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抗战时期作为战时首都重庆的核心区,是抗战时期许多重大历史活动的发生地。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和中共沙坪坝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组织人员,奔赴重庆25 个区县,率先开展了抗战遗址遗迹专项普查,行程近8000 公里,、搜集抗战史料、收录拍摄抗战遗址遗迹图片,考究抗战史实,新发现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抗战时期的建筑和遗迹,拍摄照片4563 幅,查阅了包括抗战时期原始档案在内的大量资料,咨询专家,走访亲历者,到现场调研,尽可能掌握第一手史料。这些普查结果丰富了重庆文化遗产的内涵,拓展了文化遗产的外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 一书。全书以抗战遗址遗迹为宏线,以行政区域为单元,辅以大量精美的图片和简要文字说明,生动展示了重庆市现存的各类抗战遗址、遗迹,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将该书纳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重庆市文广局(市文物局)将该书列人“重庆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书系”。
抗战文化遗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重庆最富价值、最具代表性的资源,是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抗战爆发后,全国很多重要的高等院校、军事工业、专家学者迁往重庆,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文化中心由东向西的历史性大迁徙,并在重庆留下了厚重的历史印痕― 抗战时期留下了大批以国民政府遗址为代表的政府机构遗址、外国使馆遗址和众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要人旧居等人文景观。据不完全统计,重庆重要的抗战遗址遗迹有260 余处,其中不少是国家级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部分已辟为纪念馆或纪念地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蜚声国内外的旅游参观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沙坪坝区为例,全区分布着200 余处抗战文化遗产,重要遗址100 多处,占全市抗战遗址的一半,除去早已被毁的一部分,剩下的经过近年来的抢救性保护得以保存,如郭沫若故居、冯玉祥旧居、蒋介石官邸、美龄楼、美龄舞厅、马歇尔公馆、林森公馆、林森墓、《新华日报》 印刷所旧址、国立音乐院旧址等等。这些抗战遗址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卓越贡献的史证,也是国共合作、共赴国难的历史见证。抢救保护好这些抗战文化遗址,体现了对民族的认同,有利于促进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建设和两岸关系的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从市级到各级区、县政府都加大了抗战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如沙坪坝区委、区政府近年来投人3000 多万元,修复了冯玉祥旧居、郭沫若旧居、重庆谈判纪念馆、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磁器口抗战教育博物馆)、张治中旧居等抗战文化遗址,启动了歌乐山(山洞)地区的抗战遗址群保护及抗战文化风貌街区的打造。但是由于产权多元化和房产交易等原因,很多遗址遗迹没得到有效保护,缺乏专门的保护开发规划和保护措施。建议通过立法做到“将抗战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纳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人城乡建设规划,纳人财政预算,纳人体制改革,纳人领导责任制”。(李波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年7 月出版,定价:19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