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古动态 > 重庆铜梁首次发现涂山窑 烧窑废弃物有4米厚
重庆铜梁首次发现涂山窑 烧窑废弃物有4米厚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13-11-13

今日,走进考古现场“铜梁县黄门窑址”在铜梁县举行。图为窑址内挖出的大量碗、碟、盘等。 记者 李文科 摄

考古工作人员展示挖出的碗,不少器皿都已损坏。 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11月13日20时讯(记者 黄军)今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公众考古活动走进了铜梁县南城街道办事处黄门村6社黄门窑址。今年3月,这里发现了一处窑址遗迹,经专家考古,初步断定为宋代涂山窑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是铜梁首次发现涂山窑,现场的废弃物堆积有4米左右厚,足见当时烧窑的盛况。

    公路施工 志愿者发现考古线索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今年3月初,该院文物保护志愿者在铜梁县南城街道办事处黄门村村级公路施工中,发现了这处古代窑址遗迹现象。

    3月15日,得到文物线索后,重庆市文化遗产院涂山窑研究专家林必忠,立即组织工作队前往窑址遗迹现场,在铜梁县文管所协助下进行踏勘,通过对该窑址地层堆积中的瓷片进行分析,初步断定为宋代涂山窑系烧窑废弃堆积。

    10月下旬,林必忠再次率工作队前往窑址遗迹现场,经过考古队员近10天的考古调查和试掘,在窑址东部的民居后又发现少量的遗迹现象,该窑址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而方圆1平方公里都没有发现其他同时期的窑址。
 


黄门窑址的剖面也有大量的瓷器碎片裸露在外面,考古人员正在仔细研究。 记者 李文科 摄

 

出土瓷器多 废弃堆积近4米厚

    考古人员在窑址内发现大量煤渣和瓷器、窑具,瓷器中以白釉瓷器为主,器类有碗、碟、盘等,釉色泛黄或泛青,碗内壁和口沿部都有一些装饰工艺。黑釉瓷器中器类有碗、盏、碟形灯、罐等,碗底有涩圈,釉色黑褐或酱色。

    记者看到,窑址位于一个小山坡上,窑址下面的断层土壤中,有许多黑色的煤渣和破碎的瓷器,这些都是由于废弃物堆积造成的,而堆积的厚度有4米左右。稍微一挖,就会露出很多碎片瓷器。

    那么,这里到底只是废弃堆积场所,还是真的曾经是个窑址呢?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人员、考古现场发掘负责人赵振江告诉记者,他们在窑址的附近发现了生产瓷器的瓷土,在窑址旁边有一条水沟,而铜梁本身也有煤资源,这些都符合建造窑厂的条件。

    “虽然今天所见的窑址面积较小,但是从废弃堆积的厚度来看,说明当时这里烧窑场景还是很壮观的,烧制的窑具多是生活用品。”赵振江说。

 

    遗憾的是,记者今日并没有见到完整的瓷器。接下来,考古人员还将继续挖掘。不少当地农民和志愿者也参与到了考古发掘中。
 


黑釉瓷器中器类有碗、盏、蝶形灯、罐等。 记者 李文科 摄

 

铜梁首次发现 与饮茶风尚相关

    这是铜梁县境内首次发现涂山窑系窑址遗迹。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资料显示,重庆涂山窑是中国宋代民窑之一,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仿“建窑”系民间瓷窑。以黑釉瓷为主要产品,创烧于北宋末,南宋时极为兴盛,至元代渐趋衰亡。

    涂山窑系窑址在重庆境内广有分布,有以南岸黄桷垭窑址群为中心分布的巴南清溪、荣昌瓷窑里、合川炉堆子、涪陵蔺市等数处规模较大的涂山窑系窑场。

    “宋代涂山窑的兴盛与当地丰富的瓷土和煤炭资源,以及宋代盛行的饮茶风尚密切相关。”林必忠说,在重庆发现的同时代的墓葬,只要没有被盗,基本上都能在里面发现涂山窑,可见当时本土民窑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源自:华龙网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