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古动态 > 涪陵区江北护岸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
涪陵区江北护岸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
发布人:重庆考古网  2011-09-29

为配合涪陵长江北岸移民安置区护岸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涪陵江北护岸工程)建设,我所于2010年3月5日派出考古工作队,启动了对涪陵江北护岸工程建设征地区范围内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至6月底,田野发掘阶段工作结束,取得了重要收获。顺利通过了重庆市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本次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共完成勘探面积8500㎡,发掘面积3160㎡,超额完成发掘面积1260㎡。清理遗迹单位50个,时代从新时期时代晚期延续到明清时期,种类包括墓葬、灰坑、灰沟、窑址等,其年代上至新石器晚期,下可至明清时期。其中墓葬29座(汉-六朝时期25、明墓3、清墓1)、窑炉13座(汉-六朝窑址9,明清窑址4)、灰坑5个(新石器1、汉-六朝3、明清1),汉代灰沟3条。出土遗物丰富,包括大量陶器,少量铜器、铁器、石器和瓷器等。

新石器时代晚期灰坑,出土较多的陶片、石器等。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素面居多,纹饰有箍带纹、网格纹、细绳纹、弦纹等,可辨器形以罐为主,花边口、平底、沿下饰附加堆纹;石器以磨制为主,为斧、凿等小件器物为主,另有相当数量的石片、石核及少量打制石器。

汉代窑炉发现清理9座,其形制相似,清代窑炉发现清理4座。汉代窑炉中发现有板瓦、筒瓦、生活器等,清代窑炉中发现有小青灰砖、柿蒂纹瓦当等。

墓葬以汉-六朝时期为主,分为土坑、砖室和崖墓三大类。西汉时期墓葬主要为土坑竖穴墓,随葬铜器、铁器和陶器等,器类以罐、盆、钵等生活实用器为主。东汉-六朝时期的墓葬以砖室和崖墓有人物俑、动物俑和陶房、陶塘等陶模型器等。

其中转转堡墓地M2没有盗扰,随葬器物保存较好。M2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壁规整,无加工痕迹保留,残留椁痕。墓室平面长5米,宽3.8米,由于墓室上部遭后期破坏和施工破坏,深度不详,残深2.8米。椁痕长4.08米,宽3.06米,高0.6米,椁挡板厚约0.1米。出土了铜釜、铜鍪、铜带钩、铁釜、铁剑、铁削、铜币等金属器和大量实用陶器,合计86余件。陶器以素面、泥质灰陶为主,大部分残碎,可辨器形有罐、钵、盆、甑、盒、壶瓮、井等。

本次文物保护工作清理的文物点数量多、类型齐全、出土遗物丰富、时代跨度大,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既往工作中,涪陵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存发现较少,本次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的发现补充了涪陵地区史前文化的研究材料。汉代窑炉以往在重庆地区较少成规模发现,此次发现9座汉代窑炉遗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探讨汉代制陶业生产制度及体系提供了宝贵的考古学材料。汉-六朝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批随葬器物,对于认识涪陵地区这一时期的葬制葬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周勇)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