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重庆)授牌及项目签约
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重庆)授牌及项目签约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15-06-16

    6月14日,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重庆)授牌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重庆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王黎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熊群力,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杰明,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谭家玲等共同见证国家首个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落户重庆。

  励小捷在讲话中指出,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重庆)授牌及项目签约,是装备产业与文博事业协同发展的一件喜事,更是一件大事。重庆文物资源丰富,装备制造业基础好,人才资源丰富,聚集辐射能力较强,具备建设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的良好条件。希望基地建设的各方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努力将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文物保护装备研发中心、集成与服务中心、展示与应用中心、数据中心、优势企业的汇聚中心,并为文物、博物馆事业与科技、装备产业融合,提供新的经验与借鉴。

  励小捷和王黎明为重庆市南岸区“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授牌。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与南岸区政府签署了入驻基地协议。上海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湖南省博物馆、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6家单位与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签署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协议。

  当前,文物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专用装备适用性差、技术含量低、集成度低、缺乏系统解决方案的矛盾凸显,迫切需要现代科技和装备提供支撑和保障。从2012年起,在国家文物局与工信部的共同推动下,围绕文物保护与传承的重大需求,通过战略咨询、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化示范、平台建设等方式,初步实现了部门与部门、中央与地方、企业与用户三个层次的联动,军民结合、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政府引导与“制造商+用户”、“产品+服务”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收到了良好成效。目前,一批先进、适用、安全的国产化文物保护专有装备已开始在文物、博物馆行业规模化应用。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此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徐秀丽)

来源:国家文物局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