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石柳农光互补项目位于重庆市彭水县石柳乡境内,项目场址中心距离彭水县约50km,安装容量27.498MWp,额定容量20.8MW,场址东西跨度约0.8km、南北跨度约1.7km,工程占地面积约572亩。作为2025市级重点开工项目,该项目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农作物,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又能通过光伏板为农作物遮挡部分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利于农作物生长。这种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复合型新能源利用模式,核心是实现“光伏发电不占良田、农业生产不减效益”的双赢目标。
光伏及农光互补项目对重庆经济发展的战略重要性显著。从能源结构看,光伏发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使用过程中无碳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从产业与区域发展看,此类项目能有效缓解所在地及周边区域的电力需求压力,彭水石柳农光互补项目建成后,当地将结合其打造“光伏+农业”“光伏+旅游”等多元化应用模式,推动产业融合,激活乡村经济活力,为重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考古工作为该类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以彭水石柳农光互补项目为例,我院作为考古工作承担单位,高度重视该市级重点项目,通过多轮面对面座谈、线上会议等形式积极与委托单位衔接,过程里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任务,为项目合规开工奠定基础。自2023年9月至今,我院已累计开展光伏、农光互补、风光互补等类型项目的调查勘探工作18项,通过文物保护工作,在守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全力支持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落地见效。(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