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侧记
手与手的传递 心与心的相通
6月13日,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区,烟雨朦胧,空灵寂静,仿佛能听到800年前在山间回响着“叮叮当当”的声响,那是錾子和手锤奏出的交响乐,更是虔诚、智慧、双手与冰冷石头相互碰撞的杰作。于是,荒芜的崖壁上有了她慈祥的脸庞、庄严的神情、伸展的千手。然而,岁月流转,她容颜苍老,千手残破,让人心痛。
8年前,修复者们怀着虔敬的心,以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如“医生”一般,抢救着“病入膏肓”的千手观音造像。修复者们小心翼翼替她揭去老化松弛的皮肤,续接断裂的手指,换上健康的皮肤,画眉点睛,勾勒祥云……
先后参与修复的有150人。修复者们150双手,8年时间,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造像前工作,先是扫除周围将要脱落的砂岩,再将断指的手掌注入化学加固剂,砂岩加固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一只手指注入了化学剂,等到第二天检查时,若发现没有加固好就再重新来一遍,一只手指四五天加固完毕是常有的事,这些说来简单的工序又被细分为十几道,修复好一只手需要多长时间根本是没法定论的。每一次测定、每一个实验、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无不渗透着修复者们的心血。
千手观音造像重新焕发出生命光彩展现在世人面前!那是修复者们用心和手把她留在了时光里。
为公众参与点赞 向守护者致敬
“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不上山看看它们心里就觉得不踏实,生怕再有点儿什么闪失,对不起子孙啊!”义务文物保护员李凤君说道。李凤君68岁了,北京市延庆县旧县镇烧窑峪村村民,从1985年开始义务守护馒头山摩崖造像,几十年风雨不辍,从他家到摩崖造像虽然只有1.5公里山路,却要走上两个小时。李凤君是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一个典型。
在社会参与力量中,既有普通农民,也有退休干部;既有宗教人士,也有大学教授;既有港澳台同胞,也有海外华侨;既有河南接力参与保护的纪信庙“三杰”,也有福建上书大声疾呼的万寿岩“五叟”。他们有的数十年如一日,甚至年过八旬仍坚持不懈;有的父子两代都坚持在文物保护一线,不图名利、无怨无悔;既有无偿捐资修缮文物的农民企业家,也有在社会上具有较高声望的成功人士。从保护对象看,既有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普通文物点;既有单一的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也有点多面广的长城、古村落、古城镇。从文物分布的地域看,既有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福建等发达地区,也有来自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典型事例反映了近年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面貌,虽然各有不同、各具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文物保护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今年上半年,国家文物局面向全国文物系统开展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典型事例的征集活动,并将典型事例以图文形式在今年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现场进行展出,为公众参与点赞,向守护者致敬。
和文化遗产“约会” 共享保护成果
教师节、护士节等行业职业节日节庆,是全社会向教师、护士等致敬的节日,文化遗产日这一节日节庆,创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文化遗产从业者与全民分享共享保护利用成果。
6月13日,大足新开园的世界遗产博览园瑞相广场,彩旗飘扬,鼓乐喧天。大足狮舞、鲤鱼灯舞、川剧变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精彩纷呈。十里八乡百姓扶老携幼,关注专注于自己身边的遗产,尽情共享祖先的遗泽。
注视千手观音,他们是那样虔诚;服务各地来宾,他们是那般热情;体验节日氛围,他们是如此忘我……
文化遗产日,民众与文化遗产的“约会”。文化遗产开放展示,人们尽情欣赏,沉浸于对历史与文化的热情热爱之中。年复一年的约会,人们对祖国的文化历史就有了更执着的爱。
文化遗产日,已逐步成为全国各地民众追寻民族文化之根的一个自觉行动,并日益习惯为人们6月里的一个意蕴深长的“约会”。
博物馆之夜 让欣赏不同
两束追光,照射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楼大厅里庄严肃穆的乌杨汉阙上。汉阙为石质,构造简洁挺拔,阙身雕刻精美。艺术神韵飞扬,知识殿堂高雅。
6月13日,博物馆里的夜晚,没有了白日的人来人往,一切归于沉寂。舒缓悠扬、充满历史感的音乐声中,听专家品鉴齐白石的《四季山水十二屏》,观众更真切感受了时光流转,体验出完全不一样的欣赏之旅。
“《岱庙图》用红山和绿山写远景,《清风万里》用绛紫色渲染天空,中间以数片白帆点缀,这样运用色彩的方法是一种突破。这是近现代绘画的一种转型尝试,《四季山水十二屏》的学术意义也体现在这里。”专家对十二幅画有序分组讲解,中间穿插具有重庆地域文化特色的节目,经典名画欣赏与精彩表演有机结合,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我们的博物馆之夜,在展示馆藏珍贵文物的同时,让观众体验不同的参观、参与方式,更新观众对博物馆传统展示方式的认知,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热爱博物馆,在新奇的感受中学习知识、传播传统文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表示。(徐秀丽 张伟)
来源: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