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中国文物报--博物馆如何直面公众质疑
中国文物报--博物馆如何直面公众质疑
发布人:重庆考古网  2011-11-16

      近来,公众对博物馆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热情,其中多是对博物馆安全和文物安全的关注。公众关注的表达方式,除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外,还有网络、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媒体;观众关注的事件,又多以“知情人”“爆料”的方式“披露”。爆料增加了事件的戏剧性,“知情人”凸显了事件的错综感,新媒体则又为这些事件添加了“娱乐”和“咆哮”的元素。这一切来得太猛烈,当博物馆还在忙着处置突发事件时,又传来公众如潮般的质疑之声,这让习惯了默默工作的博物馆人大为错愕。最不能让博物馆人理解的是,对博物馆业务层面的失误,一些言论似乎已不再满足于制度层面的处置,一定要将博物馆推上被告席,还有一些言论甚至抹杀博物馆“非营利”公益文化机构的性质,一定要给博物馆戴上以文物谋私的帽子。

      实事求是地说,近来对博物馆业务失误的关注,特别是对博物馆公益文化组织性质的质疑,反映了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反映了人们对博物馆事务的兴趣,也反映了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作为文化遗产的社会托管人,博物馆人一定要真诚面对广大公众,理解公众的质疑,回答大家关注的问题,对博物馆的业务失误,讲清楚事故的过程、后果和原因,讲清楚为防止再发生类似失误而制定的制度和规则。同时,在与公众的交流中,更要让广大公众了解当代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了解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了解当代博物馆为管理文化遗产和传播知识所做的努力。多年来,博物馆工作者多是默默地工作,他们的青春、知识和技能都奉献给了民族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和研究事业。正是他们的科学研究,我们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才从帝王将相史转换为人民创造的历史;正是他们的智慧,才拨开笼罩在历史文物上诸多的谜团。正是藏品科学保存人员的努力,才拂去历史的尘垢,展现了藏品的真容;正是博物馆研究人员的经年研究,才奉献给观众学术严谨、展品典型的展览。管理好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工作者的责任,同样,对藏品进行研究,揭示藏品携带的历史、科学、艺术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播给广大公众,也是当代博物馆的重要职责。让博物馆信息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让博物馆藏品以优美的状态被公众欣赏,让博物馆成为人们学习和休闲的最佳选择,这是当代博物馆工作者勤勉工作的目标。过去,为了维护博物馆事业和社会形象,博物馆业务失误可以在博物馆制度框架下处置。但是,在博物馆社会化的今天,博物馆需要直面公众,对工作失误坦诚说明,承担制度规定的处置,这样做是维护博物馆事业的尊严和神圣,是承担博物馆工作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和公众一起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从近来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中,我们注意到其中蕴含着公众对博物馆事务的极大兴趣。长期以来,博物馆奉献给观众许多光鲜亮丽的展览,但一件残破的物件如何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却一直在公众视线之外。博物馆如何以藏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手段,揭示藏品携带的信息,这些业务因为过于学术,也很难让公众知晓。我国博物馆长期以保护文物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为了文物安全,更使博物馆远离了公众。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它告诉博物馆人,公众开始关注博物馆事务了,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机构,公众有权利利用博物馆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设施,更有权利知道博物馆是否认真履行了公共责任,是否管理好公共资源,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公共组织。应该说,近年来博物馆正在积极向这个方向努力着,但更多的是靠自身的力量,现在,公众以一个让博物馆感觉不太舒服的方式,强力介入了博物馆社会化、公共化进程,这应该是此次公众强势关注博物馆的深层次原因。博物馆应该借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博物馆社会化、公共化改革创新进程。
此次事件也让博物馆人注意到,我国博物馆与公众的交流很不畅通。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太少,对博物馆业务的分工、任务、目标、程序、方法、标准所知甚少,对当代博物馆的工作方法、材料、工具、技术更显茫然。对事实知道的少,增加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对博物馆能够做些什么也产生了不恰当的看法。当一些事实性信息披露后,与人们原有的认识产生极大的落差,这导致了不满。换一个角度看,人们对博物馆的“围观”和“咆哮”,反映的是公众对真实信息的渴求,希望与博物馆工作者坦诚交流,也希望对神秘的博物馆业务有切实的感受。为让人们知道真实的博物馆,获得公众的理解,博物馆需要打开大门,掀起后台的幕布,展示博物馆工作的成果,坦承博物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当博物馆走下神圣的宝座,民众会更欢迎她,也会更积极地支持她。笔者建议,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可以组织博物馆开放活动,邀请那些有兴趣、有困惑的人们进入博物馆,参观博物馆藏品库房、藏品登录工作室、研究室、藏品保存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展览制作间等工作场所,看一看博物馆业务是如何运转的,与博物馆工作者聊一聊工作与生活。要让广大民众真正感受和体会到,当代博物馆不是帝王私藏的守护人,而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管理者,是广大民众的朋友和服务员。

      博物馆要坚定捍卫当代博物馆“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社会文化组织的名誉和尊严。博物馆工作是风险极高的工作,任何藏品损毁的事故都会让每一个博物馆人深感痛心。当这类事故发生的时候,博物馆人更希望听到真诚的建议,得到避免同样事故再发生的帮助,博物馆人也能理解出于爱惜之心的痛切言辞。但是,对任何误导公众对当代博物馆“非营利性”和公益性本质认识的言论和企图,博物馆人要给予坚决抵制。近现代公共博物馆自出现以来,都得到各国民众和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各国政府从法律、制度、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各国人民以向博物馆捐赠资金、人力、文物、艺术品等方式呵护博物馆。近年来,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博物馆社会需求发生多样化扩展,博物馆努力为公众提供多种类、多层次的学习服务和休闲服务。当今的博物馆已不再只是单纯的文物、标本、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教育单位,而成为一个争取更广泛社会资源、提供多元化公益性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由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的推动和指引,博物馆业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也在拓展,博物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但是,这些变化只是活动层面的,博物馆仍然恪守自身的组织使命和社会责任。对博物馆在使命指导下的变革尝试,公众会给予空间和关注,当出现失误时会予以宽容,当出现偏差时会及时纠正,公众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爱护和保护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和国家骄傲的博物馆。对博物馆事业本质的扭曲和质疑,如果是由于缺乏信息和了解,真诚欢迎来博物馆交流沟通。但如果是出于个人私利,历史将证明,那些言论只会成为后人的笑柄。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