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纱帽石”引出一段重庆英雄故事 其壮举堪比巴
“纱帽石”引出一段重庆英雄故事 其壮举堪比巴
发布人:重庆考古网  2011-09-27

文章来源: 华龙网-重庆商报

  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旁面江而立的巨石 考古所供图

  华龙网讯(记者 纪文伶)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旁有一块巨石,面江而立,显得沧桑神秘。那里每天人流如织,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块石头叫“纱帽石”,曾见证了一位古代将军壮烈殉国的英雄史。昨日,市考古所专家带着30多位文物爱好者首次走进“纱帽石”考古现场,重温这段渐被遗忘的历史。这也是我市第二届“文化遗产宣传月·走进考古现场”的系列活动之一。

  巨石引出一位重庆英雄

  “虽然每天坐轻轨都能看见这块石头,但还真不知道这段历史!”现场,考古爱好者张女士感叹。纱帽石长约11米、宽约9米、高约13米,因外观酷似中国古代乌纱帽而得名。“纱帽石”石壁四周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石刻,其中在面朝嘉陵江一面较高处赫然可见“董公死难处”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董公是何许人也?考古所所长助理林必忠介绍,根据《明史》、《巴县志》、《重庆府志》等文献记载,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永宁宣抚司奢崇明起兵造反,短时间内,叛军兵锋强盛,一度攻陷重庆、四川和贵州等地区的多处州县。危急时刻,辞官归乡多年的重庆府合州乡绅、前安定县知县董尽伦变卖家产,组织义师对此反叛行径进行坚决抵抗。董尽伦坚守合州,解围铜梁,并率部反攻重庆,却不幸在重庆之战中战殁于嘉陵江“纱帽石”旁。平叛成功后,明朝吏部侍郎之子到“纱帽石”上镌刻“董公死难处”五个大字。

  关于董公之死,以前民间普遍的说法是他孤军深入,在嘉陵江边中了叛军埋伏,并在“纱帽石”旁壮烈牺牲。但林必忠昨日表示,根据历史考证,另一种说法更为准确——董尽伦实际上是因为在佛图关一带中了埋伏,叛军有可能想招降他,但遭到了董尽伦的鄙视和痛骂,或许又是因为叛军觉得痛快处死他不能解除他们内心长久的恐惧,于是将其带到“纱帽石”旁,沉江而死。林必忠表示,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无碍董公作为英雄重庆人的事实。他认为,在历史上,董尽伦与巴蔓子的义举有相似之处。

  文管部门将立碑保护巨石

  “以前说到重庆英雄,就只知道巴蔓子,现在才知道,原来还有个董公!”不少走进考古现场的文物爱好者表示,对重庆英雄之城有了更深的理解。

  据林必忠介绍,董尽伦的英雄事迹逐渐被后人神话,成为可以庇佑一方生灵的神,于是“纱帽石”的四周出现了一些清代题刻。记者在现场看到,石上的题刻有的二三十字,有的寥寥数语,内容多为亲友祈求“长命、富贵、平安”之类,也有百姓生了小孩,取名“石生”、“石保”等,请求董公大人保佑,希望小孩健康成长。石壁上的字迹多已风化。

  据渝中区文管所有关专家表示,这块巨石屹立江边已多年,目前来看,江水上涨对其影响不大,将在此处立碑保护这一处文物遗址,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也提醒来江边游玩的市民不要在石壁上乱刻乱画。

  相关链接

  “纱帽石”的传说

  民间有一个关于“纱帽石”由来的传说。相传古时候重庆主城嘉陵江水域经常闹水患。有一年又发生了大的洪水,附近不少居民房屋被淹,当时的地方官无力组织泄洪,便将乌纱帽摘下,祈求上天,要是上天能将水退了,他可以不当这个官,说完便将乌纱帽抛到江中。结果帽子落江,洪水迅速退去,江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乌纱帽状的石头,自此以后重庆主城不管遇到多大的水患,也从没有淹没过“纱帽石”。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