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根 文化是魂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10月25日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情况的报告,不少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进展和成效,文化是社会的根,文化是民族之魂,应更加注重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不少委员认为,多年来,文化战线深刻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和紧迫要求,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繁荣文化创作生产、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南振中委员提出,我国拥有43项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位列世界第一。对于这些成绩应该充分肯定,但是也应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不少地方忙于大拆大建,千百年来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威胁。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
他建议,文化部应当组织法律专家系统梳理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编写一本《文化遗产保护法律读本》,让各级领导干部懂得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依法保护文化遗产,让老百姓了解公民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法律底线在什么地方。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值得肯定。”吴晓灵委员说,我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在文化的内涵上,图书馆、文化站等场所里面有什么内容,这是最重要的,内容重于实物。
全国人大代表靳灵展说,文化是社会的根,文化是民族之魂,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应该看得更宽泛一些,这是涉及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没有这个,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也谈不上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许智宏委员说。(中国文物报 刘奕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