥。双伸臂即木梁从桥墩两侧双向出挑,往上叠加、逐层伸出;而单伸臂则是往一侧出挑、逐层伸出。双伸臂梁桥只出现在多跨木梁桥中,如三江程阳桥等侗族地区的木廊桥多采用双伸臂梁的桥梁形式。

 

图片

三江程阳桥立面照片(图片源自网络)

 

清泉龙凼沟廊桥是座单跨桥梁,故为单伸臂梁,木梁从桥台向跨中一侧出挑、逐层伸出,共三层,每层木梁紧密并排铺设,层间不设横木,层层紧密叠压。伸臂梁之上平铺了两层简支木梁,以完成“叠木梁”这一桥跨结构,铺设方式也是采用的紧密排铺。这两层平梁的独特之处在于最上一层木梁之高度由中间向两端逐渐降低,直至降为一层木梁,即跨中两层、两端一层。这样使得桥面成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拱曲线,虽然曲率很小,但从桥面通行的时候给人的视觉感受却很像拱桥。

2.木拱架系统

清泉龙凼沟廊桥的木拱架并非常见的编木拱桥的做法,既没有紧密编排的木梁,也不是典型的三节苗加五节苗组合构造形式。

 

图片

编木拱桥照片(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

编木拱桥结构简图

 

(图片源自:刘君平 杨艳 陈宝春《木拱桥结构形式及中国编木拱技术研究价值》,《福建建筑》2017年第9期第69页)

该桥的木拱架系统分为主体结构部分和附加构件部分,主体结构部分又可看作是两组双斜撑三节苗系统叠加而成。

第一组双斜撑三节苗系统由双层斜撑立柱与两根横木、两根平梁组成;每层斜撑立柱为三根,分别在柱中位置设一根穿枋、柱顶设置一根横木。

 

图片

木拱架第一组三节苗系统示意图及其结构简图

 

第二组双斜撑三节苗系统由双层斜撑立柱与一根横木、两根平梁组成;每层斜撑立柱为两根,亦在中部设一根穿枋、柱顶设一根横木。柱脚分别落于第一双斜撑三节苗系统的两根穿枋之上,柱头顶在同一根横木之上。此第二双斜撑三节苗系统也可看作是一个五节苗系统的上半部分,这样就与编木拱桥的做法更为接近。

 

图片

木拱架主体部分示意图及其结构简图(红色为第二组系统)

 

当然,整个木拱架主体结构部分也可看作是一个借鉴了编木拱桥构造做法的梯形木撑架;从构造形式看它更像是编木拱,从受力特征看又更接近木撑架。然而在渝东南地区的木构廊桥中,多数为木平梁桥,在平梁下加木撑架的较少(3处),然而比清泉龙凼沟廊桥这种木拱架组合叠木梁的相对多见一点。

 

 

图片

黔江大沙坝凉桥立面照片(2024年笔者拍摄)

 

木拱架的附加构件部分,主要使用断面尺寸较小的圆木或方木做成“小撑杆”。这些小杆件为叠木梁增加了支承点,同时加强了叠木梁与木拱架两者之间的有效连接,使这两个结构系统更好的共同受力承载,也增强了整个桥跨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刚度。

 

图片

清泉龙凼沟廊桥桥跨结构示意图(红色为附加构件部分、黄色为叠木梁)

 

桥梁选址

 

清泉乡坐落于乌江东岸之滨,乡场之北有一龙凼沟在此汇入乌江,因此沟壑险阻,当地居民只能向其上游绕道远行。当地乡绅组织募捐资金,终于清同治十年建成此桥,以解乡民跋涉之苦。此龙凼沟高深险峻、两岸陡峭,沟宽约有30多米,建桥难度大。桥梁原址位于靠近汇入口处,此处河道恰好有巨大的天然基岩突出,是水流最窄的地方。由于乌江彭水电站工程建设需要,该桥梁已实施迁移保护,现选址在距离汇入口约100米处(就近后靠),海拔略高于原址,地形地貌与之相近,亦坐落在突出的天然基岩之上,水流宽度约20多米。

