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文保110”系统将完成 着重解决三大关键问题
“文保110”系统将完成 着重解决三大关键问题
发布人:重庆考古网  2012-01-31
  由南京博物院承担的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文化遗产安全保护呼叫中心技术研究”即将完成,该项研究为建立全国统一号码的文化遗产安全呼叫中心提供了理论、技术方面的支撑。或许,不久的将来,当您看到身边的文化遗产正遭受破坏的时候,您可以拿起电话或者手机直接拨打“文保110”。

  信息渠道不畅制约公众参与

  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大约有40多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但是到了2006年至少有1/3已不存在了,自然破坏是一个方面,但主要是人为破坏所造成的。文化遗产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对文化遗产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多次修订《文物保护法》,并加强了文化遗产保护力量。不过,相对于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的文化遗产,我国现有的专职保护力量无疑显得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在文物保护历来强调的“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的原则中,“人防”多指文化遗产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对社会公众的参与重视不够。

  南京博物院信息中心主任张小朋研究员介绍说,虽然全国各级文化、文物行政机关均有执法建制,但与社会民众联系的信息渠道不畅,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即时通信手段,导致许多野外、地面的不可移动文物及地下文物受到不法侵害。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更多的是事中、事后从公安或者媒体等渠道得到消息,而无法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线索,从而实现即时出警、处置,将受损的程度降到最低。

  目前,公众在发现文化遗产遭受破坏时,更多地选择向警务110系统报警。不过,110系统没有有效的文化遗产数据资源的支持——没有文物普查数据、没有文物电子地图、没有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通信联动等,往往存在报警定位迟滞、出警处置效率不高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成熟的计算机、通信技术、知识工程和大量的文化遗产数据建立一个能够快速响应、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安全保障平台,也就是拥有全国统一号码的文化遗产安全保护呼叫中心,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国家的执法督查力量,为我国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构筑起坚实的基础保护屏障。

  着重解决三大关键问题

  2009年,由南京博物院申报的“文化遗产安全保护呼叫中心技术研究”被确定为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由张小朋担任组长,联合南京工业大学科研力量共同组建的课题组启动了项目研究。

  张小朋介绍说,目前,集电信语音技术、呼叫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于一体的呼叫中心技术已经成熟并得到了有效应用,通过3次全国文物普查,文化遗产管理部门也获得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另外,还有法律法规以及行政方面的保障,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说,建立全国统一的文化遗产安全保护呼叫中心已经具备了可行性。不过,由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特殊性,与其他类似呼叫中心相比,文化遗产安全保护呼叫中心有不同之处:文化遗产管理部门无法配备较多的语音值班人员,即使配备也无法做到全天候值班,但对于重要的线索必须及时记录并传达到相关人员;文化遗产分布范围广,尤其是一些地面文化遗产散落在田野、街道、村镇、荒山等处,在接到报警时,接警人员需要快速定位出险地点,及时以各种手段通知当地的文化遗产管理执法部门、公安部门前往处理,因此该系统会涉及TTS自动应答、录音、语音转发、GIS目标定位、网络传输等多个系统,其系统的复杂性高于一般的商业级呼叫中心。这些特点决定了文化遗产安全保护呼叫中心不能全盘套用商业企业的呼叫中心模式,也不能直接照搬110一类应急指挥呼叫中心的模式,需要在思路、技术上有新的突破。

  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国家、省级和市县三级架构模式的设计,与110等应急指挥中心的横向联动以及三级架构内部的纵向信息传递方法,对网络、无线、短信等多方式报警的处理和利用模式,以及文化遗产资源数据、电信数据、110等相应应急指挥系统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方式等等。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