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以普查为契机-探索考古机构文物资料保管与利用模式
以普查为契机-探索考古机构文物资料保管与利用模式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14-06-17
 

     2013年4月18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对普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拉开帷幕。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作为全国首家省级文化遗产研究院全面承担重庆全市范围文化遗产调查、勘探、发掘和修复,文物保护的规划和设计,信息咨询和培训宣传等工作,在历年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地下、地面文物保护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高度重视此次普查工作,希望以此次文物普查为契机,积极探索文物资料保管与利用新模式,改变传统,为文物资料的及时整理、科学保管与有效利用打开新路径、开辟新天地,从而形成文物整理、保管、利用合力。经全院统一安排,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重庆地区率先启动普查工作,工作质量与数量在重庆市普查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得到上级部门与同行一致认可,再次发挥了文化遗产保护主力军作用。

    在2013年启动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做到科学考察同行经验,编制普查工作方案。为做好可移动文物普查准备工作,2013年4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组队赴陕西考察兄弟单位普查工作试点,重点学习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于出土文物的普查先进经验,根据同行已有经验,联系单位工作实际制定《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并组建普查机构,开展摸底调查。成立以单位保管部为主体的普查办公室,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并组织开展文物标本保存保管情况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单位可移动文物收藏情况,确认单位目前保管文物中符合普查条件的保存完整、基本完整、可修复器及典型器物标本约27000件。还组建普查队伍,加强人员培训。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普查工作队伍以保管部工作人员为主,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积极配合。为保障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展开合作,招募文博专业在读优秀学生参与普查工作,既保障了普查进度,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实践平台。为提高普查质量,除积极派员参加国家文物局、市文物局普查办举办的各类相关培训之外,还多次组织院内外专家就普查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举办讲座,有力提高了普查队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普查登录数据准确,描述详实。

  经过近十个月的普查工作,迄今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完成5707件(套)文物标本的基本信息采集、登记填表工作,其中包括石质及其他类392、陶瓷类4637、金属类678件(套);完成300件(套)文物标本的影像采集工作,拍摄照片950张。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不仅仅满足于完成普查任务,而是希望通过可移动文物普查,积极加强普查成果保管利用,探索改变传统文物资料保管利用新模式。实现考古机构出土文物统一保管,全面掌握单位文物资源动态现状;集中监控,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文物保护及时开展;畅通信息渠道,实现内部资源互通与研究利用。为全国文博专业机构文物资料保管与利用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与实践经验。

  过去考古机构的文物标本往往分散掌握在考古领队的工地上,保管条件差,保管手段落后,文物易丢失、损坏。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建立保管部,参照博物馆藏品管理标准,并严格执行《考古发掘管理办法》要求,将出土文物及原始资料、档案作为整体纳入管理范围,统一保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开展对于实现这一目标无疑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后可以及时将各工地出土文物集中起来,便于统一改善文物保存设施设备,保障文物安全。同时通过文物登记建档,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文物资源信息系统和管理平台,实现对院藏文物的标准化、动态化管理,实现文物实时观察、及时处理。

  统一保管有助于提高文物前置性保护手段介入,加强文物管控能力。科学普查、全面建档,建立文物资源信息系统和管理平台,能够做到及时更新文物动态信息,可以帮助文物管理人员及时汇总文物保存现状,及时与文物保护人员合作,实现文物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全面掌握、统计分析和评价文物资源情况能够为专业人员查询和利用文物资料提供很大便利。

  传统考古单位在报告编写出版之前对出土文物的利用效率很低。文物集中保管、科学普查、建立网络管理平台,能够让文物资料在局部范围内开放信息、同步利用,有助于提高文物资料利用效率,提高整体研究水平。而且,随着文物标本管理系统的逐步成熟和经验带动,可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资料管理系统建立,实现基础工作资料的开放利用。改变考古单位传统的文化遗产资料利用观念,缩短文化遗产发现-保护-利用工作流程。

  过去各单位的文物管理系统是密封型的,通过普查规范化各机构的文物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实现资料汇总,有助于全面掌握社会国有文物资源,拓展文物利用途径,逐步建立对社会提供服务的开放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开发,提升社会服务品质,丰富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实现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来源:中国文物报 2014-06-13 6版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