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重庆市政府专题研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工作
重庆市政府专题研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工作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14-07-03
    6月27日,重庆市政府副市长谭家玲主持召开座谈会议,专题研究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工作。重庆市发展改革、财政、城乡建委、国土房管局、规划、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国家级、市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是重庆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符号、细胞、元素,是几千年产城融合、产镇融合的典范和写照,是重庆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重庆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方面成绩突出,推出了一批国家级、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编制了一批保护规划,制定了一批保护管理办法,实施了一批文物保护项目,探索了古镇古村保护利用的新路径。但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重申报挂牌轻研究开发、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保护、重保护轻利用、重保护轻特色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下一步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谭家玲指出,要正确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保护和传承的关系,弄清历史文脉;二是保护和利用关系,突出效益,实现有价值的利用;三是保护和建设的关系,严禁大拆大建,体现完整性和整体性;四是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为发展留有空间和余地,真正让群众受益;五是保护和管理的关系,落实区县管理责任,体现责任性;六是保护和宣传的关系,宣传根和脉,体现真实性和广泛性,提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保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工作取得实效,谭家玲强调,一是要建立完善市级层面的部门定期会商机制,定期分析研究保护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二是规范规划的引领机制,实现形态、业态、生态三态融合,同时制定保护实施方案,严把技术规范;三是完善专家顾问机制,充分发挥专家顾问团队作用;四是建立保护管理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五是建立产镇融合推进机制,因地制宜实现发展;六是建立保护和利用资金补助机制,实现三级补助;七是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机制,推进利用;八是评估进退机制,实现古镇古街古村有进有退;十是市民和市场参与的保护利用机制。通过建立机制,实现一镇一街一村一规、一策、一业、一脉,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的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对于当前重点工作,谭家玲强调,要加快完善全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制定出台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编辑出版一批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脉的书籍,拍摄一批古镇古街古村专题纪录片,规划一批古镇古街古村之旅的旅游线路,加强古镇古街古村宣传策划推广活动,筹备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专题会议,切实做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落的普查挂牌工作,加大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古镇古街古村的保护力度,推进全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袁传华 特约通讯员黄秒斌)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4-07-02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