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工业遗产保护及合理利用刍议
工业遗产保护及合理利用刍议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13-08-22
   工业遗产保护是本世纪初才开始普及到世界各国的新的理念。2003年7月,俄国下塔吉尔召开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大会,会上通过了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这个宪章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定义,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价值,以及认定、记录和研究的重要性,并就立法保护、维修保护、教育培训、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了原则、规范和方法的指导性意见,成为国际准则,在全世界推广。2006年国家文物局举办了“工业遗产保护无锡论坛”,通过了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无锡建议》,随后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对加强工业遗产保护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而后,北京、青岛、杭州、武汉等地都出台了与工业遗产保护有关的通知,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正在逐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2013年7月中下旬,笔者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调研团到辽宁和湖北学习参观,一路走来,看到了各地不少好做法、好经验。比如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筹),是由原沈阳铸造厂的厂房改造、扩建而成,一期工程分为通史馆、铸造馆、机床馆、汽车馆、冶金馆、重装馆、机电馆、铁西馆等,用大量的机械设备等实物和精彩的图片,展示了中国工业、尤其是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看后深感工业化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贡献;这个博物馆还专门把当时的翻砂车间保留下来,精心设计,四壁都是经过修缮、重新涂漆的当时的管道、设备、平台等,中间辟出空地,作为举办各种活动之用,凯迪拉克、捷豹、双立人等都在此举行过品牌展示晚会,宝马在这里举行过招聘会,可谓合理利用的佳作。再有,2007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区委和区政府为保留工业遗迹、传承工业文化,按照“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保留了7栋具有原来建筑风格的住宅旧址,将其中之一改造成工人村生活馆,那些不同时期的家庭房间及里面具有当时特色的布置、布店和副食店等各种店铺及幼儿园等,复原了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典型工人家庭生活的真实场景、不同时期工人阶级的精神文化和休闲娱乐等原貌,再现了铁西工人村从新中国建立时期的高峰到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低谷、而后重新崛起的轨迹,属于弥足珍贵的新中国工人生活的印记。还有湖北省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包括自春秋、战国时期至汉代的采铜和冶铜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从三国开始至今,历经1700年的大冶铁矿。这些工业遗产,保存着距今2700年前我们的先民已经具备的包括坑道支撑和排水设施在内的、让人叹为观止的找矿和采矿的实物及技术方法;记录了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建成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及新中国建立以后,大冶铁矿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这些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四是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通过的《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里在阐述优秀历史建筑的范围时,专门强调包括在近现代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或者纪念意义;在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建筑样式、结构、材料、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等。这些具有法律意义的规定对于相关部门开展保护工作无疑是强有力的支撑。此外,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还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多条工业遗产评判标准。武汉的这些作法值得各地借鉴和思考。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地都存在不少困难。比如工业遗产保护缺乏法律和法规依据,缺乏对工业遗产的评定标准和具体的等级标准,缺乏工业遗产保护的意识和理念等;工业遗产保护涉及的管理部门多,影响保护规划的制定和保护措施的实施;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到保护工作的开展;有些地方企业对保护工业遗产缺乏主动性、缺乏动力;对工业遗产的合理利用不够,各地主要是建了博物馆,除了博物馆本身的设计和陈列有待完善,其他方面的合理利用空间巨大,尚有待开发等问题。
 
    我觉得,要进一步做好我们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10个方面需要认真思考。
 
认识到位
 
    认识到位是加快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中国的工业遗产是和100多年来我们的父辈、祖辈及祖辈的祖辈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设和发展新中国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工业遗产不但折射出100多年来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展示了100多年来几代前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难历程。这个认识对于保护中国工业遗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在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中尤为重要。工业遗产保护是一个新生事物,与传承历史记忆、倾注爱国热情、加快社会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实现城市转型、满足民生需求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属于一项系统工程。工业遗产往往涉及多个部门的管辖范围。因此,如何制定总体方案,如何把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如何协商各个部门的利益,如何筹措资金等等,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决策和协调。
 
顶层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是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关键。要把工业遗产的现状和潜能、中华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内涵、近现代历史的记忆、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转化、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地区旅游业的繁荣、当地特色的体现等等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考虑,对于如何保护及合理利用的方案要经过多方论证,努力做到将来能够多留自豪,少留遗憾。
 
法规制定
 
    保护工业遗产需要以法规为依据。鉴于现行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在有关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尚有缺失的实际情况,国家文物局除了要尽快对《文物保护法》进行修订,增加工业遗产保护条款外,是否可以和发改委、工信部、城建部、国土资源部等联合,组织已经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管理规定的城市进行交流,统一认识,颁布相关通知,各级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出台自己的管理规定,尽量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工作。
 
研究进步
 
    研究的进步必将有力地促进工业遗产的保护。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做好对工业遗产的认定、价值评判、理论方法、保护措施、利用手段、保护机制和体制的研究。可以考虑在国家社科基金中设立如何做好工业遗产保护的重大课题。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工业遗产保护理论体系。
 
企业自觉
 
    企业主动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十分重要。我国的工业遗产大多涉及大型国有企业,应当调动这些企业记住历史辉煌、铸造企业文化、强调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具备悠久历史是打造企业品牌的独到之处,发展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彰显社会责任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有力措施。企业树立保护工业遗产的自觉性,必定能够在保护工业遗产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资金来源
 
    工业遗产保护需要资金投入。国家应该有专项资金用于工业遗产保护,这是工业遗产保护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同时各地在筹措保护资金时可以考虑和各类工业协会加强联系;应该鼓励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基金会;可以考虑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除政府投资外,从其他方面争取的资金应该充分考虑出资方的利益,有谁出资谁受益的思想准备。
 
保护措施
 
    对工业遗产,保护是首要任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业遗产资源的调查,在建立工业遗产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将重要的工业遗产推荐或确定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制定工业遗产保护规划时,要强调树立全国和全省一盘棋的思路,统筹考虑。要用特事特办的方式尽快甄别和保护濒危工业遗产,要用抢救性的方式收集工业遗产文物。
 
合理利用
 
    没有合理利用,工业遗产保护肯定不能持久,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现有的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现代艺术区,建立主题博物馆,让工业旧址成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等合理利用的模式可以借鉴。再造旅游景点,开发旅游也是合理利用的一个内容。各地在开展合理利用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少些局限,多些创新,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在利用的过程中破坏工业遗产的原貌。
 
教育宣传
 
    工业遗产的宣传教育功能要充分开发。要做好各类工业遗产博物馆的实物征集和完善展览陈列设计工作,组织大、中、小学生到工业遗产博物馆参观,让学生们通过实物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增长工业方面的专门知识,让大家认识有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当地工业发展历程,热爱自己所在的城市,对自己生长的地方及父辈、祖辈的历史有自豪感。要鼓励创作以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几代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等为题材的小说和电影,广为宣传。
 
    在辽宁省抚顺煤矿博物馆里刻着诗人郭小川的诗句:“这里的英雄们并不沉湎于过去,他们的心,向着伟大的明天”。这,也许可作为我们保护中国工业遗产的精神写照。
 
(中国文物报 2013年8月14日3版)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