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李映福:中原地区森林资源的减少与铁工业的南移
李映福:中原地区森林资源的减少与铁工业的南移
发布人:  2025-05-09

重庆考古新知讲堂总第45期回顾

——李映福:中原地区森林资源的减少与铁工业的南移

 

2025年,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继续举办重庆考古新知讲堂系列讲座,以提供相关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5月7日下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映福教授应邀做了第一场题为“中原地区森林资源的减少与铁工业的南移”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大地研究员主持。

讲座伊始,李映福教授就中国古代冶铁工业格局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概况:自战国到唐代中期的一千多年间,铁工业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自唐代中晚期以后,形成了南方地区铁工业生产规模、矿冶数量超越中原地区的新格局。随后,李映福教授对战国时期至宋代各地区的矿冶数量、地域分布以及矿冶生产规模等情况进行了详尽分析。根据成都平原铁牛村遗址地层中出土的木炭样本,李映福教授发现铁牛村遗址后期存在以杂木代替栎木作为燃料这一现象。此外,基于临邛冶铁实验考古数据的考察,李映福教授推测出汉代冶铁过程中生铁与木炭的消耗比。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李映福教授结合相关实验数据和文献记载,系统分析了中原地区森林资源减少对唐代中晚期铁工业格局的影响。

 

 

讲座结尾,李映福教授总结了影响唐代中晚期中原地区冶铁工业向南方转移的多方面因素:一方面,中原与华北地区森林资源持续减少,木材供应紧张;另一方面,唐代中晚期政治动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新需求。同时,冶炼燃料也发生变化,成都平原及周边木材减少后宋代出现竹炭代替木炭冶炼,这些因素共同促使铁工业南移,推动了中国经济中心格局的南迁。

讲座结束后,主持人李大地研究员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李大地研究员指出,李映福教授就中原地区森林资源减少与唐代中晚期铁工业南移的关系做了系统、深入的讲解,为大家开拓了视野。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现场听众踊跃提问。李映福教授对这些问题一一给予回应,现场讨论热烈,讲座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本文已由李映福教授审核)。(整理:娄亮 肖碧瑞)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