 

图片

清泉龙凼沟廊桥位置图

 

古人在桥梁选址时主要考虑便利、安全、经济三大要素。

便利:桥是路的重要节点,桥位与路线的选择是相互影响的,桥的主要使用功能是交通通行,那么桥位选址首要满足路线合理、通行方便的需求。清泉龙凼沟廊桥位于场镇北边,建成后首先解决了清泉当地村民的往来交通的需求,同时改善了乌江右岸陆路交通的便利程度。

安全:要考虑的安全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风险,例如水流方向、洪水位高度、滑坡、泥石流等环境影响因素;再就是桥梁墩台的地质条件必须稳定,承载力足够,没有沉降、坍塌、滑移等风险。清泉龙凼沟廊桥选址此处有三大优点:一是河道平直,水流方向与桥身走向垂直;二是两岸地质环境稳定,自然灾害风险低;三是桥台坐落于基岩之上,地基稳固、坚如磐石。

经济:成本控制是每个工程重要的一环,尤其在经济不富裕的渝东南武陵山区,更是这个工程成败的关键;要做的成本最低,桥位的选择主要考虑两点,一是路线最短原则,二是桥跨最短原则。两岸突出的巨大天然基岩恰好成为清泉龙凼沟廊桥跨度最短的最优选择。

 

图片

清泉龙凼沟廊桥远景照片(2024年殷顺浪拍摄)

 

选择桥型

 

虽然为清泉龙凼沟廊桥寻得一处优良的桥位选址,但20多米的河道跨度加之陡峭的峡谷地貌,选择什么结构形式建造桥梁,依然给当年的建造者出了一道难题。山区沟谷中建桥,最常见的是石拱桥和木梁桥,渝东南山区亦是如此。石拱桥坚固耐用、维护成本低,山区取用石材也较为便利,但石桥相对木桥的建造成本却还是高出许多,加之龙凼沟此处沟深谷险、常年水流充沛,不便于石拱桥的施工。相对而言,木梁桥方案比石拱桥的建设成本就低了很多,架设施工也更便利、容易。重庆地区廊桥的调查发现,木梁桥(并排平铺简支梁)的单跨净跨度大于10米的,其跨中下挠都较为明显。此处近20米的跨度,显然很难采用简支梁的方式进行铺设,那么伸臂木梁或编木拱的桥跨形式就成为最合理的选择。然而,古代的能工巧匠们为清泉龙凼沟廊桥设计了伸臂木梁与木拱架组合的结构形式,巧妙地跨越了龙凼沟。既然采用了木质桥跨结构,那么在温暖潮湿且多雨的南方地区,为桥梁加一个遮风挡雨的廊就成为必要。最终的清泉龙凼沟廊桥是一座叠木梁与木拱架组合式木廊桥,重檐硬山式廊屋。

 

结语

 

编木拱桥是古代我国独有的一种桥梁建造形式,据史料记载起源于北宋时期,人们所熟知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就是当时中原地区编木拱桥的代表。我国现存之编木拱桥主要是闽浙地区的“闽浙木拱桥”,构造形式与“汴水虹桥”有所不同。清泉龙凼沟廊桥的组合式结构是参照并借鉴了“闽浙木拱桥”编木拱技术的简化版木拱架,再叠加伸臂梁结构系统而成的组合形式。重庆古廊桥中约二成为石拱廊桥,八成为木构廊桥;木构廊桥中绝大多数都是木平梁桥,或单跨或多跨(石墩木梁),组合式木构廊桥的数量非常少。清泉龙凼沟廊桥这种叠木梁与木拱架组合式木构廊桥在重庆是为孤例,放眼全国也鲜有雷同者。无论是独特的结构形式、还是造型美感,此桥都称得上是重庆廊桥的佼佼者,甚至可说是我国古代桥梁建造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

图文:韩昭彦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