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赤溪遗址群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丰都赤溪遗址群为三峡水库消落区考古发掘项目,由赤溪遗址、赤溪墓群和溪嘴墓群组成。遗址群位于丰都县名山街道农花村十一组,地处长江北岸的二级台地。其中,遗址位于台地面江的平缓阶地上,墓群则主要分布在台地中部地势较高的脊背顶部和坡地上。2014 年5 月至8 月,我院对该遗址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赤溪遗址共发掘1100 平方米,清理汉至唐宋时期的各类遗迹45 座;赤溪墓群共发掘300 平方米,清理东汉至六朝时期墓葬3 座;溪嘴墓群发掘面积共计300 平方米,清理东汉至六朝时期墓葬4 座。文化遗存主要可分为汉至六朝、唐、宋三个大的时期。
1.汉至六朝时期遗存
共发现东汉至六朝时期墓葬8 座,均为刀把形竖穴土圹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从埋葬方向看有顺江和垂江两种。时代集中于东汉晚期至六朝早期。出土器物有陶罐、釜、甑、钵、盘、案、耳杯、勺魁、人物俑、动物俑、房屋模型、井、摇钱树座、灯等;瓷四系罐、壶、钵等;铜钱币、耳杯、摇钱树残片、釜等;铁釜、削刀;银戒指、簪以及玻璃串珠等。
赤溪遗址发掘区北部存在大片的绳纹瓦堆积层,包含有大量的绳纹板瓦、筒瓦及瓦当残片,根据出土瓦当的形制判断这批遗物应属于汉代,但其下未发现汉代房屋遗迹。
2.唐代遗存
主要遗存为墓葬,共6 座。可分为土坑墓和瓮棺葬两种,土坑墓均为小型的竖穴土坑墓,随葬品有瓷双唇罐、四系罐、砚台;铜带銙、开元通宝等。瓮棺葬葬具用大口小底的瓷四系瓮。
3.宋代遗存
遗存类型主要有房址、灰坑、灰沟、柱洞等,如2 号房址平面呈长方形,由夯土台基、柱础石、墙基石、柱洞、排水沟、灶等组成,残长14.8、宽7.8 米。遗物种类有瓷盏、碗、罐;陶罐、筒瓦、板瓦、瓦当、象棋子以及铜钱币、石磨盘等。
赤溪遗址、赤溪墓群、溪嘴墓群共同构成了一处遗存类型丰富、发展脉络清晰的遗址群,揭露出当地不同时期的聚落形态,展示了汉至六朝、唐、宋三个时期当地聚落发展和演变的特点,为研究峡江地区聚落考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次考古发现的汉至六朝墓葬进一步丰富了峡江地区该时期墓葬的材料,对于研究当时的丧葬习俗、家族墓地的营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峡江地区发现的唐墓较少,赤溪遗址集中出现的一批唐墓是本次发掘的重要突破,为研究唐墓的类型、特点和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宋代房址的发现对研究宋代房屋建筑技术、布局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时期建筑材料的出土为研究建筑技术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牛英彬)
赤溪遗址、赤溪墓群、溪嘴墓群共同构成了一处遗存类型丰富、发展脉络清晰的遗址群,揭露出当地不同时期的聚落形态,展示了汉至六朝、唐、宋三个时期当地聚落发展和演变的特点,为研究峡江地区聚落考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次考古发现的汉至六朝墓葬进一步丰富了峡江地区该时期墓葬的材料,对于研究当时的丧葬习俗、家族墓地的营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峡江地区发现的唐墓较少,赤溪遗址集中出现的一批唐墓是本次发掘的重要突破,为研究唐墓的类型、特点和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宋代房址的发现对研究宋代房屋建筑技术、布局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时期建筑材料的出土为研究建筑技术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牛英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