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古动态 > 武隆杨家坝遗址发掘及 盐井峡盐业遗址调查获得重要发现
武隆杨家坝遗址发掘及 盐井峡盐业遗址调查获得重要发现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15-11-09
[杨家坝遗址发掘]杨家坝遗址为三峡水库消落区考古发掘项目,该遗址位于武隆县羊角镇石床村河边小组,地处乌江右岸的二级台地上。5月至6月,我院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500平方米,文化堆积的时代以宋代为主,清理有灰沟、灰坑、红烧土面等遗迹,其中的红烧土面是本次发现的较为特殊的遗迹现象,发掘区域内均揭露出这层红烧土面,整个红烧土面较为平整,厚约10厘米,表面有较多的凹窝,疑似为锄痕遗迹,红烧土内夹杂有较多的小石块。该遗迹的具体性质有待进一步检测和分析。本次发掘出土有器物标本100余件,以陶瓷片为主,种类主要有白瓷、黑釉瓷、青瓷、缸胎瓷等,可辨器形有碗、盏、罐、壶等。


[盐井峡盐业遗址调查] 在发掘杨家坝遗址的同时,我院对位于该遗址上游的盐井峡盐业遗址进行了调查,并发现了盐井、人工平台、盐灶、摩崖石刻等遗迹。盐井呈正方形,系用规整石块垒砌,边长3.4米,现仍有盐泉涌出,水温约在40℃左右,形成了一处天然的温泉。由于这处遗址位于峡谷内,并无自然的熬盐场所,古代盐民利用石块垒砌出9座高大的人工平台,部分平台上还暴露出盐灶和红烧土,每个平台长约19-60、宽约4-14、高约1-5米。摩崖石刻有“盐井温泉”题记(明万历八年)、“涐江井”题记,特别是“涐江井”题记首次印证了清代文献中涐江井的具体位置。武隆的盐业开发历史较为悠久,从文献上看起始自宋代,并一直延续至清代,宋代还曾在这一带设置过白马盐场。本次考古调查对于研究乌江流域的盐业发展史、制盐技术、盐业贸易以及揭示杨家坝遗址的性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牛英彬)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