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00两白银筑起江北八门石城
位于渝中区的九开八闭十七门,是老重庆城的标志性建筑。在清代,江北嘴一带也曾有八个石门拱卫,而且城门间都筑有坚实高大的城墙。在城门包围的弋阳观左右侧,还设有炮台。建造这些石门、城墙和炮台,总共花了三万八千五百两白银。
江春葆说,清道光年间,重庆府江北同知(注:同知是清代官名,为知府的副职)福珠朗阿,召集本地绅耆、阁属、粮户捐资三万八千五百两白银,历时19个月,在1835年建成了江北八门石城。史料记载,这座石城城墙长达1011丈,正南濒水,城高三丈。
八道门分别定名为金沙门、保定门、觐阳门、汇川门、东升门、问津门、文星门、镇安门。各道城门拱顶之上都建有城楼一座,城门间也修筑有坚实高大的城墙。而在镇安门到文星门之间的宝盖山弋阳观左右侧(现明玉珍墓陈列馆),还各设有4座炮台。八门江北城建成后,城内还修筑了20多条主要街巷。
直到1860年,重庆府江北同知符葆到任后,考虑到石城西北依山一面位扼险要,才再次筹款,增减了嘉陵、永平两道城门,时称江北“新城”。这时,新城的两道城门与之前的八道城门,被合称为“咸丰十门石城”。
江春葆说,从清末至上世纪60年代初,江北城已先后垮塌或拆除了7道城门和绝大部分城墙。只剩下了残存的保定门、东升门和问津门三道城门。如今,保定门已被复原在重庆大剧院旁,东升门和问津门也将在江北选址重建。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