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墓群概况
刘家坡脚脚墓群位于重庆市高新区白市驿镇九里村,墓群地处刘家坡断崖下方坡度较大的竹林缓坡处和田坎内部,前临居民废弃住宅区,后侧为断崖,依地势修建在斜坡状山坡上。2023年4月,为配合重庆高新区九里片区项目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项目工程所涉及到的区域开展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2024年3月至6月对其进行了发掘。
图一 刘家坡脚脚墓群位置示意图
图二 墓群A区航拍图
图三 墓群B区航拍图
二、主要考古收获
整个发掘区分为A、B两区,布设10×10米探方9个,实际发掘面积940平方米,清理宋代、明代、清代墓葬共25座(以下简称墓葬为M),其中宋代墓葬3座、明代墓葬21座、清代墓葬1座。出土随葬品较少,共发掘出土瓷器、铜器、铁器等各类随葬器物16件。
(一)墓葬形制
1.明代墓葬均为竖穴岩坑石室墓,可以分为单室、双室和并列多室三类,其中以双室为主,占比最多。墓室顶部仅发现有平顶,共7座,其余因破坏损毁不确定。侧壁均为素面直壁,两侧不设侧龛。墓室后壁以素面、火焰纹后龛为主,个别墓葬雕刻仿木结构牌楼及壶门形与火焰纹相结合等形式。墓室封门均为整石、单层封门。个别墓室发现有铁棺钉,推测以木棺为葬具;个别墓室墓主头枕枕瓦,不见葬具,平置于棺床之上。仅有一座墓葬保存有人骨,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应以木棺为葬具。
图四 M2后壁(火焰纹后龛)
图五 M3后壁(火焰纹后龛)
图六 M5-1室后壁(火焰纹后龛)
图七 M9后壁(火焰纹后龛)
图八 M20-1、2、3室后壁(壶门形结合火焰纹后龛)
图九 M8-1、2室后壁(仿木结构牌楼结合火焰纹后龛)
2.宋代墓葬均为竖穴岩坑石室墓,可以分为单室、双室两类,墓室顶部仅见M7为藻井顶,其余两座损毁严重不见顶部。两侧壁均设侧龛,雕刻有花卉纹。墓室后壁有后龛,雕刻有仿木结构建筑,龛楣雕刻有火焰纹。
图十 M6后壁及侧壁
图十一 M7后壁
图十二 M7藻井顶
图十三 M13后壁
3.清代墓葬仅1座,为方形石室墓,两室均由四块长方形石板围合而成。M14-1内放置一瓷罐,内有填土。
图十四 M14俯视照
(二)出土器物
刘家坡脚脚墓群出土随葬品较少,共发掘出土瓷器、铜器、铁器等各类随葬器物 16 件。瓷器有瓷罐、瓷盏、瓷灯碟等,铜器有铜簪,铁器有铁钉、铁棺环等。墓葬出土随葬品数量较少,反映出该墓地盛行简葬或者不随葬的埋葬习俗。
三、初步认识
通过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完成了对刘家坡脚脚墓群的全面揭露,共清理宋代墓葬3座、明代墓葬21座、清代墓葬1座,出土随葬器物16件。刘家坡脚脚墓群分为A、B两区,规模较为宏大,以明代墓葬为主体,依托地势逐层修建。其中明代墓葬朝向与形制大多一致,呈多排有序分布,有一定的布局规划,推测为家族墓地,体现了明代墓葬聚集而葬的特点。此次考古发现是重庆主城区宋明墓葬的又一次重要考古发现,为研究重庆地区宋明时期石室墓的墓葬形制及社会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且该墓群墓室后壁及侧壁装饰题材多样,为研究相关装饰内容提供了新的材料。
图文:王丽华 叶小青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